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63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圆形的配重片,所述配重片穿设于固定杆结构上,所述固定杆结构能拆卸地连接于底板推车上;所述固定杆结构的顶端能拆卸地设置第一吊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配重片作为绞车法全收放测试的配重装置,流线型好,风阻系数低,且配重为无极结构,在空中发生偏转时无突出结构,不会在使用中向一方向有明显的偏转,避免配重发生旋转等现象;可以通过插接不同片数的配重片达到调节配重的目的,且配重重量稳定,不会因环境影响改变配重重量;配重片可以通过配套的底板推车,方便地转运,1人即可完成转运任务。人即可完成转运任务。人即可完成转运任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直升机
,尤其涉及一种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直升机绞车法作业具有灵活性高、机动性强,受地形限制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人员运输、应急救援等多种作业场景。
[0003]根据绞车维护手册要求,绞车运行每3小时要进行一次绞车全收放检查。利用绞车吊挂不超过550磅的配重进行吊运,将绞车钢索完成放出,并在吊起配重的情况下将钢索收起,以保证绞车钢索紧密缠绕,以保证绞车的使用寿命。
[0004]目前在开展绞车全收放检查时,通常使用吨包,内置砂石等重物作为配重。该方式存在吨包连接不牢固,易高空坠物的风险;吨包容易因剐蹭,发生破裂,存在高空坠物的风险;存在配重重量称量不准确,超过重量限制,造成影响绞车性能及使用寿命的风险;存在砂石因雨淋、受潮等原因,重量增加,超过重量限制的风险;吨包配重转移位置不方便,至少需要3

4人进行转运。
[0005]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采用配重片作为绞车法全收放测试的配重装置,流线型好,风阻系数低,且配重为无极结构,在空中发生偏转时无突出结构,不会在使用中向一方向有明显的偏转,避免配重发生旋转等现象;可以通过插接不同片数的配重片达到调节配重的目的,且配重重量稳定,不会因环境影响改变配重重量;配重片可以通过配套的底板推车,方便地转运,1人即可完成转运任务。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圆形的配重片,所述配重片穿设于固定杆结构上,所述固定杆结构能拆卸地连接于底板推车上;所述固定杆结构的顶端能拆卸地设置第一吊环。
[0008]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结构包括固定杆本体,所述固定杆本体的底端能拆卸地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能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板推车上。
[0009]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本体的顶端设置第一连接螺纹孔,所述第一吊环的底端设置第一连接螺纹柱,所述第一连接螺纹柱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螺纹孔内。
[0010]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螺纹孔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径向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螺纹柱的侧壁上设置第二径向通孔,所述第一径向通孔和所述第二径向通孔内穿设第一固定销,所述第一固定销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吊环相对所述固定杆本体自转。
[0011]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本体的底端能拆卸地连接向下延伸的第二吊环,所述第二吊环上连接向下延伸的引导绳或备份绳。
[0012]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本体的底端设置第二连接螺纹孔,所述第二吊环的顶端设置第二连接螺纹柱,所述第二连接螺纹柱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螺纹孔内;所述第二连接螺纹孔的侧壁上设置第三径向通孔,所述第二连接螺纹柱的侧壁上设置第四径向通孔,所述第三径向通孔和所述第四径向通孔内穿设第二固定销,所述第二固定销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吊环相对所述固定杆本体自转。
[0013]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呈圆形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中心处轴向贯通设置第一连接通孔,所述固定杆本体的底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内;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用于连接所述底板推车。
[0014]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配重片为标准圆型配重片,所述配重片的中心处贯通设置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能套设于所述固定杆本体上。
[0015]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配重片包括金属配重片,所述金属配重片上包覆橡胶保护层。
[0016]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推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面上连接多个万向轮,所述底板的顶面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底板的中心处设置底板通孔,所述底板通孔的一侧连通设置贯通至所述底板的侧壁处的安装豁口。
[0017]由上所述,本技术的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采用配重片作为绞车法全收放测试的配重装置,流线型好,风阻系数低,且配重为无极结构,在空中发生偏转时无突出结构,不会在使用中向一方向有明显的偏转,避免配重发生旋转等现象;本技术的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可以通过插接不同片数的配重片达到调节配重的目的,且配重重量稳定,不会因环境影响改变配重重量;固定杆本体底端的第二吊环构成底端的备份挂点,备份挂点上连接引导绳、备份绳,可以在接近地面时引导配重平稳落地,备份绳可以提供双重保护,防止配重坠落;配重片采用标准的金属配重片,金属配重片上包覆橡胶保护层,橡胶材质具有较高的摩擦力,防止配重片的滑动,同时,橡胶保护层包覆可以有效防止配重片在使用过程中磕碰作业人员,避免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固定杆结构以螺纹连接为主,以固定销为辅,多重保护,确保连接可靠;配重片可以通过配套的底板推车,方便地转运,1人即可完成转运任务。
附图说明
[0019]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杆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杆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底板推车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杆结构与底板推车组装后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配重片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的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100、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
[0029]1、配重片;11、第二连接通孔;
[0030]2、固定杆结构;21、固定杆本体;211、第一径向通孔;22、支撑板;221、第一连接通孔;23、第一固定销;
[0031]3、底板推车;31、底板;311、底板通孔;312、安装豁口;32、万向轮;
[0032]41、第一吊环;42、第二吊环;
[0033]5、引导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5]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圆形的配重片,所述配重片穿设于固定杆结构上,所述固定杆结构能拆卸地连接于底板推车上;所述固定杆结构的顶端能拆卸地设置第一吊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结构包括固定杆本体,所述固定杆本体的底端能拆卸地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能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板推车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本体的顶端设置第一连接螺纹孔,所述第一吊环的底端设置第一连接螺纹柱,所述第一连接螺纹柱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螺纹孔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螺纹孔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径向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螺纹柱的侧壁上设置第二径向通孔,所述第一径向通孔和所述第二径向通孔内穿设第一固定销,所述第一固定销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吊环相对所述固定杆本体自转。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本体的底端能拆卸地连接向下延伸的第二吊环,所述第二吊环上连接向下延伸的引导绳或备份绳。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升机绞车法全收放专用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本体的底端设置第二连接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帅汪骏杜黎明李磊王浩彭勇余光凯文彬彬杨金刚李刘益邢其凤许文超徐剑锋高拴虎孙国毕苏家伟孙怀木文伟韩琪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