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535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包括温控装置和依次连通的气体控制装置、腐蚀反应装置、油封装置和集气装置;气体控制装置用于向系统中通入氮气将氧气去除;腐蚀反应装置用于提供触指在变压器油中反应的环境;温控装置用于对腐蚀反应装置中的变压器油和触指进行加热恒温;油封装置用于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系统;集气装置用于收集腐蚀反应装置中变压器油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模拟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研究变压器油受热是否会与套管触指的银、铜发生硫腐蚀,同时能够检测油中溶解气体变化的情况,从而分析套管触指发黑是发生在低温状态下还是高温状态下,以及发生腐蚀时是否会引起油中溶解气体含量的变化。溶解气体含量的变化。溶解气体含量的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其尾部通过触式表带插头与阀侧绕组引线连接。四川
±
800kV复龙站年度检修发现10只阀侧套管中有9只套管尾部插头表带触指均有不同程度变色发黑,EDS、XRD等化学检测结果表明腐蚀产物为硫化银、硫化亚铜。在雅砻江换流站换流变安装期间,也发现阀侧套管接头出现腐蚀产物。但是对两个站使用的绝缘油按照GB2536的规定进行腐蚀性硫及总硫含量测试,油样均合格,同时对两个站绝缘油进行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时也未见异常。
[0003]油浸式设备中硫腐蚀现象目前已受到广泛重视与研究,但现有研究主要以添加的抗氧化剂二苄基二硫对变压器绕组及油纸绝缘的腐蚀危害进行展开,没有研究变压器油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时油中腐蚀性硫与银的反应情况,也没有研究出现硫化银、硫化亚铜等腐蚀产物时油中溶解气体变化的情况。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没有研究变压器油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时油中腐蚀性硫与银的反应情况以及出现硫化银、硫化亚铜等腐蚀产物时油中溶解气体变化的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能够模拟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研究变压器油受热是否会与套管触指的银、铜发生硫腐蚀,同时能够检测油中溶解气体变化的情况,从而分析套管触指发黑是在低温状态下发生还是在高温状态下发生,以及在该温度下发生腐蚀时是否会引起油中溶解气体含量的变化。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包括温控装置和依次连通的气体控制装置、腐蚀反应装置、油封装置和集气装置;所述气体控制装置用于向系统中通入氮气将氧气去除;所述腐蚀反应装置用于提供触指在变压器油中反应的环境;所述温控装置用于对腐蚀反应装置中的变压器油和触指进行加热恒温;所述油封装置用于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系统;所述集气装置用于收集腐蚀反应装置中变压器油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
[0008]进一步的,所述腐蚀反应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带呼吸口的玻璃器一、玻璃冷凝管和玻璃瓶,所述玻璃器一的吸气口前端与气体控制装置相连,末端伸入玻璃瓶中,玻璃器一的呼气口与油封装置相连;所述玻璃瓶用于放入变压器油和触指。
[0009]进一步的,所述油封装置包括吸收管A和吸收管B,吸收管A上端安装有带呼吸口的玻璃器二,吸收管B上端安装有带呼吸口的玻璃器三;吸收管A内部空置,玻璃器二的呼气口与玻璃器一的呼气口相连,吸收管B内装有变压器油,玻璃器三的呼气口与集气装置相连,
玻璃器二的吸气口和玻璃器三的吸气口相连。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控制装置包括气源、减压阀和针形阀。
[0011]进一步的,所述温控装置包括温控器,温控器中装有加热介质硅油,所述玻璃瓶放置在温控器中。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支架和三角托架,所述控制支架用于夹持并固定玻璃冷凝管,所述三角托架用于放置并支撑玻璃瓶。
[0013]进一步的,吸收管B内中装有2/3体积的变压器油。
[0014]进一步的,玻璃器二的吸气口和玻璃器三的吸气口、玻璃器二的呼气口与玻璃器一的呼气口之间均采用硅胶管相连。
[0015]进一步的,温控器的顶盖上开设有与玻璃瓶的瓶颈大小相匹配的圆形小孔。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S1,对待用的变压器油进行油中溶解气体及油质分析,对待用的触指、纯银片进行清洗、晾干和恒重,将温控装置中加入适量的硅油;
[0018]S2,将变压器油放进腐蚀反应装置的玻璃瓶中并称重,再将恒重后的触指、纯银片放入圆形磨口玻璃瓶中,将吸收管B里装2/3的变压器油并称重;
[0019]S3,将腐蚀反应装置的玻璃瓶放进温控装置中,并将腐蚀反应装置、气体控制装置、油封装置依次连接,并将玻璃冷凝管与冷却水管路接通;
[0020]S4,打开气体控制装置,向玻璃瓶中通入氮气,调节气体流量至玻璃瓶中变压器油冒小气泡,然后保持约一个小时后确认系统中无氧气时接通集气装置关闭钢瓶气阀;
[0021]S5,打开冷却水并调节合适的流量,打开温控装置进行升温至设定的温度并进行恒温一定时间;
[0022]S6,关闭温控装置,关闭冷却水,待温度降至室温后取出玻璃瓶中的触指、银片进行检测,对玻璃瓶及吸收管B中的变压器油进行称重、油中溶解气体及油质分析,并对集气装置中的气体进行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002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可以模拟变压器油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的受热状态,也可以模拟套管触指在变压器油隔绝空气的受热状态,从而研究变压器油受热是否会与套管触指的银、铜发生硫腐蚀;
[0025]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通过对试验后的套管触指进行XRD等分析,可以判断触指在温控装置设定的温度下,是否会与变压器油发生硫腐蚀,从而推断出套管触指发黑是在低温状态下发生还是在高温状态下发生;
[0026]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通过对吸收管、腐蚀反应装置玻璃瓶中的变压器油及集气装置中的气体进行分析,可以判断温控装置设定的温度是否会引起圆形烧瓶中的油进行分解以及分解产生的组分;
[0027]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通过在系统中加入油封装置,在试验中能够起到隔绝系统外部空气的作用,因此只需要在正式实验之前对系统通氮气去除氧气即可,无需在试验中一直通氮气;
[0028]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油
封装置设置为一个空置吸收管和一个装有变压器油吸收管的结构,可以防止因温控装置突然降温而导致吸收管中的变压器油吸到腐蚀反应装置的玻璃瓶中;
[0029]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能够用于研究变压器油腐蚀性硫的问题,也可以研究变压器油的老化问题;
[003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及方法,能够使腐蚀反应装置玻璃瓶中的变压器油隔绝空气,保证变压器油可以在高达280℃的温度下不燃烧,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装置和依次连通的气体控制装置、腐蚀反应装置、油封装置和集气装置(15);所述气体控制装置用于向系统中通入氮气将氧气去除;所述腐蚀反应装置用于提供触指在变压器油中反应的环境;所述温控装置用于对腐蚀反应装置中的变压器油和触指进行加热恒温;所述油封装置用于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系统;所述集气装置用于收集腐蚀反应装置中变压器油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反应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带呼吸口的玻璃器一(1)、玻璃冷凝管(2)和玻璃瓶(3),所述玻璃器一(1)的吸气口前端与气体控制装置相连,末端伸入玻璃瓶中,玻璃器一的呼气口与油封装置相连;所述玻璃瓶(3)用于放入变压器油和触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装置包括吸收管A(4)和吸收管B(5),吸收管A(4)上端安装有带呼吸口的玻璃器二(6),吸收管B(5)上端安装有带呼吸口的玻璃器三(7);吸收管A(4)内部空置,玻璃器二(6)的呼气口与玻璃器一(1)的呼气口相连,吸收管B(5)内装有变压器油,玻璃器三(7)的呼气口与集气装置相连,玻璃器二(6)的吸气口和玻璃器三(7)的吸气口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控制装置包括气源(8)、减压阀(9)和针形阀(1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包括温控器(11),温控器(11)中装有加热介质硅油,所述玻璃瓶(3)放置在温控器(11)中。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压器油腐蚀性硫及老化的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仕红兰新生王杰耿植曾晓亮田倩倩王燕夏亚龙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