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座舱系统的红外视觉监控镜头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5493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座舱系统的红外视觉监控镜头,从镜头的物体空间到像面依次为:第一、二、三、四、五、镜头成像面;第五镜片为滤光片物面;所有镜片像面和物面均镀有BBAR膜;部分镜片的物面或像面的设置有与镜筒配合的台阶;部分镜片和相邻镜片的上下两端紧贴,部分镜片和镜片之间设置有卡圈,部分镜片的像面的上下两端通过卡圈固定在镜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镜筒使用塑料,既减轻了重量,又降低了成本,且为黑色,可以有效吸收杂散光的反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镜片部分表面镀BBAR膜以减少反射光,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并分散了镜头内部产生的杂散光,使像面的杂散光能量大幅减少。镜头的畸变小,能有效拍出最真实的照片,利于夜景拍摄。利于夜景拍摄。利于夜景拍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能座舱系统的红外视觉监控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红外视觉监控镜头,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成像质量高,能有效拍出最真实照片的用于智能座舱系统的红外视觉监控镜头。

技术介绍

[0002]DMS(DriverMonitorSystem),即驾驶员监测系统,是通过车载摄像头对驾驶员面部、眼部、头部的信息监测及驾驶状态,如对方向盘控制的频率、握力变化等信息,推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通过声音、震动进行报警提示,让驾驶员可以对驾驶状态做出调整,并在必要时找到地方进行休息。主要利用系统感知能力监测并理解人类司机的驾驶状态,对不规范驾驶行为进行及时的多维干预,以提供有利于驾驶安全的辅助功能。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与驾驶员安全需求的提升,DMS的装配率也将迎来水涨船高的态势。
[0003]光学镜头是高壁垒行业,模具设计制造、镜片设计制造难度极高,设计需要严谨的公式更需要想象力,需要掌握大量的方可保障良率。车载镜头壁垒更高,多为全玻镜头或玻塑混合镜头,非球面玻璃镜片优势突出,桑诺普皆已具备模造镜片产能。DMS车载摄像头要求具有



性和热稳定性。按材质来分,车载摄像头的镜

可由玻璃、塑料制成。玻璃镜

具有



度和防刮伤性,且温度性能较好,因此更多



端产品中。

塑料镜

价格便宜但是成像效果差,且在汽车恶劣的使/>□
环境中容易造成镜

变形,影响成像质量。

前,综合考虑成本和性能,玻塑混合镜头成为主流,光学性能得以提高并且适合大批量的生产。
[0004]传统技术的缺点:
[0005]1、夜间环境下受灯光照射时有明显的鬼影。
[0006]2、传统技术制造的镜头光圈较小,界面较为暗,清晰度较低,高崎变,暗光环境画质差,不利于夜景拍摄。
[0007]3、传统技术制造的镜头透光率稍低,耐热性差、热膨胀系数

、耐磨性差、机械强度低等。
[0008]4、传统技术制造的镜头在红外光补助的监控环境中画面模糊不清。
[0009]导致上述缺点的原因:
[0010]1、鬼影的产生是由于光学元件、结构元件等各折射面的反射光、仪器内壁的反射光、镜片本身的漫反射或者镜筒的反射等。
[0011]2、将镜头做成大光圈受很多因数的制约,孔越大,成像清晰需要的镜片越复杂,且每种镜头结构都有其极限光圈,光圈越大的结构也越复杂,而复杂的结构又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有:

多次反射带来的损失

装配精度的要求非常高。
[0012]3、塑料镜片的透光率稍低,耐热性差、热膨胀系数

、耐磨性差、机械强度低,在恶劣环境中长时间使用会变形破损,影响成像质量。
[0013]4、传统技术制造的镜头镜片材料普通,镀膜技术落后在红外光补助的监控环境中画面模糊不清。

技术实现思路

[001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像质量高,能有效拍出最真实照片的用于智能座舱系统的红外视觉监控镜头。
[0015]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用于智能座舱系统的红外视觉监控镜头,所述用于智能座舱系统的红外视觉监控镜头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镜筒,从镜头的物体空间到像面依次为: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五镜片为滤光片物面,第五镜片的像面外侧为镜头成像面。
[0016]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的像面和物面均镀有BBAR膜,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均固定安装在镜筒内。
[0017]第一镜片的像面的一侧设置有与镜筒配合的第一台阶;镜筒上设置有与第一台阶配合的倒钩,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的上下两端紧贴,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一卡圈,第三镜片和第四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二卡圈,第四镜片的像面的上下两端通过第三卡圈固定在镜筒内。
[0018]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一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3.016mm,第一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960mm;第一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6.136mm,第一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二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0.156mm。
[0019]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二镜片的物面和像面均为平面,第二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550mm;第二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三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0.170mm。
[0020]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三镜片的物面为非球面,曲率半径为

25.289mm,第三镜片的中心厚度为2.289mm;第三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

1.280mm,第三镜片的像面距离第四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0.206mm。
[002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四镜片的物面为非球面,曲率半径为

213.151mm,第四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525mm;第四镜片的像面为非球面,曲率半径为1.275mm,第四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五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0.730mm。
[0022]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五镜片的物面和像面均为平面,滤光片的厚度为0.400mm;第五镜片距离镜头成像面的距离为0.236mm。
[0023]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智能座舱系统的红外视觉监控镜头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镜筒使用铝材AL6061,既减轻了重量,又提高了镜头的强度,且表面进行氧化和发黑,可以有效吸收杂散光的反射。
[0024]本技术镜片部分表面镀BBAR膜以减少反射光,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并分散了镜头内部产生的杂散光,使像面的杂散光能量大幅减少。
[0025]本技术镜头的畸变小,能有效拍出最真实的照片。
[0026]本技术光圈大,增大通光量,缩小景深,使画面更明亮,更大的相对亮度,利于夜景拍摄。
[0027]本技术在光学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增加镜片数量、调整排布、优化形状及材料,使用全玻璃镜头,保证了镜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的成像光路示意图。
[0030]下面是本技术中标号对应的名称:
[0031]第一镜片1、第二镜片2、第三镜片3、第四镜片4、第五镜片5、镜头成像面6、镜筒7、第一卡圈8、第二卡圈9、第三卡圈10、倒钩11。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座舱系统的红外视觉监控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智能座舱系统的红外视觉监控镜头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镜筒,从镜头的物体空间到像面依次为: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五镜片为滤光片物面,第五镜片的像面外侧为镜头成像面;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的像面和物面均镀有BBAR膜,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均固定安装在镜筒内;第一镜片的像面的一侧设置有与镜筒配合的第一台阶;镜筒上设置有与第一台阶配合的倒钩,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的上下两端紧贴,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一卡圈,第三镜片和第四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二卡圈,第四镜片的像面的上下两端通过第三卡圈固定在镜筒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座舱系统的红外视觉监控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3.016mm,第一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960mm;第一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6.136mm,第一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二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0.156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座舱系统的红外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小刚杨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桑来斯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