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及数据中心机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470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及数据中心机房,其中,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包括有壳体、换热芯体组、内循环风机组、外循环风机组、喷淋组件和辅助制冷组件,壳体的内部分隔形成有室内循环腔、室外循环腔和维护腔,室内循环腔包括第一回风通道、第二回风通道和送风通道,室外循环腔包括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换热芯体组包括第一换热芯体和第二换热芯体,第一换热芯体与第一回风通道和第一进风通道均连通,第二换热芯体与第二回风通道和第二进风通道均连通,该系统通过双向回风设置以及将压缩机设置于维护腔内,使得气流组织得到优化,有效降低了气流风阻,提高了系统的能效。统的能效。统的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及数据中心机房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数据中心温湿度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及数据中心机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数据中心温控设备间接蒸发冷却系统(下简称机组)由于其节能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主要的部件为空空换热芯体,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环境的冷空气换热达到节能的效果。机组由于尺寸较大,其使用场景通常为放置在数据中心外立面,需要同侧送回风,所以目前普遍采用的芯体布局为“田”字形堆叠和“一”字形顺排。“田”字形堆叠设计空气流路较长,增加了空气侧压降,并因此增加了机组风机功率;“一”字形顺排设计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气流路过长的问题,但流场折弯较多,风阻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系统,能够优化气流组织,降低风阻,提高系统的能效。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包括:r/>[0006]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部分隔形成有室内循环腔、室外循环腔和维护腔,所述室内循环腔包括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回风通道、第二回风通道和送风通道,所述第一回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回风通道位于所述送风通道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与所述送风通道连通,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回风通道连通的第一回风口、与所述第二回风通道连通的第二回风口和与所述送风通道连通的送风口,所述第一回风口、所述第二回风口和所述送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室外循环腔包括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位于出风通道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的出风口;换热芯体组,包括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换热芯体和第二换热芯体,所述第一换热芯体与所述第一回风通道和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均连通,用于所述第一回风通道的空气和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空气的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芯体与所述第二回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均连通,用于所述第二回风通道的空气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空气的热交换;内循环风机组,用于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回风口和所述第二回风口进入所述室内循环腔,并经过所述换热芯体组后从所述送风口排入室内;外循环风机组,用于驱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室外循环腔,并经过所述换热芯体组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室外;喷淋组件,设置有位于所述室外循环腔内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用于喷淋进入所述室外循环腔内的室外空气;辅助制冷组件,设置有相连接的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送风口和所述换热芯体组之间的送风通道内,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换热芯体组之间的出风通道内,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维护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换热芯体朝向所述出风通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芯体朝向所述出风通道的一端逐渐靠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换热芯体背离所述第一回风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芯体背离所述第二回风口的一端逐渐远离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机组包括多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辉蒋钢张凯陈俊升陈玉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