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河子大学专利>正文

自清洗泵前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3449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清洗泵前过滤器,包括支撑组件、端盖组件、滤网、清洗组件、管路组件和水力驱动装置;滤网设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并与其构成筒状结构;第一扰动器设于滤网的外侧,第二扰动器设于滤网的内侧;导流管的两端分别设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导流管位于滤网内并设有进水口,出水管设置于第二端盖外侧且与导流管相连通;水力驱动装置设于导流管内部并转动设置于支撑组件上,水力驱动装置用于在水流的作用下旋转并带动第一扰动器和第二扰动器运动,以清洗滤网的外壁。本发明专利技术改进了过滤器的结构,通过水力驱动装置带动清洗组件对滤网进行自清洗,降低了能量损耗,减少了局部堵塞,延长了过滤时间,有益于延长滤网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清洗泵前过滤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田灌溉过滤器
,尤其涉及一种自清洗泵前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地区农作物及树木种植逐渐采用滴灌技术灌溉,而滴灌带对灌溉用水的水质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过滤器对灌溉水过滤到一定标准才能使用,否则会造成滴灌带堵塞。微灌过滤器能够有效地拦截水中的杂质,提高滴灌系统运行稳定性,是保证农业灌溉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0003]泵前过滤器是一种安装于滴灌系统首部的过滤器,使进入泵的液体在通过过滤器内腔过滤网时,使可能堵塞或损害泵的大粒径杂质沉积在滤网上,将杂质彻底滤除。同时减小了泵后过滤系统的工作压力,延长了过滤系统的工作持续时间,减少能量耗费。
[0004]传统的泵前过滤器在拦截杂质到一定程度时,需要人工或通过电机驱动进行滤网的清洗,耗时耗力,清洗不及时不仅会增加系统能耗,还会使出水量降低。例如公开号为CN106731105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开放式自清洗泵前过滤器及杂质过滤方法,其包括:机架、圆筒滤网、清洗机构、扰动装置和驱动机构;圆筒滤网固定地设置在机架上;清洗机构包括:中空转轴和喷洗管;中空转轴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圆筒滤网上;喷洗管置于圆筒滤网的内部,与中空转轴连通;喷洗管上设有喷口;扰动装置固定地设置在中空转轴上,位于圆筒滤网的外侧,且与喷洗管对应设置,被中空转轴驱动与喷洗管同步旋转;圆筒滤网的一端具有出水口;驱动机构设用于驱动中空转轴转动,驱动机构为电机。由上述公开内容可知,此泵前过滤器的清洗机构需要电机等驱动机构带动,能量耗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清洗泵前过滤器,旨在实现通过水力驱动装置带动清洗组件对滤网进行自清洗,以降低能量损耗。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清洗泵前过滤器,包括:
[0007]支撑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架;
[0008]端盖组件,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两所述支架上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
[0009]滤网,设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之间并与其构成筒状结构;
[0010]清洗组件,包括第一扰动器和第二扰动器,所述第一扰动器设于所述滤网的外侧,所述第二扰动器设于所述滤网的内侧;
[0011]管路组件,包括导流管和出水管,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上,所述导流管位于所述滤网内并设有进水口,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外侧且与所述导流管相连通;以及
[0012]水力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导流管内部并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水力驱动装置,用于在水流的作用下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一扰动器和所述第二扰动器运动,以清洗所述滤网的外壁。
[0013]可选地,所述水力驱动装置包括旋转轮、传动轴和轴承,所述轴承设于所述第二端盖上,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导流管内部,且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旋转轮的圆筒管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轮,用于在水流的作用下驱动所述轴承旋转做圆周运动。
[0014]可选地,所述旋转轮为阿基米德旋转轮,所述阿基米德旋转轮的叶片为沿其轴向均匀分布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螺距相同。
[0015]可选地,所述阿基米德旋转轮的圆筒管的直径为35cm。
[0016]可选地,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圆筒管中心线的夹角为30
°‑
60
°

[0017]可选地,所述传动轴的直径为10cm。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扰动器包括:
[0019]第一旋转臂,与所述水力驱动装置连接;
[0020]两第一扰动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臂的两侧;以及
[0021]多个拦截挂钩,多个所述拦截挂钩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扰动片上并在所述第一旋转臂旋转时清洗所述滤网的外侧。
[0022]可选地,所述第二扰动器包括:
[0023]第二旋转臂,与所述水力驱动装置连接;以及
[0024]两第二扰动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臂的两侧并在所述第二旋转臂旋转时清洗所述滤网的内侧。
[0025]可选地,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导流管位于同一中心线,所述导流管的直径为40cm。
[0026]可选地,所述支架为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包括:
[0027]固定支座,所述端盖组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支座上;以及
[0028]伸缩架,包括至少三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与所述固定支座铰接。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该自清洗泵前过滤器包括支撑组件、端盖组件、滤网、清洗组件、管路组件和水力驱动装置;支撑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架;端盖组件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两支架上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滤网设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并与其构成筒状结构;清洗组件包括第一扰动器和第二扰动器,第一扰动器设于滤网的外侧,第二扰动器设于滤网的内侧;管路组件包括导流管和出水管,导流管的两端分别设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导流管位于滤网内并设有进水口,出水管设置于第二端盖外侧且与导流管相连通;水力驱动装置设于导流管内部并转动设置于支撑组件上,水力驱动装置,用于在水流的作用下旋转并带动第一扰动器和第二扰动器运动,以清洗滤网的外壁。本专利技术通过水力驱动装置带动清洗组件对滤网进行自清洗,降低了能量损耗,减少了局部堵塞,延长了过滤时间,有益于延长滤网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清洗泵前过滤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清洗泵前过滤器一实施例中水力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自清洗泵前过滤器一实施例中旋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自清洗泵前过滤器一实施例中清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自清洗泵前过滤器一实施例中第一扰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自清洗泵前过滤器一实施例中拦截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本专利技术自清洗泵前过滤器一实施例中第二扰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8为本专利技术自清洗泵前过滤器一实施例中第二扰动片的翼型结构示意图;
[0039]图9为本专利技术自清洗泵前过滤器一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附图标号说明:
[0041]10、支撑组件;30、滤网;60、水力驱动装置;21、第一端盖;22、第二端盖;41、第一扰动器;42、第二扰动器;51、导流管;52、出水管;51a、进水口;52a、出水口;61、旋转轮;62、传动轴;63、轴承;611、圆筒管;612、螺旋叶片;411、第一旋转臂;412、第一扰动片;413、拦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清洗泵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1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架;端盖组件,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两所述支架上的第一端盖(21)和第二端盖(22);滤网(30),设于所述第一端盖(21)和所述第二端盖(22)之间并与其构成筒状结构;清洗组件,包括第一扰动器(41)和第二扰动器(42),所述第一扰动器(41)设于所述滤网(30)的外侧,所述第二扰动器(42)设于所述滤网(30)的内侧;管路组件,包括导流管(51)和出水管(52),所述导流管(51)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端盖(21)和所述第二端盖(22)上,所述导流管(51)位于所述滤网(30)内并设有进水口(51a),所述出水管(52)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22)外侧且与所述导流管(51)相连通;以及水力驱动装置(60),设于所述导流管(51)内部并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10)上,所述水力驱动装置(60),用于在水流的作用下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一扰动器(41)和所述第二扰动器(42)运动,以清洗所述滤网(30)的外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驱动装置(60)包括旋转轮(61)、传动轴(62)和轴承(63),所述轴承(63)设于所述第二端盖(22)上,所述传动轴(62)通过所述轴承(63)转动设置在所述导流管(51)内部,且所述传动轴(62)穿过所述旋转轮(61)的圆筒管(611)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轮(61),用于在水流的作用下驱动所述轴承(63)旋转做圆周运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61)为阿基米德旋转轮,所述阿基米德旋转轮的叶片为沿其轴向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华张栋楠刘宁宁李文昊李淼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