一种新型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构造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621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构造及施工方法,通过断热连接件将外钢丝网片和保温材料层牢固连接,支模后同时浇筑混凝土防护层和混凝土墙体结构层,利用混凝土的握裹力将保温层和结构层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了保温结构一体化。混凝土防护层中的竖肋增加了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大了混凝土振捣作业的空间,使施工更方便;同时增强了混凝土和保温材料之间的结合牢固度,避免产生脱落;增加了断热连接件在混凝土里的握裹长度,握裹力更高,使保温层和结构层整体性更强。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GFRP)做为断热连接件,减少了热桥。保温材料、钢筋网片、断热连接件在场外加工方便,现场组装简单,保温层外侧做不小于50mm厚混凝土保护层兼做防火层,满足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构造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墙体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保温结构一体化免拆模板墙体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阶段的碳排放,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效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面积占比最大的外墙外保温。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技术是指以建筑外墙保温层做为外模板,待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后,保温层与墙体紧密结合在一起,不需要另行采取保温措施;保温层外侧做不小于50mm厚混凝土保护层兼做防火层,满足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2014(2018年版)中无空腔复合保温结构体,当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为B1、B2级时,保温材料两侧墙体应采用不燃材料且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的规定。这种技术好处在于保温层和结构层结合牢固,较之传统的先浇筑混凝土墙体,后粘贴保温层的建造模式,减少了支模板和粘贴保温的工序,节省大量的模板材料和人工费用,同时还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0003]现有的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技术,穿透保温的连接件大多采用钢筋包覆工程塑料、钢丝桁架或网架等金属连接件,存在大量热桥,不利于建筑节能减碳;保温层与钢丝网片之间需要通过复杂的连接件或者穿丝焊接连接,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大量安装工作还需现场完成,导致施工效率低。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构造及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构造及施工方法,连接件采用非金属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GFRP),其彻底解决了使用金属连接件带来的热桥问题,真正实现了保温结构一体化,使保温与结构同寿命,同时满足了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2014(2018年版)中对无空腔复合保温结构体复合A级的防火要求。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实用,工厂生产效率高,现场施工快捷等优点,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构造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断热连接件和包裹在断热连接件周围由外至内依次分布的混凝土防护层、保温材料层、混凝土墙体结构层组成;所述断热连接件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GFRP),由若干个横向和纵向平行排列布置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GFRP)及其塑料限位套筒、塑料紧固件组成,所述混凝土防护层包括外混凝土现浇层及其内置钢丝网片,所述保温材料层为按照工程设计的外墙保温材料,所述混凝土墙体结构层为内混凝土现浇层及其内置结构钢筋,所述断热连接件,穿过保温材料层,通过外混凝土现浇层和内混凝土现浇层的握裹力连接混凝土防护层和混凝土墙体结构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材料层外侧预留若干竖向凹槽,凹槽横向间距与断热连接件横向间距相等。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内置钢丝网片为成品钢丝网片,按照保温材料层的凹槽尺寸和横向间距预制成与保温材料层凹槽等数量,进深尺寸略大于保温材料层凹槽进深尺寸,使其可放入凹槽内并与凹槽底部贴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防护层浇筑完成后,在保温材料层凹槽的位置形成若干混凝土竖肋,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竖肋使混凝土防护层结构受力更优,增加混凝土防护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大了振捣棒的作业空间,施工时更易振捣,使浇筑的混凝土更密实;增强了混凝土和保温材料之间的结合牢固度,避免产生脱落;增加了断热连接件在混凝土里的握裹长度,握裹力更高,使混凝土防护层、保温材料层、混凝土墙体结构层整体性更强。
[0009]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板材层四周设有拼接企口,板上预留若干个待穿断热连接件的洞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塑料限位套筒牢靠的紧固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GFRP),可以通过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GFRP)上注塑成型,也可以用预制的塑料限位套筒通过螺纹拧固在带有螺纹口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GFRP)上,塑料限位套筒预留卡住内置钢丝网片的卡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塑料紧固件与塑料限位套筒末端留有的螺纹扣通过拧固连接,将保温材料层牢固的夹在两者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断热连接件的最内端,支模时顶在内模板上,限制内模板的位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防护层厚度≥50mm。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断热连接件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GFRP)将混凝土防护层和混凝土墙体结构层通过浇筑混凝土与保温材料层连接成整体,相较于金属连接件减少了热桥损失,本专利技术实用性强,生产时避免了大量的金属连接件焊接和钢筋包覆工程塑料连接件的制作过程,可提高生产效率;混凝土条形竖肋使混凝土防护层更安全和稳定;施工时振捣更方便,混凝土浇筑的更密实;混凝土防护层和保温材料之间的结合牢固度更高;增加了断热连接件在混凝土里的握裹长度,使混凝土防护层、保温材料层、混凝土墙体结构层整体性更强。保温材料层四周设有拼接企口,避免保温层出现通缝,有利于节能。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横截面的构造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混凝土防护层未浇筑混凝土前的内置钢丝网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GFRP、塑料限位套管的布置图。
[0018]图3为未浇筑混凝土前的墙体构造右前轴测图
[0019]图4为未浇筑混凝土前的墙体构造右后轴测图
[0020]图1中对应的部件名称为:1混凝土防护层;2保温材料层;3混凝土墙体结构层;4断热连接件;1

1外混凝土现浇层;1

2内置钢丝网片;1

3混凝土竖肋;3

1内置结构钢筋;3

2内混凝土现浇层;4

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GFRP);4

2塑料紧固件;4

3塑料限位套筒。
[0021]图2中对应的部件名称为:1

2内置钢丝网片;1

3混凝土竖肋;4

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GFRP);4

3塑料限位套筒。
[0022]图3中对应的部件名称为:2保温材料层;1

2内置钢丝网片;1

3混凝土竖肋;4

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GFRP);4

3塑料限位套筒。
[0023]图4中对应的部件名称为:2保温材料层;4

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GFRP);;4

2塑料紧固件;4

3塑料限位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新型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构造及施工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构造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防护层1;保温材料层2;混凝土墙体结构层3;断热连接件4。所述混凝土防护层1包括外混凝土现浇层1

1,内置钢丝网片1

2,混凝土竖肋1

3;所述保温材料层2为按照工程设计的外墙保温材料;所述混凝土墙体结构层3包括内置结构钢筋3

1,内混凝土现浇层3

2;所述断热连接件4包括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筋(GFRP)4

1,塑料紧固件4

2,塑料限位套筒4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构造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层2外侧留有若干竖向凹槽,凹槽横截面采用但不限于外宽内窄的梯形,也可以是内外等宽的矩形或者是半圆弧形等,凹槽横向间距与断热连接件4横向间距相同;所述保温材料层2可以是聚苯保温板、挤塑聚苯板、石墨聚苯板、挤塑石墨版、岩棉复合板、聚氨酯保温板等,在保温板上预留竖向凹槽并预留穿断热连接件4的洞口,保温板的燃烧等级需满足防火规范要求,为B1或B2级,保温材料层2在四周预留连接企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构造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防护层1浇筑完成后,形成若干混凝土竖肋1

3,竖肋使混凝土防护层1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强,施工时更易振捣,浇筑的混凝土更密实;增强了混凝土和保温材料层2之间的结合牢固度,避免产生脱落;增加了断热连接件在混凝土里的握裹长度,握裹力更高,混凝土防护层1最薄处厚度≥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构造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钢丝网片1

2为成品钢丝网片,采用冲压成型的方式按照保温材料层的凹槽尺寸和竖向间距预制成与保温材料层凹槽等数量,进深尺寸略大于保温材料层凹槽进深尺寸的形状,使其可放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涛廉泉刘瑞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玛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