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404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37
本申请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该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复位模块、写入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以及发光器件,采用该5T2C结构的像素驱动电路,能够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漂移,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均匀性,进而提升画质。进而提升画质。进而提升画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大多采用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或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与一般的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相比,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具有更高的迁移率和更稳定的特性,更适合应用于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中。
[0003]但是由于晶化工艺的局限性,在大面积玻璃基板上制作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常常在诸如阈值电压、迁移率等电学参数上具有非均匀性。这种非均匀性会转化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驱动电流差异和亮度差异,并被人眼所感知,即色不均现象。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虽然工艺的均匀性较好,但是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类似,在长时间加压和高温下,其阈值电压会出现漂移,导致显示画面不同,由于面板各部分薄膜晶体管的阈值漂移量不同,会造成发光器件亮度差异及显示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能够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漂移,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均匀性,进而提升画质。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包括:驱动晶体管、复位模块、写入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以及发光器件,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一复位信号端以及第二复位信号端电连接,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三节点,所述复位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三节点进行复位;所述写入模块分别与数据信号端以及第三扫描信号端连接,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所述写入模块用于将数据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一控制信号端连接,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以及第四节点,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之间的导通或者断开;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节点电连接,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
[0006]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以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
[0007]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写入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数据信
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
[0008]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第四扫描信号端以及参考信号端电连接,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延长对所述驱动晶体管阈值电压进行补偿的时间。
[0009]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
[0010]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节点电连接。
[0011]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所述第三控制模块与第二控制信号端电连接,并电性连接于第二电源端以及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源端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导通或者断开。
[0012]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001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用于驱动如上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复位阶段、补偿阶段,数据写入阶段以及发光阶段,在复位阶段,所述复位模块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复位,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三节点进行复位;在补偿阶段,所述复位模块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控制下,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继续输出至所述第一节点,使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压差大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所述驱动晶体管打开,第二电源端给所述第三节点充电直至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压差等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时截止;在数据写入阶段,所述写入模块在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数据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三节点;在发光阶段,所述发光器件发光。
[0014]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为同一信号。
[0015]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信号包括第一电位以及第二电位,在所述复位阶段,所述数据信号从所述第一电位切换为所述第二电位;并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所述数据信号从所述第二电位切换为所述第一电位。
[0016]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每一所述像素均包括以上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
[0017]本申请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该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复位模块、写入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以及发光器件,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一复位信号端以及第二复位信号端电连接,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三节点,所述复位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三节点进行复位;所述写入模块分别与数据信号端以及第三扫描信号端连接,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所述写入模块用于将数据
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一控制信号端连接,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以及第四节点,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之间的导通或者断开;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节点电连接,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采用该像素驱动电路能够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漂移,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均匀性,进而提升画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第三节点电连接;复位模块,所述复位模块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一复位信号端以及第二复位信号端电连接,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三节点,所述复位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三节点进行复位;写入模块,所述写入模块分别与数据信号端以及第三扫描信号端连接,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所述写入模块用于将数据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三节点;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一控制信号端连接,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以及第四节点,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之间的导通或者断开;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节点电连接,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以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写入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数据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第四扫描信号端以及参考信号端电连接,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延长对所述驱动晶体管阈值电压进行补偿的时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伊鲍士兼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