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四平专利>正文

一种种植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144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种植盒,其属于种植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种植盒,通过种植杯种植植物,包括有侧板部分,其位于种植盒周侧,其至少具有用于放置种植杯的放置区域;以及底板部分,其于所述侧板部分围成上侧开口的种植区域;其中,所述侧板部分至少具有:前支撑部,其位于侧板部分的前侧,用于支撑种植杯的侧壁部分;以及后抵靠部,用于支撑种植杯的杯底部分,并与前支撑部共同形成所述放置区域。种植盒内腔的前侧开口大,放置方便;背侧设置有种植杯安装位,能够承托住种植杯底部,从而种植盒可以通用柔性或硬质的种植杯。硬质的种植杯。硬质的种植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种植盒


[0001]本技术属于种植装置
,特指一种种植盒。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保意思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多个种植盒拼接成一个种植装置,通过该装置整体的贴在墙面上,从而形成绿化墙的效果。
[0003]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有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号为:202120554412.5,其公开了一种种植箱,在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前侧具有明显突出部位而后侧基本平整的种植盒。
[0004]但在实际使用中,将种植放置到上述突出部位的过程中,由于前侧开口较小,存在放置不够方便的问题;另外长期使用后存在种植杯易损毁的问题,而且只适用于硬质的种植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容易,又使用寿命长的种植盒。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种植盒,通过种植杯种植植物:包括
[0008]侧板部分,其位于种植盒周侧,其至少具有用于放置种植杯的放置区域;以及
[0009]底板部分,其于所述侧板部分围成上侧开口的种植区域;
[0010]其中,所述侧板部分至少具有:
[0011]前支撑部,其位于侧板部分的前侧,用于支撑种植杯的侧壁部分;以及
[0012]后抵靠部,用于支撑种植杯的杯底部分,并与前支撑部共同形成所述放置区域。
[0013]优选地,其中,所述后抵靠部包括有:
[0014]后靠主体;以及
[0015]至少一个种植工位,其与所述后靠主体一体设置;
[0016]且,所述种植工位与种植杯的杯底部分相对应,并相对于所述后靠主体斜向凸出配置。
[0017]优选地,其中,所述种植工位包括有主抵靠面,其与所述种植杯的杯底部分相对应;
[0018]所述放置区域至少位于主抵靠面和前支撑部的内侧面之间。
[0019]优选地,其中,所述种植工位还包括有侧抵靠面,所述侧抵靠面和主抵靠面相邻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种植杯的侧壁部分和杯底部分相对应。
[0020]优选地,所述主抵靠面位于所述侧板部分的后侧;
[0021]或,所述主抵靠面位于所述侧板部分的左侧和右侧。
[0022]优选地,所述侧抵靠面的外表面具有隔挡部,隔挡部含有至少两条抵靠筋,抵靠筋用于抵靠在所述种植杯的侧壁部分;和/或,
[0023]所述主抵靠面具有隔挡部,隔挡部含有至少两条抵靠筋,抵靠筋用于抵靠在所述
种植杯的杯底部分。
[0024]优选地,其中,种植盒至少包括有分别位于后靠主体上下两端的母扣和与母扣适配的公扣;
[0025]所述母扣与所述公扣相对于所述后靠主体朝种植区域一侧偏移。
[0026]优选地,其中,所述公扣具有至少两条弹性卡条,相邻两条弹性卡条之间具有弹性间隙;或
[0027]其中,所述公扣具有连接扣部和锁扣部;所述锁扣部的外径大于连接扣部的外径;
[0028]所述母扣具有连接孔部和锁孔部;连接孔部和锁孔部相通;
[0029]所述连接扣部与连接孔部适配,以及
[0030]所述锁孔部与锁扣部适配。
[0031]优选地,所述种植盒具有:
[0032]支撑板,其位于侧板部分的开口处且支撑板与侧板部分卡接;
[0033]其中,所述支撑板具有至少一个种植孔,所述种植杯部分穿过种植孔进入种植盒内。
[0034]优选地,种植盒主体底部设置有:
[0035]溢流部,其位于种植盒主体的底板部分的内侧面上且相对于底板部分凸出配置,所述溢流部具有溢流孔,用于溢流水分。
[0036]挡水板,其位于种植盒主体的底板部分的内侧面上且位于两个种植工位之间,其用于阻挡水流。
[0037]溢流孔的高度要高于挡水板的上端面。
[0038]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39]1、在种植盒内腔的前侧开口大,放置方便;背侧设置有种植杯安装位,能够承托住种植杯底部,从而种植盒可以通用柔性或硬质的种植杯,且在应用柔性种植杯时,不会影响种植杯使用寿命;
[0040]2.种植杯安装位有凸筋,种植杯的水分和空气可依次通过过滤孔、两条相邻凸筋之间的间隙进入种植盒,从而能增加透气性;
[0041]3、采用方便拆卸的连接方式,实现上下两个种植盒的连接;从而不影响装配稳定性的同时,还能方便拆卸和替换坏的种植盒;
[0042]4、种植盒的背靠部分和种植杯安装部分,改成一体式、贯通式的结构,结构更加简单方便;
[0043]5、在安装位之间设置有挡水板,可以控制安装位底部的水位,减少部分底部区域水位过低,使得种植无法吸收水分。
[0044]6、种植盒增加溢流口,溢流口兼顾溢流和透气的功能,从而更有利于植物生长。
[0045]7、在种植盒内腔的前部设置有凹槽,凹槽与种植杯配合,使安装更加稳定。
[0046]8.采用凸槽设计,凸槽顶端设置有开口,实现种植盒的出水口;相对于种植盒底部向上延伸,使水需要超过凸槽的槽口才能排水,使种植盒内可储存部分水量。
附图说明
[0047]图1是种植墙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2是种植盒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3是种植盒的正视图。
[0050]图4是图2中A

A处的剖视图。
[0051]图5是变形例一的剖视图。
[0052]图6是种植盒的左视图。
[0053]图7是图5中B

B处的剖视图。
[0054]图8是种植盒的后侧视图。
[0055]图9是种植盒二的后侧视图。
[0056]图10是多种植工位种植盒的结构简图图。
[0057]图11是种植盒的组合装配图。
[0058]图12是变形例二的结构简图。
[0059]图13是变形例四的前侧视图。
[0060]图14是变形例四的结构简图。
[0061]图15是变形例四的后视图。
[0062]图16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简图。
[0063]图17是种植杯的结构简图。
[0064]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
[0065]1‑
前支撑部;2

后抵靠部;3

种植杯;4

支撑板;5

底板部分;6

左板部分;7

右板部分;11

凹陷部;15

溢流部;16

挡水板;17

水培溢流罩;21

后靠主体;22

种植工位;31

过滤孔;41

种植孔;42

安装槽;43

透气孔;151
‑ꢀ
溢流孔;171

排水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植盒,通过种植杯(3)种植植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部分,其位于种植盒周侧,其至少具有用于放置种植杯(3)的放置区域;以及底板部分(5),其于所述侧板部分围成上侧开口的种植区域;其中,所述侧板部分至少具有:前支撑部(1),其位于侧板部分的前侧,用于支撑种植杯(3)的侧壁部分;以及后抵靠部(2),用于支撑种植杯(3)的杯底部分,并与前支撑部(1)共同形成所述放置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后抵靠部(2)包括有:后靠主体(21);以及至少一个种植工位(22),其与所述后靠主体(21)一体设置;且,所述种植工位(22)与种植杯(3)的杯底部分相对应,并相对于所述后靠主体(21)斜向凸出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种植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种植工位(22)包括有主抵靠面(222),其与所述种植杯(3)的杯底部分相对应;所述放置区域至少位于主抵靠面(222)和前支撑部(1)的内侧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种植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种植工位(22)还包括有侧抵靠面(221),所述侧抵靠面(221)和主抵靠面(222)相邻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种植杯(3)的侧壁部分和杯底部分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种植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抵靠面(222)位于所述侧板部分的后侧;或,所述主抵靠面(222)位于所述侧板部分的左侧和/右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种植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抵靠面(221)的外表面具有隔挡部,隔挡部含有至少两条抵靠筋(2221),抵靠筋(2221)用于抵靠在所述种植杯(3)的侧壁部分;和/或,所述主抵靠面(222)具有隔挡部,隔挡部含有至少两条抵靠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四平
申请(专利权)人:王四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