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透水砖及其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364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透水砖及其铺设方法,包括:若干A型砖,所述A型砖包括基座以及向上凸出于所述基座的卡块;若干B型砖,各所述B型砖的顶面齐平于所述卡块的顶面,各所述B型砖卡接于相邻的三个所述卡块之间,且架设于所述卡块上与所述B型砖相卡接一侧所对应的所述基座上;相邻的所述基座具有形成排水通道的间距,所述排水通道暴露于承载所述基座的铺设层上。本申请中的相邻的所述基座具有形成排水通道的间距,所述排水通道暴露于承载所述基座的铺设层上,使得雨水经由排水通道可以快速排出,并且可以带走相邻基座之间积累的灰尘和杂质。质。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透水砖及其铺设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透水砖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透水砖及其铺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透水砖通常铺设在室外广场、停车场、人行道等部位。现有的透水砖呈长方体状,一块挨着一块铺设于细沙铺设层上,以致相邻透水砖之间的间隙很小,并且,透水砖直接贴于细沙铺设层,以致透水砖与细沙铺设层之间的缝隙也很小,因此,在大雨天,雨水从相邻透水砖的缝隙渗入细沙铺设层后雨水排出不畅,同时,相邻透水砖之间积累的灰尘或杂质不易排出。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透水砖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申请内容
[0005]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透水砖结构导致雨水排出不畅,且相邻透水砖之间积累的灰尘或杂质不易排出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组合透水砖及其铺设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组合式透水砖,包括:
[0008]若干A型砖,所述A型砖包括基座以及向上凸出于所述基座的卡块;
[0009]若干B型砖,各所述B型砖的顶面齐平于所述卡块的顶面,各所述B型砖卡接于相邻的三个所述卡块之间,且架设于所述卡块上与所述B型砖相卡接一侧所对应的所述基座上;
[0010]相邻的所述基座具有形成排水通道的间距,所述排水通道暴露于承载所述基座的铺设层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卡块的顶部侧缘开设有第一溜水槽,所述B型砖的顶部侧缘开设有第二溜水槽,所述第二溜水槽与所述第一溜水槽相对形成流水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卡块呈等边六边形状,所述基座为由三个等边六边形环状拼接形成的多边形状,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基座的中心,所述卡块上相邻两个侧边构成一个侧边组,所述B型砖的外周均匀设有三个凹口部,所述卡块的三个所述侧边组分别与对应的一块所述B型砖的一个所述凹口部相嵌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卡块的边长为60mm,所述卡块凸出于所述基座的厚度为60cm;所述B型砖对应的所述凹口部的侧边边长为60mm,所述B型砖的厚度为60cm。
[0014]进一步地,至少部分所述B型砖由两块外形相同或外形不同的砖体对接而成。
[0015]本申请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6]1.本申请提供的组合式透水砖,在雨天,雨水经由A型砖和B型砖的缝隙进入排水通道内,由于排水通道暴露于铺设层,使得排水通道的排水路径比较宽,方便雨水排出,雨水排出的同时可将相邻基座之间沉积的灰尘和杂质排出。
[0017]2.本申请提供的组合式透水砖,流水槽的设置,可方便雨水尽快就近汇集并进入排水通道,加快排水效率。
[0018]前述的组合式透水砖的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S1:将地基原状土层碾压密实,地基原状土层的压实度不小于93%;
[0020]S2:在压实的所述地基原状土层上摊铺250mm-350mm厚的8%的石灰土层并压实,石灰土层压实度不小于98%,所述石灰土层的表面平整度不超出
±
5mm;
[0021]S3:在压实的所述石灰土层上摊铺并捣实C20混凝土垫层;
[0022]S4:在组合式透水砖铺设区域的外围安装透水侧石,所述透水侧石上开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透水孔,所述透水孔内侧的最低点不低于所述C20混凝土垫层边部的上表面且不高于所述B型砖的下底面,所述透水孔的外侧的最低点不低于下凹式绿地种植土的土面;
[0023]S5:先沿所述透水侧石在B型砖节点位置铺装边部基座及第一排所述A型砖,再铺设第一排B型砖,然后依次铺装所述A型砖和所述B型砖,铺装时确保所述A型砖与所述B型砖嵌锁紧密。
[0024]进一步地,在所述S3的步骤中,所述混凝土垫层向所述下凹式绿地侧设置排水坡度,所述排水坡度为1%-2%。
[0025]进一步地,在所述S4的步骤中,所述透水侧石临近所述下凹式绿地的一侧的下方设置后炝C20混凝土以确保所述透水侧石的稳定。
[0026]进一步地,在所述S4的步骤中,所述透水孔的直径为50mm,相邻所述透水孔的间距为120mm。
[0027]进一步地,在所述S5的步骤中,所述边部基座为100
×
50
×
6mm的混凝土砖。
[0028]本申请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9]1.本申请提供的组合式透水砖的铺设方法,铺设后的组合式透水砖下方的铺设层坚固稳定,可以为组合式透水砖提供稳定的支撑,同时,由于铺设层质硬、吸水性弱,具有较好的抗雨水冲刷性能,不易塌陷。
[0030]2.本申请提供的组合式透水砖的铺设方法,混凝土垫层向下凹式绿地侧设置排水坡度,排水坡度为1%-2%,可加快雨水朝较低方向汇集。
[0031]3、本申请提供的组合式透水砖的铺设方法,在透水侧石临近下凹式绿地的一侧的下方设置后炝C20混凝土可以确保透水侧石的稳定。
[0032]4、本申请提供的组合式透水砖的铺设方法,边部基座的设置可与A型砖一起为B型砖提供稳定支撑,防止B型砖受压翘起。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申请中A型砖的俯视图;
[0035]图2为本申请中A型砖的侧视图;
[0036]图3为本申请中B型砖的俯视图;
[0037]图4为本申请中B型砖的侧视图;
[0038]图5为本申请中的B1型砖和B2型砖的分离图;
[0039]图6为本申请中的B3型砖和B4型砖的分离图;
[0040]图7为本申请的组合式透水砖铺设后的局部透视图;
[0041]图8为本申请的组合式透水砖与透水侧石以及边部基座铺设后的局部俯视图;
[0042]图9为本申请中的组合式透水砖与下方各铺设层、透水侧石、下凹式绿地的组合断面图。
[0043]附图标记说明:
[0044]1、A型砖;11、卡块;12、基座;13、第一溜水槽;14、侧边组;2、B型砖;21、凹口部;22、第二溜水槽;3、透水侧石;31、透水孔;4、后炝C20混凝土;5、边部基座;6、B1型砖;7、B2型砖;8、下凹式绿地;9、B4型砖;10、B3型砖;C、地基原状土层;D、石灰土层;E、C20混凝土垫层;F、A型砖层;G、B型砖层;H、排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6]在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A型砖(1),所述A型砖(1)包括基座(12)以及向上凸出于所述基座(12)的卡块(11);若干B型砖(2),各所述B型砖(2)的顶面齐平于所述卡块(11)的顶面,各所述B型砖(2)卡接于相邻的三个所述卡块(11)之间,且架设于所述卡块(11)上与所述B型砖(2)相卡接一侧所对应的所述基座(12)上;相邻的所述基座(12)具有形成排水通道(H)的间距,所述排水通道(H)暴露于承载所述基座(12)的铺设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1)的顶部侧缘开设有第一溜水槽(13),所述B型砖(2)的顶部侧缘开设有第二溜水槽(22),所述第二溜水槽(22)与所述第一溜水槽(13)相对形成流水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1)呈等边六边形状,所述基座(12)为由三个等边六边形环状拼接形成的多边形状,所述卡块(11)位于所述基座(12)的中心,所述卡块(11)上相邻两个侧边构成一个侧边组(14),所述B型砖(2)的外周均匀设有三个凹口部(21),所述卡块(11)的三个所述侧边组(14)分别与对应的一块所述B型砖(2)的一个所述凹口部(21)相嵌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1)的边长为60mm,所述卡块(11)凸出于所述基座(12)的厚度为60cm;所述B型砖(2)对应的所述凹口部(21)的侧边边长为60mm,所述B型砖(2)的厚度为60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透水砖,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B型砖(2)由两块外形相同或外形不同的砖体对接而成。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透水砖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地基原状土层(C)碾压密实,所述地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健明陈华周邱鹏飞赵云龙曹然刘伟陈杨项钰涵张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