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坡顶阳光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562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阳光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坡顶阳光房,包括主梁、侧梁、副梁、靠墙梁、转换梁、前横梁和两立柱,主梁和侧梁平行设置,副梁分别与主梁和侧梁垂直连接,主梁的两端分别与靠墙梁和转换梁榫卯连接,侧梁的两端分别与靠墙梁和转换梁榫卯连接,转换梁的底部与前横梁连接,转换梁的顶部设有檐口包边,前横梁的两端底部分别与两立柱连接,前横梁的外侧设有落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顶面承重好,可采用榫卯搭接,防漏水,密封性、保温性、绝缘性能优良,且可走线路。且可走线路。且可走线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坡顶阳光房


[0001]本技术属于阳光房
,具体涉及一种单坡顶阳光房。

技术介绍

[0002]阳光房屋顶框架一般由主梁和副梁围成,在围成的屋顶框架中设置有玻璃顶层或德高顶层,以满足不同程度采光的需求。
[0003]目前,整个中国阳光房市场,主副梁的连接方式多为通过子攻丝进行对接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非常不牢固,并且工地现场安装比较复杂,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市面上的铝结构阳光房都是铝方管加钢芯的结构或者铝框层层焊接累加,两者加钢芯或焊接累加只是单纯的辅助增加铝结构的刚度和挠度,时间久了,钢芯容易生锈或焊口容易开裂,从而降低结构自身的强度,造成不可预知的危险性,而且施工过程中造成人力和物料的浪费都很大。
[0004]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搭接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搭接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面承重好,可采用榫卯搭接,防漏水,密封性、保温性、绝缘性能优良,可走线路的单坡顶阳光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单坡顶阳光房,包括主梁、侧梁、副梁、靠墙梁、转换梁、前横梁和两立柱,所述主梁和所述侧梁平行设置,所述副梁连接所述主梁和所述侧梁,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靠墙梁和所述转换梁榫卯连接,所述侧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靠墙梁和所述转换梁榫卯连接,所述转换梁的底部与所述前横梁连接,所述转换梁的顶部设有檐口包边,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底部分别与两所述立柱连接,所述前横梁的外侧设有落水槽。
[000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主梁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中间设有第一加强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三腔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隔热条槽口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三腔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加强隔热条槽口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加强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一隔热条槽口和所述第二隔热条槽口内设有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一加强隔热条槽口和所述第二加强隔热条槽口内设有加强隔热条,所述第三腔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承托臂,所述第一承托臂上分别设有第一卯眼,所述副梁设有与所述第一卯眼相适配的第一榫头,所述第一承托臂的顶部设有第一胶条槽口,所述第一胶条槽口内设有第一密封隔热条,所述第三腔体内设有控制器和LED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LED灯电连接。
[000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侧梁包括包括一桥、二桥和三桥,所述一桥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三隔热条槽口;所述二桥包括第四腔室、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所述第四腔室的顶部与所述第三隔热条槽口相对的位置设有第四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三隔热条槽口和所述第四隔热条槽口内设有第二隔热条,所述第五腔室内设有保温隔热材料;所述三桥包括第七腔室和第八腔室,所述第七腔室的一侧设有第五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七腔室的上部设有第二承托臂,所述第二承托臂上分别设有第二卯眼,所述副梁设有与所述第二卯眼相适配的第二榫头,所述第二承托臂上设有第二胶条槽口,所述第二胶条槽口内设有第二密封隔热条,所述第八腔室与所述第五隔热条槽口相对的位置设有第六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五隔热条槽口和所述第六隔热条槽口内设有第三隔热条。
[001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靠墙梁包括第九腔室和第十腔室,所述第九腔室与所述第十腔室之间设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安装有盖板,所述第十腔室的一侧设有第二槽口和第三槽口,所述第二槽口内设有第一T型工业螺杆和与所述第一T型工业螺杆相适配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三槽口内设有第一装饰条,所述第一装饰条与所述第三槽口内设有第一压紧条。
[0011]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转换梁包括隔热腔体,所述隔热腔体的一侧顶部设有第四槽口,所述隔热腔体远离所述第四槽口的一侧下部设有第七槽口,所述第四槽口的下方设有L型型材,所述L型型材的水平部分设有第五槽口和第六槽口,所述第五槽口和所述第六槽口连接处的底部设有圆弧形型材。
[0012]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前横梁包括内前横梁和外前横梁,所述内前横梁与所述外前横梁之间通过第四隔热条和第五隔热条连接,所述内前横梁、所述外前横梁、所述第四隔热条和所述第五隔热条之间形成第十一腔室,所述内前横梁包括第十二腔室和第十三腔室,所述第十二腔室为圆弧形腔室,所述第十三腔室的底部设有第七槽口,所述外前横梁包括第十四腔室,所述第十四腔室的底部设有第八槽口,所述第十四腔室的外侧设有第一挂钩槽口和第二挂钩槽口。
[001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前横梁通过前横梁连接预埋板和角柱连接件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前横梁连接预埋板与所述角柱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一螺杆连接,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前横梁连接预埋板和所述角柱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一钻尾丝或第二螺杆连接,所述角柱连接件伸入所述立柱的内腔中,所述角柱连接件与所述立柱通过第二钻尾丝或第三螺杆连接。
[0014]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立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三槽口和第四槽口,所述第三槽口和所述第四槽口的相对侧内设有第六隔热条。
[0015]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落水槽的下方连接有一侧开口的落水立柱,所述落水立柱的开口侧设有可拆卸的立柱盖板,所述落水立柱内设有落水管,所述落水槽的底部设有槽管连接器,所述槽管连接器的下部贯穿所述落水槽的底部并与所述落水管的顶部连接,所述落水槽的一侧外壁设有两个挂钩。
[001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立柱的底部设有地脚连接件。
[0017]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的单坡顶阳光房,主梁、侧梁和副梁与铝合金型材厚壁可有效解
决阳光房顶面的承重问题,主梁和侧梁采用尼龙隔热材料与上、下铝合金型材紧密连接在一起,使主梁和侧梁达到密封、保温、绝缘的目的;采用腔体和承托臂结构设计,胶条槽口内设置的胶条使玻璃与铝合金型材完全分离开,可以阻断玻璃与铝合金型材热传导的问题。
[0019]靠墙梁采用L形三桥2腔结构设计,可以实现主梁、侧梁的搭接问题,同时和墙体固定连接时可以使用膨胀螺栓或化学螺栓,密封隔热胶条使玻璃与型材隔离实现软连接,避免硬连接,密封隔热胶条同时还可以实现密封功能,不让雨水和空气进入到室内,同时也可阻断玻璃与型材之间的热传导问题。
[0020]转换梁采用了L形隔热腔体加圆弧结构设计,圆弧结构设计可与前横梁配合调节任意角度,并且实现搭接结构再采用铆接的结构进行固定,隔热腔体设计可将尼龙隔热条穿入其中,可以实现室内与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坡顶阳光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侧梁、副梁、靠墙梁、转换梁、前横梁和两立柱,所述主梁和所述侧梁平行设置,所述副梁分别与所述主梁和所述侧梁垂直连接,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靠墙梁和所述转换梁榫卯连接,所述侧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靠墙梁和所述转换梁榫卯连接,所述转换梁的底部与所述前横梁连接,所述转换梁的顶部设有檐口包边,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底部分别与两所述立柱连接,所述前横梁的外侧设有落水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坡顶阳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中间设有第一加强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三腔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隔热条槽口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三腔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加强隔热条槽口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加强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一隔热条槽口和所述第二隔热条槽口内设有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一加强隔热条槽口和所述第二加强隔热条槽口内设有加强隔热条,所述第三腔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承托臂,所述第一承托臂上分别设有第一卯眼,所述副梁设有与所述第一卯眼相适配的第一榫头,所述第一承托臂的顶部设有第一胶条槽口,所述第一胶条槽口内设有第一密封隔热条,所述第三腔体内设有控制器和LED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LED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坡顶阳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包括一桥、二桥和三桥,所述一桥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三隔热条槽口;所述二桥包括第四腔室、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所述第四腔室的顶部与所述第三隔热条槽口相对的位置设有第四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三隔热条槽口和所述第四隔热条槽口内设有第二隔热条,所述第五腔室内设有保温隔热材料;所述三桥包括第七腔室和第八腔室,所述第七腔室的一侧设有第五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七腔室的上部设有第二承托臂,所述第二承托臂上分别设有第二卯眼,所述副梁设有与所述第二卯眼相适配的第二榫头,所述第二承托臂上设有第二胶条槽口,所述第二胶条槽口内设有第二密封隔热条,所述第八腔室与所述第五隔热条槽口相对的位置设有第六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五隔热条槽口和所述第六隔热条槽口内设有第三隔热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坡顶阳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靠墙梁包括第九腔室和第十腔室,所述第九腔室与所述第十腔室之间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海王东康川张其盛张传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索美特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