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套工业园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监测、评估及预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园区污染评估预警
,特别是涉及一套工业园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监测、评估及预警的集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逐渐建立健全了工业园区污染监测体系,但是,针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和监测系统建设起步较晚,工业园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不明,且缺少有效地污染风险评估和污染预防预警方法体系。因此,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工业园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高效研判污染演变趋势、有效采取污染防治措施,亟需建立一套工业园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监测、评估及预警方法,为工业园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套工业园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监测、评估及预警方法,对园区在产企业重点污染进行监测、评估及预警,为化工园区污染治理提供了参考。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一套工业园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监测、评估及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套工业园区重点污染源污染监测、评估及预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针对工业园区重点污染源,通过设置多指标在线监测点和装置,监测土壤、土壤气和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收集污染相关数据信息;步骤2:根据工业园区重点污染源、水文地质相关信息,建立基于污染源荷载风险、污染源潜在危害性及地下水脆弱性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方法;步骤3:根据工业园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监测体系数据,建立基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的企业及园区污染预警评价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园区重点污染源污染监测、评估及预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根据工业园区重点污染源、水文地质相关信息,建立基于污染源荷载风险、污染源潜在危害性及地下水脆弱性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201:根据污染信息中地下水污染源的种类、污染物产生量、污染物释放可能性及污染缓冲距离评估污染源荷载风险,具体为:获取污染源种类K、污染物产生量Q、污染物释放可能性L及污染缓冲距离D,污染源种类分为工业污染源和其他类型污染源,具体可划分为石油化工、炼焦、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电镀、有色金属冶炼、黑色金属冶炼、制革、造纸、金属制品制造、纺织以及未衬砌防护的危险废物处置场、未衬砌防护的危险废物存储场、加油站、石油产品存储区、未衬砌防护的一般废物处置场未衬砌防护的一般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水位较高一般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水位较低的山谷一般废物填埋场,将污染源分类分级赋值,石油化工、炼焦及未衬砌防护的危险废物处置场的K值为9、D值为2,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电镀及未衬砌防护的危险废物存储场的K值为8、D值为2,有色金属冶炼、加油站、石油产品存储区的K值为7、D值为1.5,黑色金属冶炼及未衬砌防护的一般废物处置场的K值为6、D值为1,制革、造纸及未衬砌防护的一般废物填埋场的K值为5、D值为1.5,金属制品制造及地下水水位较高的一般废物填埋场的K值为4、D值为0.5,纺织品的K值为3、D值为1,食品类的K值为2、D值为0.5,其他行业及地下水水位较低的山谷一般废物填埋场K值为1、D值为0.5;污染物产生量Q按照工业源废水排放量、废物处置场的处置量、填埋场的填埋量、加油站及石油产品存储区的油罐数量进行分类分级,污染物产生量Q赋值区间在1~12之间;污染物释放可能性L包括污染物释放可能性L1及污染物到达地下水的可能性L2,L为L1和L2之和,污染物释放可能性L1按照工业源、废物处置场、填埋场、加油站、石油产品存储区及污染源历史时间、防护措施分级赋值0.1~1.0,污染物到达地下水的可能性L2按照无机盐离子、六价铬、氯代烃、苯系物、金属离子、其他疏水性有机物分级赋值1.0、0.9、0.8、0.6、0.4、0.2;单个污染源荷载风险指数计算公式为:P=K*Q*L*D步骤202:根据污染信息中污染物的性质以及污染源的特性评估污染源潜在危害性,具体为:获取污染源潜在危害性评估参数指标体系,包括毒性、迁移性、持久性、等标负荷、排放位置、污染发生概率、影响面积及污染持久时间,根据污染源潜在危害性评估参数指标体系评估污染源潜在危害性,即,计算污染源潜在危害性指数为:
C
ij
=T
ij
W
T
+M
ij
W
M
+D
ij
W
D
+L
ij
W
L
+S
ij
W
S
+P
ij
W
P
+A
ij
W
A
+C
ij
W
C
式中,S
j
为污染源j对地下水污染造成污染能力的定量表征,即污染源危害性,C
ij
为污染源j的第i种特征污染物的8种自身属性的定量表征,即特征污染物危害性,Q
ij
表示风险源j排放的第i种污染物能够进入地下水环境的数量,即排放量,T
ij
、M
ij
、D
ij
、L
ij
、S
ij
、P
ij
、A
ij
、C
ij
分别为污染源j的第i种特征污染物的毒性量化指标、迁移性量化指标、降解性量化指标、等标负荷量化指标、排放位置量化指标、污染发生概率量化指标、影响面积量化指标及持续时间量化指标,W
T
、W
M
、W
D
、W
L
、W
S
、W
P
、W
A
、W
C
分别为毒性、迁移性、降解性属性、等标负荷、排放位置、污染发生概率、影响面积、持续时间的权重值,其中,W
T
=0.2650,W
M
=0.1325,W
D
=0.1325,W
L
=0.1100,W
S
=0.1943,W
P
=0.0957,W
A
=0.0350,W
C
=0.0350。步骤203:根据污染信息中的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净补给、含水层的岩性、土壤类型、地形、渗流区影响及含水层传导系数评估地下水易污性,具体为:获取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包括地下水埋深D、含水层净补给R、含水层的岩性A、土壤类型S、地形T、渗流区影响I及含水层传导系数C,利用DRASTIC方法进行计算,得到脆弱性指数:DRASTIC=0.22
×
D+0.17
×
R+0.13
×
A+0.09
×
S+0.04
×
T+0.22
×
I+0.13
×
C步骤204:根据污染源荷载风险、污染源潜在危害性及地下水易污性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具体为:根据污染源的荷载风险、潜在危害性及地下水脆弱性进行单个污染源地下水污染风险综合评估,为:R
i
=S
i
×
D
i
×
P
i
式中,R
i
为第i个污染源地下水污染风险综合指数,S
i
为第i个污染源潜在危害性指数,D
i
为第i个污染源地下水脆弱性指数,P
i
为第i个污染源载荷风险指数;多个污染源地下水污染风险综合评估利用GIS中的栅格计算器功能,对不同类型多个污染源将进行风险叠加计算,多个污染源地下水污染风险综合指数计算公式,为:R=∑W
i
×
R
i
式中,R为多个污染源地下水污染风险综合指数,W
i
为第i个污染源权重,R
i
为第i个污染源地下水污染风险指数,W
i
按照污染源分类分级赋值为:石油化工、炼焦、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电镀类工业源为5,有色金属冶炼、黑色金属冶炼、制革、造纸、金属制品制造类工业源为4,危险废物处置场为3,一般废物处置场为2,危废填埋场为4,一般废物填埋场为3,加油站为2,规模化石油产品存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杰,张元,夏天翔,姜林,钟茂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