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效的企业绿色等级评价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143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4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碳效的企业绿色等级评价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基于预设的行业指标评分算法,对目标企业所属的行业和所属的产业进行处理得到行业指标评分;基于预设的碳指标评分与碳强度比值区间的映射表,确定目标企业的碳指标评分;基于预设的能耗指标评分与能耗强度比值区间的映射表,确定目标企业的能耗指标评分;采用预设的评分方式,得到符合绿色运营指标的运营指标个数对应的绿色运营指标评分,和符合绿色管理指标的管理指标个数对应的绿色管理指标评分;基于行业指标评分、碳指标评分、能耗指标评分、绿色运营指标评分和绿色管理指标评分,确定目标企业的绿色等级评分和相应企业绿色等级。该方法提高了对企业绿色等级评价的准确性。评价的准确性。评价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碳效的企业绿色等级评价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碳效的企业绿色等级评价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基于碳效的企业绿色等级评价在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中的需求越来越多。碳效通常用来表征碳生产力,碳生产力是指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产出水平,如企业每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GDP或产品产量等。目前对企业的综合绿色性评价以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评级体系和企业碳绩效为代表,衡量企业和组织可持续发展绩效。ESG评级体系基于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大维度,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特性,从而设计细分的具体指标,形成了ESG指标体系和评级方法。企业ESG评级体系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同时需要收集企业的ESG定量定性数据以及舆情处罚等信息。国际主流ESG评级机构采用的ESG评级指标体系各不相同,如MSCI ESG评级指标体系、富时罗素ESG评级指标体系、汤森路透ESG评级指标体系等,评级的指标体系均从环境、社会和治理的三个维度开始,层层细化到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环境维度下的二级指标,通常细分到环境管理、气候变化、排放物管理等,常采用统计平均法(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确定指标体系权重。企业碳绩效则是从企业绩效评价拓展而来,在杜邦分析体系的财务指标、卡普兰的平衡计分卡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扩展到了环境领域,形成了由“单一技术指标—融合指标—指标体系”的演变路径。但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在2010年发布的《企业可持续性国际调查报告》中指出,只有约3%的公司进行了碳绩效融合层面上的报道,大部分公司只是将可持续报告和财务报告拼凑起来,这样无法得知碳减排活动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影响,也无法判断企业是否通过技术手段等方法取得了碳效的提升。随着碳绩效指标体系的发展,如今已有综合了碳强度、碳依存、碳披露和碳风险的指标体系,以及低碳水平偏离指数、低碳水平的可持续性、低碳能动性的指标体系等多种碳绩效评级体系。综上所述,已有的评价企业绿色性的方法,包括ESG评价方法和碳绩效评价方法:对于ESG评价方法,一是碳效影响在评价结果中占比过低,其包含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碳排放相关的指标仅仅作为环境维度中气候变化影响指标中的一小部分,即使有权重的调整与指标体系的细分,但最终的评价结果往往难以重点体现企业碳效情况,政府、金融机构或者企业自身需要在双碳背景下评价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情况时,难以通过ESG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精准地捕捉到企业碳效情况变化对企业绿色性带来的影响;二是碳效相关的指标覆盖较为局限,目前已有的ESG评价方法中一般仅包含碳排放量和碳强度等指标,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碳效变化;三是ESG评价方法用于评价企业绿色性的适用性不强,需要大量环境信息和企业相关信息的披露,仅有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披露需求,使该评价方法难以同时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准确性。
[0003]对于碳绩效评价方法,一是碳绩效评价指标缺乏广泛的适用性,依据已有的国家层面评价指标细化形成的碳绩效指标并未考虑行业生产的差异性和企业的可操作性,因此
这类研究成果可能适用于外部绿色性评价,而不适用于企业的内部评价;二是碳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指标体系的设计时,由于缺乏实践数据,难以充分考虑各指标提供的信息量,也难以保证指标的可获取性;三是于利用财务指标反映企业的碳效是否恰当,学术界仍存在着很大争议,已有的绩效评价模型并不适用于碳绩效,使碳绩效评价方法结果的准确性存疑。
[0004]综上可知,不论是ESG评价方法还是碳绩效评价方法,都普遍存在评价准确性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碳效的企业绿色等级评价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可对企业绿色等级进行准确的评价。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碳效的企业绿色等级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预设的行业指标评分算法,对目标企业所属的行业和所属的产业进行处理,得到行业指标评分;获取所述目标企业的企业碳强度和所述目标企业所属行业的平均碳强度,并基于预设的碳指标评分与碳强度比值区间的映射表,确定所述平均碳强度与所述企业碳强度的第一比值对应的碳指标评分;获取所述目标企业的企业能耗强度和所述目标企业所属行业的平均能耗强度,并基于预设的能耗指标评分与能耗强度比值区间的映射表,确定所述平均能耗强度与所述企业能耗强度的第二比值对应的能耗指标评分;确定所述目标企业符合绿色运营指标的运营指标个数,以及所述目标企业符合绿色管理指标的管理指标个数,并采用预设的评分方式,得到所述运营指标个数对应的绿色运营指标评分和所述管理指标个数对应的绿色管理指标评分;基于所述行业指标评分、碳指标评分、能耗指标评分、绿色运营指标评分和绿色管理指标评分,确定所述目标企业的绿色等级评分和所述绿色等级评分对应的企业绿色等级。
[0007]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碳效的企业绿色等级评价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的行业指标评分算法,对所述目标企业所属的行业和所属的产业进行处理,得到行业指标评分;以及,获取所述目标企业的企业碳强度和所述目标企业所属行业的平均碳强度;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的碳指标评分与碳强度比值区间的映射表,确定所述平均碳强度与所述企业碳强度的第一比值对应的碳指标评分;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企业的企业能耗强度和所述目标企业所属行业的平均能耗强度;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预设的能耗指标评分与能耗强度比值区间的映射表,确定所述平均能耗强度与所述企业能耗强度的第二比值对应的能耗指标评分;以及,确定所述目标企业符合绿色运营指标的运营指标个数,以及所述目标企业符合绿色管理指标的管理指标个数;获取单元,还用于采用预设的评分方式,得到所述运营指标个数对应的绿色运营
指标评分和所述管理指标个数对应的绿色管理指标评分;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行业指标评分、碳指标评分、能耗指标评分、绿色运营指标评分和绿色管理指标评分,确定所述目标企业的绿色等级评分和所述绿色等级评分对应的企业绿色等级。
[0008]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0009]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00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碳效的企业绿色等级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预设的行业指标评分算法,对目标企业所属的行业和所属的产业进行处理得到行业指标评分;在获取目标企业的企业碳强度和目标企业所属行业的平均碳强度后,利用预设的碳指标评分与碳强度比值区间的映射表,确定该平均碳强度与企业碳强度的第一比值对应的碳指标评分;在获取目标企业的企业能耗强度和目标企业所属行业的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碳效的企业绿色等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基于预设的行业指标评分算法,对目标企业所属的行业和所属的产业进行处理,得到行业指标评分;获取所述目标企业的企业碳强度和所述目标企业所属行业的平均碳强度,并基于预设的碳指标评分与碳强度比值区间的映射表,确定所述平均碳强度与所述企业碳强度的第一比值对应的碳指标评分;获取所述目标企业的企业能耗强度和所述目标企业所属行业的平均能耗强度,并基于预设的能耗指标评分与能耗强度比值区间的映射表,确定所述平均能耗强度与所述企业能耗强度的第二比值对应的能耗指标评分;确定所述目标企业符合绿色运营指标的运营指标个数,以及所述目标企业符合绿色管理指标的管理指标个数,并采用预设的评分方式,得到所述运营指标个数对应的绿色运营指标评分和所述管理指标个数对应的绿色管理指标评分;基于所述行业指标评分、碳指标评分、能耗指标评分、绿色运营指标评分和绿色管理指标评分,确定所述目标企业的绿色等级评分和所述绿色等级评分对应的企业绿色等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设的行业指标评分算法,对目标企业所属的行业和所属的产业进行处理,得到行业指标评分,包括:对目标企业所属的行业和所属的产业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目标企业对应的行业指标信息;基于预设的行业指标评分算法,对得到的行业指标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行业指标评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业指标信息包括所述目标企业为高碳行业或低碳行业,以及所述目标企业是否属于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中的绿色产业;预设的行业指标评分算法的计算公式表示为:行业指标评分x
1 =(A
i
+B
i
+C
i
)/3
×
100;其中,i取值为0和1,i=0表示“是”,i=1表示“不是”;A表示企业为高碳行业;B表示企业为低碳行业;C表示企业属于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中的绿色产业;i=0时,A0表示所述目标企业为高碳行业,其值为0;B0表示所述目标企业为低碳行业,其值为1;C0表示所述目标企业属于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中的绿色产业,其值为=1;i=1时,A1表示所述目标企业不为高碳行业,其值为1;B1表示所述目标企业不为低碳行业,其值为0;C1表示所述目标企业不属于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中的绿色产业,其值为=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目标企业的企业碳强度和所述目标企业所属行业的平均碳强度,包括:基于终端消费能源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获取所述目标企业的企业碳排放量;将所述目标企业的企业碳排放量与所述目标企业的企业增加值的比值确定为所述目标企业的企业碳强度;获取全社会的各企业碳排放量,并将所述全社会的各企业碳排放量与全社会的各企业增加值的比值确定为全社会的各企业碳强度;基于所述全社会的各企业碳强度,获取所述目标企业所属行业的各企业碳强度和相应的平均碳强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表示为:企业
碳排放量=∑∑(Activity<...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炜王诚邬梦晓俊肖相泽张天佑魏丹青叶津宏王逸伦吴海泽俞明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浙江省价格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