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电混合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460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电混合过滤装置,包括外壳与滤芯,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将所述外壳内空间分隔为上部与下部,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上部连通的进水口以及与所述下部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外壳下端设置有与所述上部连通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出口处安装有管盖,所述管盖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磁棒或者电离组件的第一安装位,该磁电混合过滤装置能够有效避免长时间使用后,金属设备管道出现损坏或者垢物沉积。垢物沉积。垢物沉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电混合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净水器
,尤其涉及一种磁电混合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循环利用的冷却水称为循环水,冷却水在冷却生产设备或产品的过程中,水温升高,虽然其物理性状变化不大,但长期循环使用后,水中某些溶解物浓缩或消失、尘土积累、微生物滋长,造成设备、管道内垢物沉积或对金属设备管道腐蚀。
[0003]工业循环水净化系统一般配套于石油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工业、冶金、电镀、印染纺织、医药化工、热力发电等大型工业领域,由于水净化系统设备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不适于在中小型工业设备中应用。
[0004]目前,中小型工业设备解决循环水中污垢沉淀的常用方法有加除垢剂、通入二氧化碳沉淀钙离子等,一般需要定期进行停机处理,将沉淀在管路内的固体污垢清理掉,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电混合过滤装置,能够有效避免长时间使用后,金属设备管道出现损坏或者垢物沉积。
[0006]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磁电混合过滤装置,包括外壳与滤芯,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将所述外壳内空间分隔为上部与下部,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上部连通的进水口以及与所述下部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外壳下端设置有与所述上部连通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出口处安装有管盖,所述管盖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磁棒或者电离组件的第一安装位。
[0008]进一步地,本申请还包括电离装置,所述电离装置包括电源和电离组件,所述电离组件包括芯电极和包围在芯电极外部的筒形电极,芯电极和筒形电极的上部均连接电源,所述电离组件一端设置于所述滤芯内,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芯电极外周面与筒形电极内周面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距离在0到2mm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包括滤筒和覆盖于所述滤筒内/外表面的滤网,所述滤筒上均匀布置若干滤孔,所述滤网覆盖于所述滤孔的内/外表面,所述滤网的孔数目不小于40目。
[0011]进一步地,所述滤筒底部对应所述排污管的位置延伸出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套接于所述排污管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滤芯顶部设有滤芯固定部,所述滤芯通过所述滤芯固定部支撑于所述外壳的内壁实现固定。
[0013]进一步地,本申请还包括磁棒。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桶身和桶盖,所述桶盖安装于所述桶身上,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桶身内,所述桶身和所述桶盖之间设有密封圈和桶箍,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桶身
和所述桶盖的连接端面,所述桶身和桶盖的连接处外侧通过所述桶箍紧固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开设在所述外壳侧壁的上部,所述出水口开设在于所述进水口相对地外壳侧壁的下部。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的磁化净化装置适用于中小型工业设备循环水净化,可利用磁场后的磁化水具有阻垢的原理配置了磁棒或者根据电离防腐蚀的原理配置电离装置,同时配有过滤部件,达到对循环水进行磁化和净化的作用;电离装置的电离强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灵活度高;装置结构紧凑,不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改动,只需要在现有循环水管路中选择一小段位置串联安装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几乎不需要扩展空间,安装方式简单,且在桶体下端安装有排污管,以方便滤芯内污物排出,清洗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一种磁电混合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一种磁电混合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申请一种磁电混合过滤装置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示:1、外壳;101、桶身;1011、进水口;1012、出水口;102、桶盖; 103、排污管;104、管盖;2、电离装置;201、电源;3、滤芯;301、滤筒; 303、滤芯固定部;304、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3]如图1

3所示,本申请专利技术了一种磁电混合过滤装置,包括外壳1与滤芯3,外壳1包括桶身101与桶盖102,桶盖102安装于桶身101上。
[0024]具体地,桶身101和桶盖102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并通过桶箍将二者紧密连接。桶身101和桶盖102的连接处均设有凹槽,桶身101的连接处凹槽和桶盖102的连接处凹槽相对形成截面为圆形的空腔,O型密封圈(未示出) 设置于空腔内,桶身101和桶盖102的连接处外侧再用桶箍紧固连接,这样可以保证过滤装置内的密封。
[0025]滤芯3设置在桶身101内,并将桶身101内空间分隔为上部与下部,桶身 101侧壁上开设有与上部连通的进水口1011以及与下部连通的出水口1012,以使得循环水桶盖102进水口1011进入外壳1后,滤芯3能够对循环水进行过滤,并使得循环水中污物留在上部,而不会进入下部并通过出水口1012流出再次循环。
[0026]所述外壳1下端设置有与所述上部连通的排污管103,在桶身101下端设置有与上部连通的排污管103,并在排污管103上安装有管盖104,以使得使用者在滤芯3内杂质时,只需将管盖104从排污管103上取下,即可使滤芯3内污泥排出,同时,滤筒301底部对应排污管103的位置延伸出连通管304,连通管 304套接于排污管103内,以方便被滤出的杂质进入排污管103内,且在连通管 304与排污管10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能够有效避免进入排污管103内的杂质回流,此外在,管盖104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磁棒或者电离组件的第一安装位,以充分利用管盖104上空间,同时方便使用者对磁棒进行清洁或者更换电离组件。
[0027]作为优选地,所述进水口1011开设在所述外壳1侧壁的上部,所述出水口 1012开设在于所述进水口1011相对地外壳1侧壁的下部,以使进入水流呈Z字型流通,以延长水流在外壳1内的滞留时间,在提高磁化效果;同时,实现桶内较小的水流阻力。
[0028]作为优选地,本申请还包括电离装置2,电离装置2包括电源201和电离组件。电离组件包括芯电极和包围在芯电极外部的筒形电极,芯电极和筒形电极的上部均连接电源201。较佳的,筒形电极底部为平面网孔结构,以便于筒内外水流的交互流动,筒形电极上部通过导线与电源201的输出端口一连接,作为电解电极一。筒形电极内部的芯电极由活性炭或类似材料制成,芯电极通过电源201与电源201的输出端口二连接,作为电解电极二。芯电极外周面与筒形电极内周面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距离在0到2mm之间。电离组件之间的工作状态由电源201控制。
[0029]设置的电离装置2能够对水进行电离,以避免水中污染物对管道造成腐蚀。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电混合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与滤芯(3),所述滤芯(3)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并将所述外壳(1)内空间分隔为上部与下部,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与上部连通的进水口(1011)以及与所述下部连通的出水口(1012),所述外壳(1)下端设置有与所述上部连通的排污管(103),所述排污管(103)的出口处安装有管盖(104),所述管盖(104)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磁棒或者电离组件的第一安装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电混合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离装置(2),所述电离装置(2)包括电源(201)和电离组件,所述电离组件包括芯电极和包围在芯电极外部的筒形电极,芯电极和筒形电极的上部均连接电源(201),所述电离组件一端设置于所述滤芯(3)内,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壳(1)上,并与所述电源(201)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电混合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电极外周面与筒形电极内周面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距离在0到2m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电混合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3)包括滤筒(301)和覆盖于所述滤筒(301)内/外表面的滤网,所述滤筒(301)上均匀布置若干滤孔,所述滤网覆盖于所述滤孔的内/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芳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朗顿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