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传导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503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传导检测装置,该神经传导检测装置包括电极板、电极笔、检测笔、控制器,电极板与电极笔可活动连接,电极笔与检测笔对应各自连接控制器,电极笔设置为组块式;在使用该检测装置进行神经检测时,将电极笔的组块按所需使用的刺激电极范围及位置进行在电极板上按压连接通电,通电后即可进行一定区域的范围刺激,然后再通过检测笔进行检测,刺激与检测的数据经控制器进行存储传输,有效提高刺激检测的效率。有效提高刺激检测的效率。有效提高刺激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传导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传导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传导,即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电化学的过程,是在神经纤维上顺序发生的电化学变化。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透性发生急剧变化。用同位素标记的离子做试验证明,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如电刺激)时,Na+的流入量比未受刺激时增加20倍,同时K+的流出量也增加9倍,所以神经冲动是伴随着Na+大量流入和K+的大量流出而发生的。
[0003]神经传导检查是反映冲动在神经干上的传导过程,研究的是后根神经节和其后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在受检神经第一位置处给予电刺激,受电刺激后神经能产生兴奋性及传导性,而这种传导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感觉神经纤维将冲动传向中枢,即向心传导。利用此特征应用脉冲电流刺激感觉神经,来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和振幅以判定神经传导机能,借以协助诊断周围神经病变的存在及发生部位。测定时,一个电极放置于待测神经控制的肌肉的肌腹远端(此为主电极)。另一个电极放置于此肌肉支配的关节远端(此为参照电极)。然后在主电极近端预定距离处对此神经施加超负荷电刺激。主电极和参照电极记录测得的电位(CMAP)和此动作电位产生的“末梢潜伏期”还有电位的振幅。通过我们预设的距离和测得的“末梢潜伏期”可得到此神经的传导速度。CMAP振幅减低标志着轴突神经病,末梢潜伏期延长标志着是失髓鞘性神经病或者存在远端压迫性神经病传导阻滞(即传导速度减慢)标志着严重的压迫性神经病和严重的失髓鞘性神经。
[0004]目前在对神经传导进行检测时,一个部位检测完后,需要重新安放电极才能检测下一个位置,增加了检测的操作时间和相关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检测的工作效率不高。
[0005]所以,需要一种能够进行区域性监测,提高刺激检测效率的神经传导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神经传导检测装置,该神经传导检测装置包括电极板、电极笔、检测笔、控制器,电极板与电极笔可活动连接,电极笔与检测笔对应各自连接控制器,电极笔设置为组块式;在使用该检测装置进行神经检测时,将电极笔的组块按所需使用的刺激电极范围及位置进行在电极板上按压连接通电,通电后即可进行一定区域的范围刺激,然后再通过检测笔进行检测,刺激与检测的数据经控制器进行存储传输,有效提高刺激检测的效率。
[0007]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神经传导检测装置,包括:电极板、电极笔、检测笔、控制器;
[0008]所述电极板与电极笔可活动连接;
[0009]所述电极笔与检测笔对应各自连接控制器;
[0010]所述电极笔设置为组块式。
[0011]优选的,所述电极板开设若干电极孔,右端连接电源线,底面四角处设置支架;
[0012]优选的,所述电极孔为通孔,上部针孔,下部笔孔,并在笔孔内设置倾斜电磁块,电磁块内侧连接弹簧,弹簧与电极板壁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电极笔分为笔尖与笔体,笔尖与针孔活动连接,笔体与笔孔可活动连接,笔体将笔孔内的电磁块内压笔体通电,电极笔笔体底部设置连接组块将若干电极笔连接,进行同时控制;
[0014]优选的,所述检测笔设置连接线与控制器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刺激控制器与检测控制器。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利用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神经传导检测装置进行神经传导检测时,将电极笔的连接组块按所需使用的刺激电极范围及位置进行在电极板上按压,按压后电磁块内压通电,即可进行一定区域的范围刺激,然后再通过检测笔进行检测,刺激与检测的数据经控制器进行存储传输,有效提高刺激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上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中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整体下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极板上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图5中B

B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图6中I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为:
[0027]1‑
电极板,11

电极孔,1101

笔孔,1102

电磁块,1103

弹簧,12

电源线,13

支架,2

电极笔,21

连接组块,22

笔体,3

检测笔,31

连接线,41

刺激控制器,42

检测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参阅图1至图7所示,一种神经传导检测装置,包括:电极板1、电极笔2、检测笔3、控制器4;
[0031]电极板1与电极笔2可活动连接;电极笔2与检测笔3对应各自连接控制器4;电极笔2设置为组块式。在使用该检测装置进行神经检测时,将电极笔2的组块按所需使用的刺激
电极范围及位置进行在电极板1上按压连接通电,通电后即可进行一定区域的范围刺激,然后再通过检测笔3进行检测,刺激与检测的数据经控制器4进行存储传输,有效提高刺激检测的效率。
[0032]电极板1开设若干电极孔11,右端连接电源线12,底面四角处设置支架13;支架13将装置支撑在平面上,电源线12便于连接使电极板1通电,电极孔11的数量对应所需使用的电极笔2数量,电极孔11为通孔,上部针孔,下部笔孔1101,并在笔孔1101内设置倾斜电磁块1102,电磁块1102内侧连接弹簧1103,弹簧1103与电极板11壁连接;电极笔2分为笔尖与笔体22,笔尖与针孔活动连接,笔体22与笔孔1101可活动连接,笔体22将笔孔1101内的电磁块1102内压笔体1101通电,电极笔2笔体22底部设置连接组块21将若干电极笔2连接,进行同时控制;控制器4包括刺激控制器41与检测控制器42,其均为单片机控制处理器。
[0033]实施例2
[0034]基于实施例1所述,一种神经传导检测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神经传导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板、电极笔、检测笔、控制器;所述电极板与电极笔可活动连接;所述电极笔与检测笔对应各自连接控制器;所述电极笔设置为组块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神经传导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开设若干电极孔,右端连接电源线,底面四角处设置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神经传导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孔为通孔,上部针孔,下部笔孔,并在笔孔内设置倾斜电磁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然徐长琼陶婷李学辉夏丽琼张文茂廖紫玲
申请(专利权)人:岳阳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