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油田长输管线专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343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输送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油田长输管线专用泵,包括泵壳、泵轴和叶轮,泵壳内部被泵腔隔板分隔为左泵腔和右泵腔,组成泵壳的泵体和泵盖可水平中开,左泵腔的右端与右泵腔的右端通过外流道相连通,左泵腔的左端设有进液口,右泵腔的左端设有排液口,进、排液口水平布置;泵轴贯穿泵壳的左右两端,泵轴两端通过端部轴承固定,左泵腔和右泵腔的泵轴上均设有若干叶轮,左、右泵腔内的叶轮对称设置,相邻叶轮之间设有导叶,导叶通过导叶套设置在泵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效节能、结构紧凑、维修简单、振动小、噪音低、使用寿命长,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国内长输管线用泵奠定了基础。了基础。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油田长输管线专用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油田长输管线专用泵,属于输送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油田采油、原油远输用泵,此类产品现大多为进口设备,使用成本高且维修不便,结构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因此为摆脱困境,满足油田需求,研制开发了本油田长输管线专用泵,即采用高效模块化设计,实现高效节能、结构紧凑、维修简单、振动小、噪音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国内长输管线用泵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结构紧凑、维修简单的模块化油田长输管线专用泵。
[0004]本技术所述的模块化油田长输管线专用泵,包括泵壳、泵轴和叶轮,泵壳内部被泵腔隔板分隔为左泵腔和右泵腔,左泵腔的右端与右泵腔的右端通过外流道相连通,左泵腔的左端设有进液口,右泵腔的左端设有排液口,进、排液口水平布置;泵轴贯穿泵壳的左右两端,泵轴两端通过端部轴承固定,左泵腔和右泵腔的泵轴上均设有若干叶轮,左、右泵腔内的叶轮对称设置,相邻叶轮之间设有导叶,导叶通过导叶套设置在泵轴上。
[0005]本技术的泵体、泵盖内腔为规则的圆筒形结构,采用高效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极大降低铸造工艺难度,利于提高泵体可靠性,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同方向流道内零件的互换性。结构规则,过流表面可进行机械加工,利于提高水泵效率。
[0006]经过优化设计,级间流道为开放导叶式结构,解决了传统级间流道无法修磨的缺点,利于提高水泵效率。解决了传统级间流道径向力平衡困难的缺点,导叶式流道为多流道,径向力自平衡,减少了引起水泵振动的重要因素。
[0007]泵轴采用高强度和刚度设计,保证了转子在工作腔中稳定精确的工作,对消除振动、降低噪音、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有明显作用。
[0008]采用叶轮对称布置结构,左叶轮和右叶轮对称分布在泵腔内,叶轮轴向力自平衡,利于提高轴承寿命。显著降低高压端机封腔内压力,提高机封使用寿命。
[0009]进、出口法兰水平布置,水泵可以不用拆卸管路,水平中开泵盖,便可更换全部过流部件,包括内流道零部件。
[0010]外流道采用外连管道式结构。加工制造简单,提高可靠性。内表面非铸造面,粗糙度显著降低,利于减少流道摩擦损失,提高效率。
[0011]导叶的作用是将叶轮甩出的高速液体汇集起来,均匀地引向下级叶轮的入口或压出室,并能在导叶中使液体的部分动能转变成压能。
[0012]本技术泵壳的两端设有端盖,所述的端部轴承位于两侧的端盖外,轴承设置在轴承支撑座的油室内,轴承支撑座的下部与泵体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卸检修。
[0013]泵轴的中部还设有中间轴承,中间轴承固定在泵腔隔板上,所述的端部轴承为滚
动轴承,中间轴承为水润滑轴承,设有导水槽,可承受部分径向力。增加中间水中滑动轴承,采用三点轴承支撑结构。增加转子刚度,利于提高运转稳定性。改善两端轴承受力情况,提高轴承寿命。利于减小级间密封间隙,减少内部泄漏,提高水泵效率。
[0014]其中,所述的泵壳包括可配合对接在一起的上泵盖和下泵体,便于拆装和内部零件的装配。
[0015]所述的泵壳中部设有一圈泵体加强环,泵壳上沿泵体的长度方向设有泵体加强肋,所述的泵腔隔板上设有隔板加强环,提高泵体整体的结构强度。
[0016]本技术是卧式、多级、轴向水平剖分、叶轮对称布置结构,供输送清水及物理、化学性能类似于清水的液体之用。可应用于石油化工流程液体的输送、高压锅炉给水、合成氨装置的贫液泵、乙烯装置用泵、各种远程输水场合、黄河引水工程、矿山井下排水、海水淡化工程等。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8]与同参数通用泵相比,效率更高。采用独立的级间流道结构,使其可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制造,降低多级泵内部损失,提高效率;通用泵级间流道与壳体为一体铸造,使得结构复杂,无法采用精密铸造工艺,流道毛坯面无法精确修磨,效率损失大。
[0019]与同参数通用泵相比,长期运行可靠性更高。采用三点轴承支撑结构,增加多级泵转子部件的刚度,降低振动值,使其运转更加平稳可靠,提高轴承寿命;通用泵轴承支撑结构,泵轴挠度大,增大了转子与泵体摩擦抱死损坏的风险,从而增加密封环间隙而造成泵效率降低。
[0020]与同参数通用泵相比,运行维稳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采用流道模块化设计结构,各级流道既相互独立又尺寸相同,做到“哪坏换哪”,避免“一坏全换”,降低用户维修备件成本及时间成本,使运维简单化;通用泵采用内流道整体铸造结构,长期运行中任何部分磨蚀损坏,都要维修或更换整个泵体,“一坏全换”成本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前轴承支撑座1;端盖2;左泵腔3;上泵盖4;左导叶5;泵腔隔板6;隔板加强环7;右导叶8;外流道9;右泵腔10;后轴承支撑座11;前轴承12;进液口13;左叶轮14;下泵体15;泵体加强肋16;排液口17;泵体加强环18;中间轴承19;泵轴20;右叶轮21;导叶套22;后轴承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但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端”、“后端”、“左右”“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
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模块化油田长输管线专用泵,包括泵壳、泵轴20和叶轮,泵壳由可配合对接在一起的上泵盖4和下泵体15组成。
[0026]泵壳内部被泵腔隔板6分隔为左泵腔3和右泵腔10,左泵腔3的右端与右泵腔10的右端通过外流道9相连通,左泵腔3的左端设有进液口13,右泵腔10的左端设有排液口17,进、排液口水平布置。
[0027]泵轴20贯穿泵壳的左右两端,泵轴20两端分别通过前轴承12和后轴承23固定,前轴承12和后轴承23位于两侧的端盖2外,前轴承12和后轴承23分别设置在前轴承支撑座1和后轴承支撑座11的油室内,轴承支撑座的下部与下泵体15通过螺栓连接。
[0028]左泵腔3和右泵腔10的泵轴20上均设有若干叶轮,左、右泵腔内的左叶轮14和右叶轮21对称布置,相邻的左叶轮14之间设有左导叶5,相邻的右叶轮21之间设有右导叶8,导叶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油田长输管线专用泵,包括泵壳、泵轴(20)和叶轮,其特征在于:泵壳内部被泵腔隔板(6)分隔为左泵腔(3)和右泵腔(10),左泵腔(3)的右端与右泵腔(10)的右端通过外流道(9)相连通,左泵腔(3)的左端设有进液口(13),右泵腔(10)的左端设有排液口(17),进、排液口水平布置;泵轴(20)贯穿泵壳的左右两端,泵轴(20)两端通过端部轴承固定,左泵腔(3)和右泵腔(10)的泵轴(20)上均设有若干叶轮,左、右泵腔内的叶轮对称设置,相邻叶轮之间设有导叶,导叶通过导叶套(22)设置在泵轴(2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油田长输管线专用泵,其特征在于:泵壳的两端设有端盖(2),所述的端部轴承位于两侧的端盖(2)外,轴承设置在轴承支撑座的油室内,轴承支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冠超李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深维度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