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织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209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组织收集装置包括:管状切刀组件,管状切刀组件内具有组织通道;收集部,收集部内具有组织收集腔,收集部上设置有过滤孔,组织通道与组织收集腔连通,所述收集部设置为侧向可打开结构;负压腔,收集部位于负压腔中,负压腔上设置有负压口,负压口用于向负压腔提供负压,以驱动收集部内的流体在负压作用下穿过过滤孔进入负压腔,并由负压口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组织收集装置的收集部设置为侧向可打开结构,如此,当完成取样后,将收集部从组织收集装置中取出,并侧向打开收集部即可将组织取出,操作方法简单,提高手术效率且能够有效避免取出组织过程中的组织掉落风险。能够有效避免取出组织过程中的组织掉落风险。能够有效避免取出组织过程中的组织掉落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织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微创手术在现在的医学中正在成为主流,例如可通过微创手术来进行活检取样。活检取样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者体内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有些人体不必要的组织需要切除,如结节,肌瘤等,切除下来需要取出做活检。目前市场上常用旋切刀对人体组织进行取样。
[0003]然而,上述的采用旋切刀取出组织的方式存在着取出组织的方式繁琐、操作步骤多、需要手部接触的部件过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织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取出组织的方式繁琐、操作步骤多、需要手部接触的部件过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织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组织收集装置,所述组织收集装置包括:
[0007]管状切刀组件,所述管状切刀组件内具有组织通道;
[0008]收集部,所述收集部内具有组织收集腔,所述收集部上设置有过滤孔,所述组织通道与所述组织收集腔连通;
[0009]负压腔,所述收集部位于所述负压腔中,所述负压腔上设置有负压口,所述负压口用于向所述负压腔提供负压,以驱动所述收集部内的流体在所述负压作用下穿过所述过滤孔进入所述负压腔,并由所述负压口排出。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集部包括第一筒部,所述过滤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筒部上,所述第一筒部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所述第一半筒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半筒运动,以将所述第一筒部打开或关闭。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筒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半筒的第一侧边通过铰链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筒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半筒的第一侧边通过柔性连接部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筒的第二侧边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半筒的第二侧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配合的第二卡接结构。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筒的第二侧边和/或所述第二半筒的第二侧边的轴向一端设置有豁口。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织收集装置还包括安装座和负压仓,所述安装座包括相连的第二筒部和第三筒部,所述第二筒部与所述第三筒部之间通过第一端板相连,所述第三筒部与所述负压仓套接形成所述负压腔,所述管状切刀组件的部分结构与所述第
二筒部相适配,并经所述第二筒部伸入所述负压腔中的所述收集部内。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集仓的远离所述第二筒部的一端设置有接头,所述负压口设置于所述接头上,所述收集部夹持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接头之间;
[0017]所述收集部还包括第四筒部,所述第四筒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部相连,所述第四筒部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接头,所述第四筒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负压通气孔。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筒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相连,所述第三筒部的第二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轴向延伸段和径向延伸段,所述轴向延伸段的一端贯通所述第三筒部的第二端,所述轴向延伸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径向延伸段的一端相连,所述负压仓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配合的凸起部。
[0019]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组织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0020]通过负压口向负压腔提供负压,以在管状切刀组件刀口处形成负压,以吸取待切除的组织;
[0021]驱动管状切刀组件运动以进行组织切除,并持续施加负压;
[0022]在负压作用下,切除的组织以及切除过程中的流体经管状切刀组件进入收集部的组织收集腔,流体穿过收集部上的过滤孔进入负压腔,并由所述负压口排出;
[0023]从组织收集装置中取出所述收集部,将所述收集部打开取出切除的组织。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织收集装置的收集部设置于负压腔中,如此,使得管状切刀组件切除的组织能够在负压作用下经组织通道进入收集部中,而血液、组织液等不需要收集的流体则能够经过滤孔进入负压腔并由负压口排出,从而实现组织的自动收集过程,收集部设置为侧向可打开结构,如此,当完成取样后,将收集部从组织收集装置中取出,并侧向打开收集部即可将组织取出,操作方法简单,提高手术效率,且能够有效避免取出组织过程中的组织掉落风险。
附图说明
[0026]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相关技术中组织收集仓结构示例图。
[0028]图2是相关技术中透明罩结构示例图。
[0029]图3是相关技术中滤网结构示例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组织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组织收集装置的剖视图。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组织收集装置的收集部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例图。
[0033]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组织收集装置的收集部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例图。
[0034]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织收集装置的收集部处于闭合状态的
结构示例图。
[0035]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组织收集装置在安装槽处的结构示例图。
[0036]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组织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100:管状切刀组件;
[0039]110:组织通道;
[0040]200:收集部;
[0041]210:第一筒部;
[0042]211:过滤孔;
[0043]212:第一半筒;
[0044]213:第二半筒;
[0045]214:铰链;
[0046]215:柔性连接部;
[0047]216:第一卡接结构;
[0048]217:第二卡接结构;
[0049]218:豁口;
[0050]220:第四筒部;
[0051]221:负压通气孔;
[0052]230:组织停留位;
[0053]240:组织收集腔;
[0054]300:负压腔;
[0055]310:负压口;
[0056]311:负压仓;
[0057]3111:凸起部;
[0058]312:接头;
[0059]313:负压输送管;
[0060]400:安装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织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收集装置包括:管状切刀组件,所述管状切刀组件内具有组织通道;收集部,所述收集部内具有组织收集腔,所述收集部上设置有过滤孔,所述组织通道与所述组织收集腔连通,所述收集部设置为侧向可打开结构;负压腔,所述收集部位于所述负压腔中,所述负压腔上设置有负压口,所述负压口用于向所述负压腔提供负压,以驱动所述收集部内的流体在所述负压作用下穿过所述过滤孔进入所述负压腔,并由所述负压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部包括第一筒部,所述过滤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筒部上,所述第一筒部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所述第一半筒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半筒运动,以将所述第一筒部打开或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筒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半筒的第一侧边通过铰链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筒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半筒的第一侧边通过柔性连接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组织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筒的第二侧边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半筒的第二侧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配合的第二卡接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组织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筒的第二侧边和/或所述第二半筒的第二侧边的轴向一端设置有豁口。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收集装置还包括安装座和负压仓,所述安装座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杰赵亚洲赵磊
申请(专利权)人:康脉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