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头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10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机头播种机,包括:机架、种子料斗、播种辊轴、主动行走轮和从动行走轮,其特征是:播种辊通过逆止轴承安装在播种辊轴上,播种辊轴正向转动时,通过逆止轴承带动播种辊转动进行播种,播种辊轴反向转动时,播种辊不跟随所述播种辊轴反向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台伺服电机就可以驱动整个播种机和播种辊正反向转动,同时将播种辊通过逆止轴承安装在播种辊轴上,能实现在向一个方向运动时播种,而朝相反方向运动时不播种的机头播种机,以适应目前机械化育秧设备的需要。以适应目前机械化育秧设备的需要。以适应目前机械化育秧设备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头播种机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育秧设备所使用的播种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机头播种机。

技术介绍

[0002]水稻工厂化育秧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和韩国,普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引进、示范与推广,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在黑龙江地区得到发展与应用,目前正向普及方向发展。
[0003]目前,也有将育秧盘进行循环运动的育秧机械出现,例如:
[0004]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310715U公开的组合式立体育秧机;
[0005]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050737U公开了一种转笼挂篮式立体育秧机;
[0006]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027814U公开的一种多功能全自动立体式育苗设备;
[0007]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890061U公开的一种旋转时育苗秧架;
[0008]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3329670A公开的水稻立体育秧机。
[0009]但是育秧机械的专利中均没有公开能试用这些专利的播种机,基本上都是采用人工播种方式。
[0010]目前能够针对这些育秧机械的播种设备基本有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6905840U公开的一种水稻高效辅助育秧机,该水稻高效辅助育秧机虽然能够实现自动化播种,但是其结构复杂,而且单独于育秧机械设置。
[0011]还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5683178U公开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苗床播种装置,该专利依然结构复杂,且不能来回运动即在向一个方向运动时播种,而朝相反方向运动时不播种。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自动化育秧设备的播种机结构复杂,无法实现在向一个方向运动时播种,而朝相反方向运动时不播种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实现在向一个方向运动时播种,而朝相反方向运动时不播种的机头播种机,以适应目前机械化育秧设备的需要。
[0013]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机头播种机,包括:
[0014]机架;
[0015]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种子料斗;
[0016]通过一对轴承座配置在所述种子料斗底部的种子出口的播种辊轴,在所述播种辊轴的一端固定有一播种辊轴从动链轮,所述播种滚轴从动链轮转动时,驱动所述播种辊轴转动;
[0017]配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从动行走轮轴和主动行走轮轴,在所述从动行走轮轴的两端固定有一对从动行走轮,在所述主动行走轮轴的两端固定有一对主动行走轮,所述主动行
走轮和从动行走轮在一对播种机轨道上行走,一对播种机轨道配置机械化育秧设备操作侧,在所述主动行走轮轴的一端固定有一第一行走从动链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18]一播种辊,所述播种辊通过逆止轴承安装在所述播种辊轴上,所述播种辊轴正向转动时,通过逆止轴承带动所述播种辊转动进行播种,所述播种辊轴反向转动时,所述播种辊不跟随所述播种辊轴反向转动;
[0019]一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伺服电机,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播种辊主动链轮和第一行走主动链轮,所述播种辊主动链轮通过环绕在所述播种辊主动链轮和所述播种辊轴从动链轮上的播种辊驱动链条驱动所述播种滚轴正反向转动,所述第一行走主动链轮通过环绕在所述第一行走主动链轮和所述第一行走从动链轮上的第一行走驱动链条驱动所述主动行走轮轴正反向转动。
[0020]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播种辊主动链轮和行走主动链轮正向转动的速度低于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播种辊主动链轮和行走主动链轮反向转动的速度。
[0021]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逆止轴承为单向逆止轴承或单向逆止器轴承。
[0022]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行走轮轴和主动行走轮轴通过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中部或者底部,设置在所述机架中部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所述种子料斗底部的种子出口与秧盘之间的高度。
[0023]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种子料斗内的种子重量减少,使得整个机头播种机的重量减轻而出现从动行走轮打滑现象,甚至出现机头播种机倾翻,在所述主动行走轮轴的一端固定有一第二行走主动链轮,在所述从动行走轮轴的一端固定有一第二行走从动链轮;所述主动行走轮轴在所述第一行走从动链轮带动下旋转时,同步带动第二行走主动链轮转动,第二行走主动链轮通过环绕在所述第二行走主动链轮和所述第二行走从动链轮上的第二行走驱动链条驱动所述从动行走轮轴正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一对从动行走轮正反向转动而行走。
[0024]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一台伺服电机就可以驱动整个播种机和播种辊正反向转动,同时将播种辊通过逆止轴承安装在播种辊轴上,能实现在向一个方向运动时播种,而朝相反方向运动时不播种的机头播种机,以适应目前机械化育秧设备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机头播种机的结构正视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机头播种机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
[0028]参见图1和图2,图中所示的机头播种机,包括:机架10、种子料斗20、播种辊轴30、播种辊40、从动行走轮轴50、主动行走轮轴60、一对从动行走轮70、一对主动行走轮80和一伺服电机90。
[0029]机架10、种子料斗20、播种辊40、从动行走轮轴50、主动行走轮轴60、一对从动行走轮70、一对主动行走轮80和伺服电机90为现有技术,其中机架10、种子料斗20、播种辊40与现有的播种机的种子料斗20和播种辊40结构相同。从动行走轮轴50、主动行走轮轴60、一对从动行走轮70、一对主动行走轮80和伺服电机90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
[0030]种子料斗20安装在机架10上,安装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例如采用焊接或者紧固件固定在机架10上。在种子料斗20的底部设置有一种子出口21。
[0031]播种辊轴30通过一对轴承座31配置在种子料斗20底部的种子出口21位置,播种滚轴30能够在驱动力作用下正反向转动。
[0032]在播种辊轴30的一端固定有一播种辊轴从动链轮32(当然也可以采用同步轮),播种滚轴从动链轮32正反向转动时,驱动播种辊轴30正反向转动。
[0033]从动行走轮轴50和主动行走轮轴60也采用轴承座(图中未示出)安装述机架10的底部两侧,当然也可以通过轴承座(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机架10的中部,这样可以降低整个机头播种机的高度,进而降低种子料斗20底部的种子出口21与秧盘(图中未示出)之间的高度,使得播种更加精准,不会洒落处秧盘。
[0034]在从动行走轮轴50的两端固定有一对从动行走轮70,在主动行走轮轴60的两端固定有一对主动行走轮80,一对主动行走轮80和一对从动行走轮70在一对播种机轨道100上行走,一对播种机轨道100配置机械化育秧设备操作侧。在主动行走轮轴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机头播种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种子料斗;通过一对轴承座配置在所述种子料斗底部的种子出口的播种辊轴,在所述播种辊轴的一端固定有一播种辊轴从动链轮,所述播种辊轴从动链轮转动时,驱动所述播种辊轴转动;配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从动行走轮轴和主动行走轮轴,在所述从动行走轮轴的两端固定有一对从动行走轮,在所述主动行走轮轴的两端固定有一对主动行走轮,所述主动行走轮和从动行走轮在一对播种机轨道上行走,一对播种机轨道配置机械化育秧设备操作侧,在所述主动行走轮轴的一端固定有一第一行走从动链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播种辊,所述播种辊通过逆止轴承安装在所述播种辊轴上,所述播种辊轴正向转动时,通过逆止轴承带动所述播种辊转动进行播种,所述播种辊轴反向转动时,所述播种辊不跟随所述播种辊轴反向转动;一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伺服电机,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播种辊主动链轮和第一行走主动链轮,所述播种辊主动链轮通过环绕在所述播种辊主动链轮和所述播种辊轴从动链轮上的播种辊驱动链条驱动所述播种辊轴正反向转动,所述第一行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友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木林森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