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装置、具有该系统的浇水车及其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450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其具有输出轴;第一组转轮,其与输出轴转动连接;软管收纳装置,其与输出轴转动连接,软管收纳装置设有收纳槽;其中,驱动装置具有放管状态和收管状态,在放管状态时,浇水车向远离供水点的方向移动,且软管从收纳槽出管,在收管状态,浇水车向靠近供水点的方向移动,软管收纳装置随输出轴转动,将软管缠绕入收纳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第一组转轮和软管收纳装置同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并由驱动电机驱动,不仅可以节省一个驱动装置,还可以使浇水车在远离供水点或靠近供水点时软管收纳装置同步地进行放管和收管作业,使软管的收放与浇水车的运行保持同步。使软管的收放与浇水车的运行保持同步。使软管的收放与浇水车的运行保持同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装置、具有该系统的浇水车及其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用机械喷灌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具有该系统的浇水车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及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关键,保证充足的水分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因为降水量不足或分布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因此必须进行人为灌溉来补充天然将水的不足。
[0003]浇水车是现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灌溉工具,对作物进行浇水灌溉时,田地间设有固定供水点,固定供水点通过软管向浇水车供水,由于浇水车在田地间移动对作物进行浇水灌溉,当浇水车远离固定供水点时,软管随浇水车铺设在浇水车的后方,当浇水车需要回程或向固定供水点所在的方向移动时,软管用以被浇水车碾压,并且这样操作,整块田地浇水灌溉完成,需要大量的软管,使土地投入成本增加。现有的浇水车,通常设置软管收纳装置,软管收纳装置有一个单独的驱动装置驱动,并跟随浇水车移动,在浇水车向远离固定供水点的方向移动时,软管收纳装置放管,在浇水车向靠近固定供水点的方向移动时,软管收纳装置收管,使原来放出的软管缠绕在软管收纳装置上。由于软管收纳装置采用单独的驱动装置驱动,很难保证软管的收管和放管速度与浇水车的移动速度同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具有该系统的浇水车及其控制系统,其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驱动装置,其包括:
[0006]驱动电机,其具有输出轴;
[0007]第一组转轮,其与输出轴转动连接;
[0008]软管收纳装置,其与输出轴转动连接,软管收纳装置设有收纳槽;
[0009]其中,驱动装置具有放管状态和收管状态,在放管状态时,浇水车向远离供水点的方向移动,且软管从收纳槽出管,在收管状态,浇水车向靠近供水点的方向移动,软管收纳装置随输出轴转动,将软管缠绕入收纳槽。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软管收纳装置包括转轴和半径为R的圆筒面,转轴固定在轴承中,且可以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正反向转动,转轴上连接有进水接头,进水接头的径向与转轴连接并向转轴内供水,圆筒面与转轴连接且可随转轴转动,收纳槽设于圆筒面上且在圆筒面上形成穿孔,软管一端设有管弯,管弯从穿孔内进入圆筒面内腔与进水接头的另一端连接,软管穿出穿孔的部分沿收纳槽缠绕成多圈且可以收放地连接至供水点。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输出轴水平设置,其上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用于转动连接至第一组转轮中的主动轮,第二输出端用于转动连接至软管收纳装
置,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有相同的角速度。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在输出轴的第一输出端设置第一带动齿轮,第一带动齿轮通过啮合驱动齿轮或结合驱动齿轮组驱动转动轴,该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一组转轮中的主动轮,第二输出端设置有第二带动齿轮,第二带动齿轮通过链条或皮带轮驱动转盘,该转盘固定连接至软管收纳装置。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设于输出轴的同一侧,第二带动齿轮为带轴齿轮,第二带动齿轮与输出轴连接,第一带动齿轮与第二带动齿轮的齿轮轴连接。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带动齿轮与驱动齿轮或驱动齿轮组的传动比为m1,设定第一组转轮中的主动轮的接触面的半径为r2,单位时间内驱动电机转动的圈数为p,则单位时间内浇水车行走的距离=2π*r2*p*m1,第二带动齿轮(14)与转盘(15)的传动比为m2,单位时间内圆筒面(32)转动弧度=2π*R*p*m2,且2π*r2*p*m1=2π*R*p*m2。
[0015]一种浇水车,由上述的驱动装置驱动,包括支架、淋水装置和出水接头,支架上设有第一组转轮,淋水装置设于支架上,出水接头与软管收纳装置连接且用于向淋水装置供水。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转向装置,转向装置设于支架,用于驱动淋水装置转动。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第二组转轮和切换装置,第二组转轮设于支架,第二组转轮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第二组转轮收起于第一组转轮的支撑面以上,驱动装置驱动浇水车沿轨道运行,在第二状态时,第二组转轮可滚动地连接于支架上,切换装置用于驱动第二组转轮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或、和从第二状态转换为第一状态。
[0018]一种控制下系统,用于上述的浇水车在轨道上的运行状态,包括:
[0019]轨道,其设于浇水车的运行路径上,用于使驱动装置驱动浇水车沿其运行;
[0020]移动触发装置,其用于被触发,以使浇水车停止运行;
[0021]转向触发装置,其用于被触发,以使浇水车逆向行驶。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第一组转轮和软管收纳装置同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并由驱动电机驱动,不仅可以节省一个驱动装置,还可以使浇水车在远离供水点或靠近供水点时软管收纳装置同步地进行放管和收管作业,使软管的收放与浇水车的运行保持同步。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具有一个喷淋臂的浇水车及控制系统的位置关系及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浇水车的剖面图;
[0025]图3为驱动装置、具有一个喷淋臂的浇水车及控制系统的爆炸图;
[0026]图中:驱动电机1、输出轴11、第一带动齿轮12、转动轴13、第二带动齿轮14、转盘15、第一组转轮2、软管收纳装置3、转轴31、进水接头311、圆筒面32、穿孔321、支架4、淋水装置5、进水管51、喷淋臂52、出水接头6、转向装置7、转向电机71、转向轴72、触发臂73、第二组
转轮8、切换装置9、移动触发装置101、转向触发装置102、移动定位装置103、软管01、轨道02
[0027]本专利技术功能的实现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9]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1),其具有输出轴(11);第一组转轮(2),其与所述输出轴(11)转动连接;软管收纳装置(3),其与所述输出轴(11)转动连接,所述软管收纳装置(3)设有收纳槽;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具有放管状态和收管状态,在放管状态时,浇水车向远离供水点的方向移动,且软管从所述收纳槽出管,在收管状态,浇水车向靠近供水点的方向移动,软管收纳装置(3)随所述输出轴转动,将软管缠绕入所述收纳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收纳装置(3)包括转轴(31)和半径为R的圆筒面(32),所述转轴(31)固定在轴承中,且可以在所述驱动电机(1)的驱动下正反向转动,所述转轴(31)上连接有进水接头(311),进水接头(311)的径向与转轴(31)连接并向转轴(31)内供水,圆筒面(32)与转轴(31)连接且可随转轴(31)转动,所述收纳槽设于所述圆筒面(32)上且在圆筒面(32)上形成穿孔(321),软管一端设有管弯,管弯从穿孔(321)内进入圆筒面(32)内腔与进水接头(311)的另一端连接,软管穿出穿孔(321)的部分沿所述收纳槽缠绕成多圈且可以收放地连接至供水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11)水平设置,其上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用于转动连接至第一组转轮(2)中的主动轮,第二输出端用于转动连接至软管收纳装置(3),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有相同的角速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出轴(11)的第一输出端设置第一带动齿轮(12),所述第一带动齿轮(12)通过啮合驱动齿轮或结合驱动齿轮组驱动转动轴(13),该转动轴(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组转轮中的主动轮,所述第二输出端设置有第二带动齿轮(14),所述第二带动齿轮(14)通过链条或皮带轮驱动转盘(15),该转盘(15)固定连接至所述软管收纳装置(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设于所述输出轴(11)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带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熠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