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526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废弃混凝土经前处理后,放入水中浸泡至吸水饱和后,过滤晾干,得到浸泡骨料;S2将所述浸泡骨料在改性溶液中浸泡并间歇搅拌,间歇搅拌期间加入助剂,搅拌完成后捞出沥干,得到改性骨料;其中,改性溶液包括聚甲基硅氧烷、硫酸镁、氧化铝和液态环氧树脂;S3将改性骨料与混合磨料混匀后,球磨筛分,得到再生骨料;所述混合磨料包括硅石、滑石粉和HDI/三羟甲基己基内酯交联聚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过改善废气混凝土中的孔隙和裂缝、降低吸水率,其改性后制得的再生骨料具有强度等级高的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的逐步更新,棚改、道路、桥梁等城市建设中原有建筑物的拆除和改造,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然而,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被运往郊外或城市周边进行简单填埋或露天堆存,这不仅浪费了土地和资源,还污染了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多,建筑业对砂石骨料的需求量不断增长。长期以来,由于砂石骨料来源广泛易得,价格低廉,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而被随意开采,从而导致资源枯竭、山体滑坡、河床改道,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
[0003]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发展绿色混凝土,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然而现有的再生混凝土技术中存在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利用率低、工艺复杂以及再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达标的问题。鉴于此,提供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其通过改善废气混凝土中的孔隙和裂缝、降低吸水率,其改性后制得的再生骨料具有强度等级高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废弃混凝土经前处理后,放入水中浸泡至吸水饱和后,过滤晾干,得到浸泡骨料;S2将所述浸泡骨料在改性溶液中浸泡并间歇搅拌,间歇搅拌期间加入助剂,搅拌完成后捞出沥干,得到改性骨料;其中,改性溶液包括聚甲基硅氧烷、硫酸镁、氧化铝和液态环氧树脂;S3将改性骨料与混合磨料混匀后,球磨筛分,得到再生骨料;所述混合磨料包括硅石、滑石粉和HDI/三羟甲基己基内酯交联聚合物。
[0006]进一步地,在所述S1中,前处理过程包括,将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后,得到粒径为5~30mm的粗骨料。
[0007]进一步地,在所述S2中,浸泡骨料和改性溶液的体积比为1:(1~10),聚甲基硅氧烷、硫酸镁、氧化铝和液态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0.4~0.6):(0.3~0.5):(0.1~0.2):1。
[0008]进一步地,在所述S2中,助剂为二硬脂二甲铵锂蒙脱石和乙酰壳糖胺。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S2中,浸泡骨料和助剂的体积比为1:(0.5~1.0),二硬脂二甲铵锂蒙脱石和乙酰壳糖胺的质量比为1:(0.8~1.2)。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S2中,浸泡总时间为4~6h,等时间间隔搅拌4~6次,每次在800~1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20~30min。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S2中,在第2~3次搅拌前,在改性溶液中加入助剂。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S2中,改性骨料和混合磨料的质量比为1:(0.05~0.10),硅石、滑石粉和HDI/三羟甲基己基内酯交联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0.8~1.2):(1.8~2.2)。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S2中,采用氧化铝球石作为球磨介质,改性骨料与混合磨料、球磨介质和水的质量比为1:(2.0~3.0):(0.8~1.2)。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S2中,球磨转速为10~15r/min,球磨时间为2~3h。
[00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利用改性溶液和混合磨料对再生骨料进行两次改性,硫酸镁和滑石粉能充分填充到再生骨料的缝隙与裂缝中,降低再生骨料对水的吸收率,并辅以聚甲基硅氧烷和氧化铝在再生骨料形成一层薄膜,优化再生骨料表面的构造和耐磨性能,再通过硅石和HDI/三羟甲基己基内酯交联聚合物进行球磨分散,进一步优化再生骨料与浆体间的截面粘结性,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2.本专利技术依次采用浸水、浸泡改性溶液、混合磨料球磨的三步方法,步骤之间不可替换和改序,能达到最优的抗压强度;3.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废气混凝土为工业废弃物,以此来改善建筑废弃物的性能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相符合,不仅能够节约天然资源,而且为工业废弃物和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4.本专利技术操作过程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其他原材料,成本低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17]实施例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S1将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后,得到粒径为5~30mm的粗骨料,将粗骨料放入水中浸泡至吸水饱和后,过滤晾干,得到浸泡骨料;S2将聚甲基硅氧烷、硫酸镁、氧化铝和液态环氧树脂按照0.5:0.4:0.1: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改性溶液;将二硬脂二甲铵锂蒙脱石和乙酰壳糖胺按照1:1.0的质量比混合,得到助剂;将浸泡骨料浸泡在改性溶液中,并控制浸泡骨料和改性溶液的体积比为1:5,浸泡5h,等时间间隔搅拌5次,每次在1000r/min的转速下搅拌25min,在第2次搅拌前,在改性溶液中加入助剂,并控制浸泡骨料和助剂的体积比为1:0.8,搅拌混匀,间歇搅拌完成后,捞出沥干,得到改性骨料;S3将硅石、滑石粉和HDI/三羟甲基己基内酯交联聚合物按照1:1.0:2.0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磨料;将改性骨料与混合磨料按照1:0.08的质量比混匀采用氧化铝球石作为球磨介质,
球磨筛分,控制改性骨料与混合磨料、球磨介质和水的质量比为1:2.5:1.0,磨转速为12r/min,球磨时间为2h,得到粒径为5~25mm的再生骨料。
[0018]将制得的再生骨料用于制备再生混凝土,其包括,水泥462.00kg/m
³
;矿渣粉84.00kg/m
³
;硅灰54.00kg/m
³
;河砂698.00kg/m
³
;10~20mm再生骨料703.00kg/m
³
;5~10mm再生骨料301.00kg/m
³
;聚羧酸减水剂18.00kg/m
³
;余量为水。
[0019]将制得的再生混凝土进行力学性能检测,7天抗压强度为125.2MPa,28天抗压强度为146.3MPa。
[0020]实施例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S1将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后,得到粒径为5~30mm的粗骨料,将粗骨料放入水中浸泡至吸水饱和后,过滤晾干,得到浸泡骨料;S2将聚甲基硅氧烷、硫酸镁、氧化铝和液态环氧树脂按照0.4:0.5:0.2: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改性溶液;将二硬脂二甲铵锂蒙脱石和乙酰壳糖胺按照1:0.9的质量比混合,得到助剂;将浸泡骨料浸泡在改性溶液中,并控制浸泡骨料和改性溶液的体积比为1:1,浸泡4h,等时间间隔搅拌4次,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废弃混凝土经前处理后,放入水中浸泡至吸水饱和后,过滤晾干,得到浸泡骨料;S2将所述浸泡骨料在改性溶液中浸泡并间歇搅拌,间歇搅拌期间加入助剂,搅拌完成后捞出沥干,得到改性骨料;其中,改性溶液包括聚甲基硅氧烷、硫酸镁、氧化铝和液态环氧树脂;S3将改性骨料与混合磨料混匀后,球磨筛分,得到再生骨料;所述混合磨料包括硅石、滑石粉和HDI/三羟甲基己基内酯交联聚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中,前处理过程包括,将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后,得到粒径为5~30mm的粗骨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浸泡骨料和改性溶液的体积比为1:(1~10),聚甲基硅氧烷、硫酸镁、氧化铝和液态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0.4~0.6):(0.3~0.5):(0.1~0.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助剂为二硬脂二甲铵锂蒙脱石和乙酰壳糖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慧丽杨波郝伟力赖强陈小飞徐杨彬章腾龙王阳周东毅程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