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生物发酵的水稻秸秆还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137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生物发酵的水稻秸秆还田装置,涉及秸秆还田技术领域,包括:所述顶部罩体固定安置在所述机体的顶端,且呈倾斜状态,所述顶部罩体较高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机体的中部开设有落料槽;所述支撑架支撑在所述机体的底端;所述进料底板固定安置在所述顶部罩体的内腔底端,其外端延伸至所述顶部罩体的外侧;所述发酵液供给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顶部罩体的外壁上;所述秸秆处理机构设置在所述进料口中,并与所述发酵液供给组件相连接,所述秸秆处理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平整组件和发酵液释放组件。本申请可快速实现高度均匀的喷淋效果,整体处理时长大幅缩短,处理用的发酵液可以得到大量的节省。用的发酵液可以得到大量的节省。用的发酵液可以得到大量的节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生物发酵的水稻秸秆还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秸秆还田
,具体为一种基于微生物发酵的水稻秸秆还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秸秆还田,是利用秸秆而进行还田的措施,为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在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2166981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适于东北中部水稻秸秆秋季粉碎还田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秋季,使用收割机对农田中的新鲜水稻秸秆进行田间直接粉碎,粉碎后的碎片段长3

10cm,边粉碎边撒铺于田间地表,并确保撒铺均匀,形成还田秸秆;将低温秸秆微生物腐熟剂和氮肥撒铺于还田秸秆之上;对土地进行翻耕,使腐熟剂完全被土壤覆盖,保持耕翻深度在15

20cm;第二年,在翻耕后的农田土壤中种植水稻,并使用常规肥料,即可。该专利技术采用的腐熟剂为低温秸秆微生物腐熟剂,该腐熟剂由以下成分组成:混合微生物菌剂、腐殖酸、猪粪和豆粕。为了提升冬季秸秆的分解率,该专利技术采用的混合微生物菌剂中加入了耐低温乳酸菌,可以在漫长的冬季缓慢的分解水稻秸秆,效果显著;由上述现有技术可知,在秸秆进行还田的过程中,尤其是东北地区水稻秸秆的还田,需要将秸秆与微生物腐熟剂或者其他肥料与秸秆均匀充分混合,但是,现有技术中对于发酵液或者腐熟剂等微生物处理液与秸秆的混合过程中,难以实现均匀混合的效果,进而导致混合以及发酵过程中的不同位置的秸秆的发酵进度不一、整体粉碎秸秆效果不全面的问题,由于秸秆表面相对粗糙,比较容易吸附液体,使得粉碎后占有发酵液的秸秆的搅拌均匀难度高,为保证秸秆的发酵效果,需要大量的秸秆发酵液,造成发酵液浪费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发酵的水稻秸秆还田装置,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发酵液与秸秆难以充分接触混合,发酵过程中的不同位置的秸秆的发酵进度不一、整体粉碎秸秆效果不全面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微生物发酵的水稻秸秆还田装置,包括:机体和顶部罩体,所述顶部罩体固定安置在所述机体的顶端,且呈倾斜状态,所述顶部罩体较高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机体的中部开设有落料槽,所述落料槽中设置有搅动机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支撑在所述机体的底端,用于垫高所述机体;进料底板,所述进料底板固定安置在所述顶部罩体的内腔底端,其外端延伸至所述顶部罩体的外侧;发酵液供给组件,所述发酵液供给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顶部罩体的外壁上;秸秆处理机构,所述秸秆处理机构设置在所述进料口中,并与所述发酵液供给组
件相连接,所述秸秆处理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平整组件和发酵液释放组件;秸秆粉碎机构,所述秸秆粉碎机构设置在所述顶部罩体的内腔中,并位于所述落料槽的顶端;送料板,所述送料板的一端位于所述落料槽的内腔中,所述送料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机体的外侧。
[000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液供给组件包括:发酵液存储箱,所述发酵液存储箱固定安置在所述顶部罩体一侧的外壁上,所述发酵液存储箱的顶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锁紧有密封盖;所述发酵液存储箱的顶端还设置有增压设备,用于对密封的发酵存储箱进行增压。
[000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为长条形,其中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顶部罩体的内腔中;旋转盘,所述旋转盘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安置在所述驱动箱的内腔中,所述旋转盘还与所述平整组件相连接;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其中一段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旋转盘的外壁上,其连接点与所述旋转盘为偏心状态;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置在所述顶部罩体的内腔中,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为非自锁电机。
[000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平整组件包括:第一主轴,两个所述第一主轴分别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安置在所述驱动箱的一侧,并位于所述顶部罩体的内腔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旋转盘通过联轴器锁紧;带轮,多个所述带轮分别等间距的套设在所述第一主轴的外壁外侧,相邻两个所述带轮之间形成喷淋间隙;平整带,所述平整带套设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主轴上的带轮外侧;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箱中,其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另一所述第一主轴锁紧,所述第二电机为非自锁电机。
[0008]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液释放组件包括:水路分配器,所述水路分配器固定安置在所述驱动箱上,并位于多条所述平整带的内侧中部;喷淋管件,多个所述喷淋管件固定安置在所述水路分配器的底端,所述喷淋管件的底端设置有多个喷淋口,每一所述喷淋口均与所述喷淋间隙的位置相对应;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于所述驱动箱,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水路分配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于限位槽,并延伸至所述机体顶部罩体的外侧。
[000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管件的两端分别呈弯折或弧形状态,其弯折或弧形端部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口。
[001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秸秆粉碎机构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安置在所述顶部罩体的内腔内壁上,并与所述驱动组件同侧布置,所述第三电机位于进料底板较低一侧端部的上方;第二主轴,所述第二主轴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安置在所述顶部罩体的内腔中,并通过联轴器锁紧在所述第三电机的驱动端上;切割刀,多个所述切割刀等距套设在所述第二主轴的外壁外侧,每一所述切割刀均与所述平整带的位置相对应。
[001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发酵的水稻秸秆还田装置,还包括秸秆平整按压机构,所述秸秆平整按压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安置在所述驱动箱的顶端,所述驱动箱的旋转端设置有旋转轴;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分别通过铰座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顶部罩体的内腔顶端和支撑板中远离旋转轴一端的端面上。
[001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搅动机构包括: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固定安置在所述机体的内腔中;转杆,多个所述转杆分别可转动的安置在所述落料槽中,每一所述转杆的外壁上均安置有多个搅动片,多个所述转杆的设置高度不同,所述转杆的端部通过齿轮或皮带与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001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液供给组件与所述连接管上还设置有:进液件,所述进液件固定安置在所述连接管的外端上,所述进液件中部设置有进液孔,进液孔中设置有一凸起;对接件,所述对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发酵液存储箱的内腔底端,并与所述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对接件的底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对接件的内腔中设置有封堵球,所述封堵球紧密抵接在所述通孔上。
[001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微生物发酵的水稻秸秆还田装置,包括机体和顶部罩体,其中顶部罩体中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用于将需要进行处理的成捆的水稻秸秆的放置,当水稻秸秆放置到设备中后,能够在进料底板的滑动作用下滑向装置的内部,并优先与秸秆处理机构进行接触,当秸秆到达秸秆处理机构的位置后,秸秆处理机构开始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生物发酵的水稻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顶部罩体,所述顶部罩体固定安置在所述机体的顶端,且呈倾斜状态,所述顶部罩体较高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机体的中部开设有落料槽,所述落料槽中设置有搅动机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支撑在所述机体的底端,用于垫高所述机体;进料底板,所述进料底板固定安置在所述顶部罩体的内腔底端,其外端延伸至所述顶部罩体的外侧;发酵液供给组件,所述发酵液供给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顶部罩体的外壁上;秸秆处理机构,所述秸秆处理机构设置在所述进料口中,并与所述发酵液供给组件相连接,所述秸秆处理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平整组件和发酵液释放组件;秸秆粉碎机构,所述秸秆粉碎机构设置在所述顶部罩体的内腔中,并位于所述落料槽的顶端;送料板,所述送料板的一端位于所述落料槽的内腔中,所述送料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机体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发酵的水稻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液供给组件包括:发酵液存储箱,所述发酵液存储箱固定安置在所述顶部罩体一侧的外壁上,所述发酵液存储箱的顶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锁紧有密封盖;所述发酵液存储箱的顶端还设置有增压设备,用于对密封的发酵存储箱进行增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发酵的水稻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为长条形,其中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顶部罩体的内腔中;旋转盘,所述旋转盘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安置在所述驱动箱的内腔中,所述旋转盘还与所述平整组件相连接;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其中一段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旋转盘的外壁上,其连接点与所述旋转盘为偏心状态;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置在所述顶部罩体的内腔中,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为非自锁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发酵的水稻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整组件包括:第一主轴,两个所述第一主轴分别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安置在所述驱动箱的一侧,并位于所述顶部罩体的内腔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旋转盘通过联轴器锁紧;带轮,多个所述带轮分别等间距的套设在所述第一主轴的外壁外侧,相邻两个所述带轮之间形成喷淋间隙;平整带,所述平整带套设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主轴上的带轮外侧;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箱中,其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另一所述第一主轴锁紧,所述第二电机为非自锁电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宪楠孙羽宋秋来王麒李希臣李琬王曼力张小明谭贺潘宇明刘义博陈阳任秀慧肖雨王峭然牛柏忠夏天舒洛育李梁孙兵王彤彤谢婷婷李智媛刘凯任洋王江旭赵杨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