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排放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碳排量都是根据电力、煤炭等能源消耗量估算出来的,不够精准,没有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报告及核查标准,第三方核查机构数量不足且管理制度欠缺,少有支持在线监测及电子核查的碳排放监测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充分利用能源大数据智慧平台整合煤、石油、天然气等领域和部门的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工具实现专业的数据治理和数据融合分析,研究先进的碳排放计算模型算法,建成了覆盖电力碳排放监测、能源碳排放监测、全国碳市场行情等综合维度的碳排放监测体系,从而实现了全省、各区域及企业碳排放量的监测。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包括用户层、应用层、服务层、支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层内载碳排放监测模块、碳排放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层、应用层、服务层、支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层内载碳排放监测模块、碳排放预测模块和碳市场行情监测模块,所述服务层内设有用于实现碳排放监测的能源碳排放监测模块、电力碳监测模块和零碳减排监测模块,用于实现碳市场行情监测的现货交易跟踪模块、远期交易跟踪模块、碳市场交易对比分析模块,所述支撑层基于能源大数据智慧平台接入化石能源消耗的用能数据,基于调控相关系统接入调控发电数据,基于营销相关系统接入营销用采的用电数据,从而构建不同时间维度、地域维度、企业维度的碳排放模型,基于数据中台统一数据模型基础进行应用开发和数据分析计算,通过MaxCompute计算出碳排放监测数据,数据结果集通过平台推送到Rds结果集,并通过API的方式发布给应用端使用,并构建业务数据库用于存放业务基本信息,分析报告记录信息,平台主要用户为电力内部用户以及政府用户,系统提供的可视化形式包括大屏可视化、PC端、移动端和分析报告方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能源碳排放监测模块用于实现能源总览碳排放监测、煤炭消耗碳排放监测、石油消耗碳排放监测、天然气消耗碳排放监测;电力碳监测模块用于实现全省电力碳排放监测、火电厂碳排放监测、外电碳排放监测、各地市碳排放监测、行业碳排放监测、重点用能企业碳排放监测;零碳减排监测模块用于实现全省清洁能源碳减排监测、水电碳减排监测、光伏电力碳减排监测、光伏电力碳减排监测、风电电力碳减排监测、外电碳减排监测、电池储能碳减排监测、充电桩及电动汽车碳减排监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基于电力碳排放监测核算体系和能源碳排放监测核算体系实现碳排放监测数据的计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电力碳排放监测核算体系包括:1)电力直接排放测算电力直接碳排放测算采用燃料消耗量乘以相应碳排放因子的方法;其中:EM表示电力直接排放量;AC
i
表示电力生产过程燃料i的消耗量;EF
i
表示燃料i的排放因子;2)电力碳排放比例测算在对生产端和消费端进行分别测算之前,需要先进行碳排放比例测算,确定电力直接排放在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共担比例;考虑到电力系统本身的特点,同时兼顾可操作性原则,采用电力的等价值和当量值确定共担比例,测算公式如下:采用电力的等价值和当量值确定共担比例,测算公式如下:θ=1
‑
K其中:EEV表示电力的等价值;FC
i
表示火力发电中化石燃料i的消耗量;R
i
表示化石燃料i的标准煤系数;TP表示火电发电量;i表示火力发电中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种类;K表示火电
发电效率;ECV表示电力的当量值,ECV=0.1229(kgce/kWh);θ表示电力生产端碳排放比例;3)电力生产端碳排放测算基于如下电力生产端碳排放公式测算:EP=θ
·
EM其中,FP表示电力生产端碳排放;θ表示电力生产端碳排放比例;EM表示电力直接排放量;4)电力消费端碳排放测算电力消费端碳排放由全省电网内电力消费排放和其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海,王向阳,熊厚辉,艾洪山,王海啸,刘才华,毛苗,李沛哲,马骏,李阳,刘林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能源大数据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