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610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供热系统;其特征为:太阳能集热器、相变蓄能器、太阳能换热器的、导热油循环泵的输入端,导热油循环泵构成导热油回路;太阳能换热器的一次网供水出口通过一次网供水管连通第一热用户换热站的一次网供水入口,第一热用户换热站的一次网回水出口通过供热循环泵连通所述太阳能换热器的一次网回水回流口;第一热用户换热站的二次网供水出口通过二次网供水管道连通第二热用户换热站的二次网供水入口;该第二热用户换热站的二次网回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热用户换热站的二次网回水回流口。该系统即使在极寒天气也不会产生冻结,管道不会爆裂失效,且蓄热效率高,能更为充分的利用太阳能集热的热量。能更为充分的利用太阳能集热的热量。能更为充分的利用太阳能集热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供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
,具体为一种光伏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形势的日益紧张及环保压力的与日俱增,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发显得重要。清洁取暖不是单纯的“煤改气、煤改电”,还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其中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目前的系统大部分为简单的散户自行实施,系统设置较简单,热利用率低,如中国专利CN201520927451.X太阳能热水辅助集中供热系统,其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时,会产生水遇到极寒天气产生冻结的现象,由于水在管道内留存,严重的甚至会产生部分管道冻裂爆管,不利于系统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对于广大的北方地区,更不适用。此外,该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储热效率低,导致利用太阳能集热的热能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供热系统,该系统即使在极寒天气也不会产生冻结,管道不会爆裂失效,且蓄热效率高,能更为充分的利用太阳能集热的热量。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供热系统;其特征为: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相变蓄能器、太阳能换热器、导热油循环泵、第一热用户换热站、第二热用户换热站、供热循环泵;
[0005]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的导热油出口通过第一导热油输出管道连通所述相变蓄能器的导热油输入口;相变蓄能器的导热油输出口通过第二导热油输出管道连通所述太阳能换热器的导热油输入口,所述太阳能换热器的导热油输出口通过第三导热油输出管道连通导热油循环泵的输入端,导热油循环泵的输出端通过第四导热油输出管道连通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导热油回流口;
[0006]所述太阳能换热器的一次网供水出口通过一次网供水管连通第一热用户换热站的一次网供水入口,该第一热用户换热站的一次网回水出口连通供热循环泵的输入端,供热循环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太阳能换热器的一次网回水回流口;
[0007]所述第一热用户换热站的二次网供水出口通过二次网供水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热用户换热站的二次网供水入口;该第二热用户换热站的二次网回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热用户换热站的二次网回水回流口。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相变蓄能器、太阳能换热器的数量比例为2:1:1。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油循环泵、供热循环泵均为一主一备。
[0010]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辅助供热系统,辅助供热系统的一次网供水输出端连通至第一热用户换热站的一次网供水入口;所述供热循环泵的一次网回水输出端连通至所述辅助供热系统的一次网回水回流口。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系统在运行时采用导热油作为太阳能集热的导热介质,且其设置了相变蓄能器,这样在极寒天际时不会发生冻结,可以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此外整个系统的结构设置便于实现大范围的实施,从而实现集中供暖,而且蓄热效率及热利用率极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
[0014]1太阳能集热器,11第一导热油输出管道;
[0015]2相变蓄能器,21第二导热油输出管道;
[0016]3太阳能换热器,31第三导热油输出管道,32一次网供水管;
[0017]4导热油循环泵,41第四导热油输出管道;
[0018]5第一热用户换热站,51二次网供水管道;
[0019]6第二热用户换热站,7供热循环泵,8辅助供热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该光伏供热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相变蓄能器2、太阳能换热器 3、导热油循环泵4、第一热用户换热站5、第二热用户换热站6、供热循环泵7。
[002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1的导热油出口通过第一导热油输出管道11连通所述相变蓄热器2的导热油输入口;相变蓄能器2的导热油输出口通过第二导热油输出管道21连通所述太阳能换热器3的导热油输入口,所述太阳能换热器3的导热油输出口通过第三导热油输出管道31连通导热油循环泵4的输入端,导热油循环泵4的输出端通过第四导热油输出管道41连通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导热油回流口。
[0022]所述太阳能换热器3的一次网供水出口通过一次网供水管32连通第一热用户换热站5 的一次网供水入口,该第一热用户换热站5的一次网回水出口连通供热循环泵7的输入端,供热循环泵7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太阳能换热器3的一次网回水回流口。
[0023]所述第一热用户换热站5的二次网供水出口通过二次网供水管道51连通所述第二热用户换热站6的二次网供水入口;该第二热用户换热站6的二次网回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热用户换热站5的二次网回水回流口。
[0024]该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与相变蓄能器2、太阳能换热器3的数量比例为2:1: 1;具体为太阳能集热器设置了4组,相变蓄能器设置了两组,太阳能换热器设置了两组;具体分别为同类型并联设置,如图1所示。既能保证集热效果,又能保证蓄热效率及供热效率,达到最佳的热利用效能。
[0025]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油循环泵4、供热循环泵7均为一主一备。
[0026]该系统为间接供热系统,该供热系统太阳能集热器工质为导热油,当阳光充足时,导热油经过太阳能集热器被加热为270℃,加热后的导热油一部分进入相变蓄能器进行储热,一部分进入太阳能换热器与一次网回水进行换热。放热后的导热油经过导热油循环泵进入太阳能集热器继续吸热。55℃一次网回水经过供热循环泵进入太阳能换热器吸热,吸热后温度提高为95℃一次网供水进入热用户换热站。在热用户换热站内一次网与二次网再
次进行换热,换热后50℃二次网供水对热用户进行供热。
[0027]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辅助供热系统8,辅助供热系统8的一次网供水输出端连通至第一热用户换热站5的一次网供水入口;所述供热循环泵7的一次网回水输出端连通至所述辅助供热系统8的一次网回水回流口。当阳光不足时,加热一次网回水热量来源于相变蓄能器2,若仍不能满足热用户需求,则采用辅助供热系统8对热用户进行供热,保证供热稳定性。
[0028]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0029]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供热系统,其特征为: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相变蓄能器、太阳能换热器、导热油循环泵、第一热用户换热站、第二热用户换热站、供热循环泵;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的导热油出口通过第一导热油输出管道连通所述相变蓄能器的导热油输入口;相变蓄能器的导热油输出口通过第二导热油输出管道连通所述太阳能换热器的导热油输入口,所述太阳能换热器的导热油输出口通过第三导热油输出管道连通导热油循环泵的输入端,导热油循环泵的输出端通过第四导热油输出管道连通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导热油回流口;所述太阳能换热器的一次网供水出口通过一次网供水管连通第一热用户换热站的一次网供水入口,该第一热用户换热站的一次网回水出口连通供热循环泵的输入端,供热循环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太阳能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臻臻孙德珍张云婷谷恒贤孙英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奥翔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