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374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对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按照预设标准进行划分;步骤2:获取目标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图像;步骤3:将所述碳酸盐岩储层图像按照所述预设标准进行标注;步骤4:将标注结果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对所述目标研究区碳酸盐岩成岩作用进行半定量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够对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半定量评价,半定量表征次生孔发育程度和不同期次的胶结物含量,从而有助于明确不同开发层系的成岩差异,最终为油气田开发部署提供指导。署提供指导。署提供指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酸盐岩储层易遭受成岩改造,不同程度的溶蚀和胶结作用,会导致碳酸盐岩储层孔隙成因复杂、孔隙类型多样,加剧了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针对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强度,通常采用“强”、“弱”“中等”等方式进行定性评价。对于成岩控制的储层,利用定性地评价成岩作用不能有效满足油气田生产需要,影响了开发有利区的预测和后期开发措施的制定。所以,探索一种更加准确表征碳酸盐岩储层成岩强度的评价方法对于油气田开发非常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
[0004]一种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包括:
[0005]步骤1:对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按照预设标准进行划分;
[0006]步骤2:获取目标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图像;
[0007]步骤3:将所述碳酸盐岩储层图像按照所述预设标准进行标注;
[0008]步骤4:将标注结果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对所述目标研究区碳酸盐岩成岩作用进行半定量评价。
[0009]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所述预设标准为:孔隙类型和胶结物期次类型。
[0010]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所述孔隙类型包括:铸模孔、体腔孔、粒内溶孔、复合孔、溶孔/溶缝。
[0011]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所述胶结物期次类型包括:胶结物早期充填、胶结物晚期充填。
[0012]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所述酸盐岩储层图像至少包括4个视域。
[0013]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所述将标注结果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对所述目标研究区碳酸盐岩成岩作用进行半定量评价包括:
[0014]确定碳酸盐岩储层图像中每一种标注类型所占的面积;
[0015]确定所述每一种标注类型所占的面积与所述碳酸盐岩储层图像面积的占比;
[0016]根据所述占比确定每一种标注类型的面孔率和胶结物的期次;
[0017]根据所述面孔率和胶结物的期次对所述目标研究区碳酸盐岩成岩作用进行半定
量评价。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够对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半定量评价,半定量表征次生孔发育程度和不同期次的胶结物含量,从而有助于明确不同开发层系的成岩差异,最终为油气田开发部署提供指导。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流程图;
[0020]图2为标注有铸模孔的碳酸盐岩储层图像;
[0021]图3为标注有体腔孔的碳酸盐岩储层图像;
[0022]图4为标注有裂缝的碳酸盐岩储层图像;
[0023]图5为标注有复合孔的碳酸盐岩储层图像;
[0024]图6为标注有粒内溶孔的碳酸盐岩储层图像;
[0025]图7为标注有早期胶结物的碳酸盐岩储层图像;
[0026]图8为两期胶结物的阴极发光图像;
[0027]图9为标注有胶结物晚期充填的碳酸盐岩储层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0030]步骤1:对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按照预设标准进行划分。
[0031]具体地,所述预设标准为:孔隙类型和胶结物期次类型。所述孔隙类型包括:铸模孔、体腔孔、粒内溶孔、复合孔、溶孔/溶缝。所述胶结物期次类型包括:胶结物早期充填、胶结物晚期充填。根据研究区的薄片、流体包裹体等地质资料,镜下鉴定出孔隙类型和胶结物以及不同期次的胶结物。孔隙类型包括:铸模孔、体腔孔、粒内溶孔、复合孔、溶孔/溶缝;胶结物期次类型包括早期充填、晚期充填。铸模孔识别标志为颗粒被完全溶蚀,孔隙轮廓清晰。体腔孔识别标志为生物规则的体腔,一般都是形状相似,紧密罗列在一起。粒内溶孔识别标志为颗粒内部被不完全溶蚀。复合孔识别标志为颗粒与颗粒之间的基质被溶蚀,形状一般为三角形状、分叉形。溶孔/溶缝镜下识别标志为孔隙直径大于2mm的孔隙。早期胶结物的流体包裹体以单一液相为主,阴极发光亮度较暗,镜下表现形式为等厚环边或孔隙衬里;晚期胶结物的流体包裹体中识别标志为多期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从60至120℃)普遍发育,阴极发光亮度较强,镜下识别标志为粗晶。
[0032]步骤2:获取目标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图像。
[0033]步骤3:将所述碳酸盐岩储层图像按照所述预设标准进行标注。
[0034]具体地,对每张岩石薄片进行多视域拍摄拼接(至少4个视域,即上下左右四个象限各选一个视域),在薄片照片中识别出不同孔隙类型和不同期次的胶结物。利用绘图软件
(例如coreldraw)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孔隙类型和不同期次的胶结物,如图2

图9所示,采用不用的标记对孔隙的具体类型和胶结物的具体期次类型进行标注。
[0035]步骤4:将标注结果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对所述目标研究区碳酸盐岩成岩作用进行半定量评价。
[0036]具体地,将标注好的薄片图像,导入图像分析软件中,利用图像分析软件自动识别计算出每一种颜色占照片面积的占比,即每一类统计对象的占比。通过以上占比统计,编制孔隙类型孔径分布直方图。明确孔隙类型和不同期次胶结物的占比,精准半定量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
[0037]通过分析,确定每一类孔隙类型和胶结物的占比,得出最终的面孔率和胶结物的期次,为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提供依据。
[0038]孔隙类型面孔率(%)孔隙占比(%)孔隙数(个)铸模孔1.046362生物体腔孔0.263737总孔隙1.310099
[003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够使复杂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得到半定量评价,比传统人工定性识别更加精细,更适合于强非均质性储层的评价。该系统已经在中东地区伊拉克艾哈代布和哈法亚油田得到应用。
[00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对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按照预设标准进行划分;步骤2:获取目标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图像;步骤3:将所述碳酸盐岩储层图像按照所述预设标准进行标注;步骤4:将标注结果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对所述目标研究区碳酸盐岩成岩作用进行半定量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标准为:孔隙类型和胶结物期次类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类型包括:铸模孔、体腔孔、粒内溶孔、复合孔、溶孔/溶缝。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成岩作用半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广慧伏美燕吴冬兰浩翔刘兆恒张茜然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