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涵道进气段内涵道流场构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280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08
一种多涵道进气段内涵道流场构造装置,涉及一种流场构造装置。整流锥固定于芯轴前端,内机匣套装于芯轴外部,其后端向外延伸,涵道隔板分割内涵道和外涵道,前排导流板位于芯轴前端邻近整流锥位置,后排导流板位于前排导流板后侧,蜂窝器固定于内涵道内部后排导流板后侧,固定导叶位于内涵道内部蜂窝器后侧,可调导叶位于内涵道内部固定导叶后侧,内机匣对应区域开设豁口以允许可调导叶旋转,调节器安装可调导叶并与步进电机连接传动,外机匣间隔设置于涵道隔板外部,实验段机匣固定在内机匣后端。能够根据实验条件改变实验件的进气攻角,在风洞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风洞出口流速而降低总压。速而降低总压。速而降低总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涵道进气段内涵道流场构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场构造装置,尤其是一种多涵道进气段内涵道流场构造装置,属于跨声速风洞出口流场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燃气轮机压气机压较高而重量较小的需求,现代压气机叶栅往往采用较小的径高比,这也导致了压气机内部流场在叶顶附近周向速度较大,根部周向速度小,来流马赫数和气流角等参数在径向出现较大梯度分布。而在风洞实验中,为了在不转动叶栅实验件的情况下,实现马赫数等参数沿径向大梯度分布的进口条件,可在实验件前加装多涵道进口段。
[0003]由于风洞出口来流较为均匀,采用多涵道进口段后需要对内涵道流场进行加速降压处理,以实现小径高比叶栅在根部流场低马赫数与低总压的流场参数分布——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低马赫是相对外流道而言,但与风洞出口马赫数相比要高,因此仍需要对风洞出口进行增速。为此设计一种多涵道进气段外涵道加速装置,增加进气段内涵道出口马赫数同时降低内涵道总压。
[0004]目前,为实现在风洞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速度的同时降低总压的相关技术方案还未有人提出,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涵道进气段内涵道流场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锥(1)、内机匣(2)、涵道隔板(3)、前排导流板(4)、后排导流板(5)、蜂窝器(6)、固定导叶(7)、可调导叶(8)、调节器(9)、芯轴(10)、步进电机(17)、外机匣(20)以及实验段机匣(21),所述整流锥(1)同轴固定于所述芯轴(10)前端,所述内机匣(2)为筒状结构紧密套装于芯轴(10)外部并与整流锥(1)连接,其后端向外延伸并设置隔断形成空腔用于安装调节器(9),所述涵道隔板(3)为筒状结构同轴间隔设置于内机匣(2)与外机匣(20)之间分割内涵道和外涵道,其焊接固定在前排导流板(4)和后排导流板(5)的中径处,所述前排导流板(4)由绕芯轴(10)周向等角度排布的多个叶板一组成并位于芯轴(10)前端邻近整流锥(1)位置,其内侧端与芯轴(10)焊接固定,外侧端穿过内机匣(2)和涵道隔板(3)与外机匣(20)焊接固定,所述后排导流板(5)由绕芯轴(10)周向等角度排布的多个叶板二组成并位于前排导流板(4)后侧,其内侧端与内机匣(2)焊接固定,外侧端穿过涵道隔板(3)与外机匣(20)焊接固定,所述蜂窝器(6)固定于内涵道内部后排导流板(5)后侧,其由四排沿径向错位排布的圆筒组成,每排圆筒沿周向均匀分布且朝向与芯轴(10)轴线平行,所述固定导叶(7)位于内涵道内部蜂窝器(6)后侧,其由绕芯轴(10)周向等角度排布的多个叶片一组成,内侧端与内机匣(2)焊接固定,外侧端与涵道隔板(3)焊接固定,所述可调导叶(8)位于内涵道内部固定导叶(7)后侧,其由绕调节器(9)周向等角度排布的多个叶片二组成,根部设置转轴(11)开设有穿孔(23)以及横向贯通其两侧的两个销钉孔(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涛陈英杰王春雪张希王大磊付海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