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摩托头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748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摩托头盔,包括头盔主体,头盔主体上设置有主控模组、前摄像模块、后视觉模块、传感器模组、语音模组、风扇模块、电源模组;其中,前摄像模块、后视觉模块、传感器模组、语音模组、风扇模块、电源模组分别与主控模块进行电路连接,且与主控模块有数据交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及时准确识别驾驶员后方盲区并能够智能判断后方车辆行驶状态及时准确的预警驾驶员进行观察判断并进行相应安全驾驶操作。大大减少摩托车驾驶员因视觉盲区引发的交通事故;并为驾驶员提供安全保护,提高头盔佩戴的舒适度及驾驶员佩戴头盔时的听力辨识能力。听力辨识能力。听力辨识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摩托头盔


[0001]本技术属于摩托车安全
,涉及一种智能摩托头盔。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各种摩托头盔,在佩戴使用时都存在各种功能上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类功能缺陷:
[0003]1、佩戴头盔后驾驶员的视觉盲区增大,在驾驶时由于盲区引发的交通事故比重非常高在所有摩托车发生的事故总量中超过一半以上;
[0004]2、摩托车驾驶员在日常驾驶过程中需要在头盔外增加拍摄装置用于进行行车记录,但由于拍摄设备与头盔不是一体结构使用时因松脱导致驾驶员发生行车危险的不在少数,同时外置的设备在驾驶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大的风噪声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0005]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摩托驾驶员无法像汽车驾驶员那样车内有非接触式通话设备环境,如果需要同样也需要在头盔上安装外置装置来使用而且使用当中还是需要用手控制,导致驾驶员单手骑行的情况出现,增加事故发生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摩托头盔,一套智能化硬件内置在头盔的整体结构中,解决了以上功能缺陷及问题,各功能也与头盔在结构上一体化,并增加了摔倒智能求救功能和盔内智能温控。
[0007]一种智能摩托头盔,包括头盔主体,头盔主体上设置有主控模组、前摄像模块、后视觉模块、传感器模组、语音模组、风扇模块、电源模组;其中,前摄像模块、后视觉模块、传感器模组、语音模组、风扇模块、电源模组分别与主控模块进行电路连接,且与主控模块有数据交互连接。
[0008]所述风扇模块设置在头盔主体的前端及背面,所述主控模组、电源模组设置在头盔主体背面,所述前摄像模块、后视觉模块设置在头盔主体顶部,所述传感器模组设置在头盔主体的前端及顶部,所述语音模组设置在头盔主体的耳部及嘴部。
[0009]所述主控模组包括CPU、GPU、内存RAM、存储ROM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前摄像模块包括高解析广角镜头,所述后视觉模块包括双广角镜头组,传感器模组包括加速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语音模组包括放音模块、拾音模块和降噪模块,电源模组包括电池及充放电模块。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通过智能视觉系统能够及时准确识别驾驶员后方盲区内50米范围内的车辆并能够智能判断后方车辆行驶状态及时准确的预警驾驶员进行观察判断并进行相应安全驾驶操作。大大减少摩托车驾驶员因视觉盲区引发的交通事故。
[0012]2、驾驶员在发生摔倒或受到冲击时,头盔能够及时通知紧急联络人进行求助,在
发生比较严重的事故时能够为及时求救得到救治,而大大提高摩托车驾驶员的生存机会,并降低因不能及时得到救治而产生严重的事故伤害。
[0013]3、通过智能监测头盔内的佩戴温度、湿度等指标,智能调节头盔内的通风从而达到头盔佩戴的舒适度,减少驾驶员因佩戴舒适的因素而不不佩戴头盔违法驾驶。
[0014]4、避免了发生行车纠纷时视频记录功能无法稳定可靠工作。同时内置视频记录功能,可以减小行车时外置拍摄设备的产生的风阻风噪并能拍摄记录驾驶员视角的灵活方向的影像信息。可在必要时可以起到证据作用。
[0015]5、头盔在穿戴时,双耳部分的结构会产生白噪声同时对盔外的环境有效音源有减弱影响。车辆自身的噪音同时导致驾驶员无法听到有效音源。通过抑噪音降并同时增加有效环境声音(人声,警示音等)提高了驾驶员佩戴头盔时的听力辨识与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智能头盔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智能头盔的模块联接图;
[0018]图中,1、主控模组;2、前摄像模块;3、后视觉模块;4、传感器模组;5、语音模组;6、风扇模块;7、电源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摩托头盔,参见图1及图2,包括头盔主体,头盔主体上设置有主控模组1、前摄像模块2、后视觉模块3、传感器模组4、语音模组5、风扇模块6、电源模组7;其中,前摄像模块2、后视觉模块3、传感器模组4、语音模组5、风扇模块6、电源模组7分别与主控模块1进行电路连接,且与主控模块有数据交互连接。
[0021]所述风扇模块6设置在头盔主体的前端及背面;所述主控模组1包括CPU、GPU、内存RAM、存储ROM和无线传输模块,电源模组7包括电池及充放电模块,设置在头盔主体背面;所述前摄像模块2包括高解析广角镜头,后视觉模块3包括双广角镜头组,设置在头盔主体顶部;所述传感器模组4包括加速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头盔主体的前端及顶部;所述语音模组5包括放音模块、拾音模块和降噪模块,设置在头盔主体的耳部及嘴部。
[0022]基于本技术所公开的智能摩托头盔,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连接,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0023]1、盲区智能视觉预警功能
[0024]摩托车驾驶员相对汽车驾驶员的盲区面积要大很多,通过摩托车大量交交通事故的典型的事故超过3/4的事故都是由驾驶员盲区内引发的交通事故;本功能是由主控模块、视觉模块、传感模块、声音模块实现在驾驶员后方盲区内,根据模块采集的数据,设定盲区内预警区域。视觉范围内出现车辆时即启动追踪识别,启动声音提醒驾驶员及时主动观察及调整驾驶状态,系统在盲区预警提示同时将后方识别照片做临时存储保存,如头盔判定驾驶员正常行驶持续5分钟,则识别照片在临时存储区被后续记录覆盖;如头盔判定驾驶员行驶异常,则识别照片保存固定存储作为后续事故证据。从而降低因驾驶员盲区引发事故
风险并提高事故取证处理效率。
[0025]该功能智能硬件构成包括:由运算的硬件组成的主控模块、传感模组中的加速传感器(多轴陀螺仪),位置传感器(GPS/BDS/ GLONASS/ GALILEO),后视觉传模块的双广角镜头、电源模块,声音模块(放音器)。
[0026]动态视觉识别实现逻辑为:在主控模组中,CPU依据算法(贮存rom)将后视觉模块采集的视觉图像并结合传感器采集的速度信息,经GPU处理生成初始后方预警区域(缓存在RAM)后视觉模块持续采集图像信息结合传感器采集实时车速经GPU处理动态调整预警区域,在后方视觉模块采集到有车辆等的图像元素与RAM中缓存的动态预警区域相对位置和速度进行判断识别的目标相对驾驶员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进行判定是否警示摩托车驾驶员注意后方盲区车辆。
[0027]加速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采集驾驶员车辆行驶方向,速度及姿态信信号实时提供给主控运算模块进行处理运算并结合后置视觉传感器图像信号处理完成基础参考指标,经过运算后在后方视觉区域内的生成警戒区域。在后方视觉区域采集到有车辆图像出现时,则启动车辆跟踪识别,当后方车辆进入警戒区域时,主控模块生成报警提示音由声音模块播放,提醒驾驶员进行观察判断。
[0028]智能摩托头盔系统的具体工作流程为:
[0029]a.经过传感器采集的基本行驶信息(加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摩托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盔主体,头盔主体上设置有主控模组(1)、前摄像模块(2)、后视觉模块(3)、传感器模组(4)、语音模组(5)、风扇模块(6)、电源模组(7);其中,前摄像模块(2)、后视觉模块(3)、传感器模组(4)、语音模组(5)、风扇模块(6)、电源模组(7)分别与主控模块(1)进行电路连接,且与主控模块有数据交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摩托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模块(6)设置在头盔主体的前端及背面,所述主控模组(1)、电源模组(7)设置在头盔主体背面,所述前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涛栾龙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美护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