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油污型合成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54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合成革技术领域,提出一种耐油污型合成革,包括基布层和粒面层,所述基布层与粒面层之间设置有涂胶层,涂胶层包括涂覆在基布层朝向粒面层一侧的耐油底胶层,所述耐油底胶层上设置有竹纤维除臭层,所述竹纤维除臭层朝向粒面层的一侧设置有网状槽,所述网状槽的槽间为若干均匀分布的方凸,所述网状槽中设置有围绕方凸分布的纳米银抗菌填充层,所述竹纤维除臭层上设置有与网状槽配合的丝网层,所述丝网层上设置有混合胶层和顶胶层,所述粒面层与顶胶层粘结且其远离顶胶层的一侧设置有耐油薄膜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污型合成革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保养且使用寿命较长适合大规模推广。命较长适合大规模推广。命较长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油污型合成革


[0001]本技术属于合成革
,尤其涉及一种耐油污型合成革。

技术介绍

[0002]合成革是模拟真皮的组成和结构并可作为真皮代用材料的人工制品。通常以经浸渍的无纺布为网状层即基布层,且以微孔聚氨脂层作为粒面层制得。合成革的正、反面都与真皮十分相似,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虽然比人造革的成本要高,但是在很多性能方面要优于人造革。
[0003]由于合成革多用于生活领域,但大多数合成革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很容易被灰尘等污染物弄脏,特别是只要基布层的边缘有油渍的话就会慢慢浸染,一方面增加保养皮革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影响该皮革的实际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的合成革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保养且使用寿命较长的一种耐油污型合成革。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油污型合成革,包括基布层和粒面层,所述基布层与粒面层之间设置有涂胶层,所述涂胶层包括涂覆在基布层朝向粒面层一侧的耐油底胶层,所述耐油底胶层上设置有竹纤维除臭层,所述竹纤维除臭层朝向粒面层的一侧设置有网状槽,所述网状槽的槽间为若干均匀分布的方凸,所述网状槽中设置有围绕方凸分布的纳米银抗菌填充层,所述竹纤维除臭层上设置有与网状槽配合的丝网层,所述丝网层上设置有混合胶层和顶胶层,所述粒面层与顶胶层粘结且其远离顶胶层的一侧设置有耐油薄膜层。
[0006]作为优选,所述粒面层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椭圆粒凸起和椭圆槽,所述椭圆槽小于椭圆粒凸起,所述椭圆粒凸起的厚度为0.10~0.50mm,所述耐油薄膜层朝向粒面层的一侧与椭圆槽面面配合。
[0007]作为优选,所述网状槽的槽宽为1~2mm,所述方凸的面积为10~20cm。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09]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油污型合成革,通过设置耐油底胶层、竹纤维除臭层和纳米银抗菌填充层可提高本产品的耐油污性能,尤其防止基布层所受油污在其表面大面积扩散;利用耐油薄膜层可提高粒面层上的耐油污性能;方凸、丝网层以及混合胶层和顶胶层可提高本产品的韧性和抗撕拉能力,而且能够加强基布层、竹纤维除臭层与粒面层的粘结能力。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污型合成革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保养且使用寿命较长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
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油污型合成革的截面图;
[0012]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3]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竹纤维除臭层和纳米银抗菌层的展开平面图;
[0014]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油污型合成革的俯视图;
[0015]以上各图中,1、基布层;2、涂胶层;21、耐油底胶层;22、混合胶层;23、顶胶层;3、粒面层;31、椭圆粒凸起;4、竹纤维除臭层;41、方凸;5、纳米银抗菌填充层;6、丝网层;7、耐油薄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1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8]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油污型合成革,包括基布层1和粒面层3,基布层1为无纺布,粒面层3为微孔聚氨脂层,所述基布层1与粒面层3之间设置有涂胶层2,涂胶层2可以提高粒面层3与基布层1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涂胶层2包括涂覆在基布层1朝向粒面层3一侧的耐油底胶层21,耐油底胶层21上设置有竹纤维除臭层4,竹纤维除臭层4朝向粒面层3的一侧设置有网状槽,网状槽的槽间为若干均匀分布的方凸41,网状槽中设置有围绕方凸41分布的纳米银抗菌填充层5,竹纤维除臭层4上设置有与网状槽配合的丝网层6,丝网层6上设置有混合胶层22和顶胶层23,混合胶层22采用至少两种自粘胶进行混合,粒面层3与顶胶层23粘结且其远离顶胶层23的一侧设置有耐油薄膜层7。
[0019]在本产品中,以耐油底胶层21粘结基布层1与竹纤维除臭层4,可防止油污浸入基布层1后溶解底胶直到破坏基布层1与竹纤维除臭层4的连接强度,而且耐油底胶层21在压力作用下渗入基布层1结构内部的话,还可以达到防止基布层1所受油污在其表面大面积扩散的目的。竹纤维除臭层4和纳米银抗菌填充层5均可以起到抑菌的作用,而且竹纤维除臭层4还有吸水的作用,防止水分从合成革的裁切边缘浸入其内部;在设计网状槽的同时,由纳米银抗菌填充层5来覆盖整个合成革的长宽跨度,这样也为油污从合成革裁切边缘渗透至其内部增加了多重阻碍,进而提高本产品的耐油污性能。同时,耐油薄膜层7可提高粒面层3上的耐油污性能。进一步地,丝网层6的网格与方凸41匹配,其网格相当于对方凸41描边,起到加强竹纤维除臭层4整体抗拉强度的作用,而且在混合胶层22和顶胶层23压力粘结下能够加强基布层1、竹纤维除臭层4与粒面层3的粘结能力,进而提高本产品的韧性和抗撕拉能力。
[0020]为了提高粒面层3的手感舒适性,本技术在粒面层3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椭圆粒凸起31。同时,为了提高粒面层3与耐油薄膜层7的一体性,本技术在粒面层3上设置了若干椭圆槽,椭圆槽小于椭圆粒凸起,椭圆粒凸起的厚度为0.10~0.50mm,耐油薄膜层7朝向粒面层3的一侧与椭圆槽面面配合。这样的话,耐油薄膜层7在椭圆粒凸起和椭圆槽在粒面层3表面成型之后就可以敷设、粘结或者涂覆,其与粒面层3的整体连接效果较好,一体性得到保证。
[0021]为了提高本产品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的网状槽的槽宽为1~2mm,方凸41的面积为10~20cm,相应地,丝网层6的网孔尺寸比例与网状槽的槽口比例相同,纳米银抗菌填充层5在竹纤维除臭层4上以一定的密度分布,既能起到抑菌的作用,又能有效阻断油污大面积横向扩散。
[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油污型合成革,包括基布层和粒面层,所述基布层与粒面层之间设置有涂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层包括涂覆在基布层朝向粒面层一侧的耐油底胶层,所述耐油底胶层上设置有竹纤维除臭层,所述竹纤维除臭层朝向粒面层的一侧设置有网状槽,所述网状槽的槽间为若干均匀分布的方凸,所述网状槽中设置有围绕方凸分布的纳米银抗菌填充层,所述竹纤维除臭层上设置有与网状槽配合的丝网层,所述丝网层上设置有混合胶层和顶胶层,所述粒面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吴小亮杨强赵小状周高强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市鑫润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