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宏涛专利>正文

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124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测量装置包括主体容器,在主体容器内设置有病灶模拟壳体,在病灶模拟壳体上分布有若干辐射剂量计,在病灶模拟壳体内设置有球囊,在病灶模拟壳体上设置有剂量计通道,剂量计通道一端伸至病灶模拟壳体的中心位置,另一端伸至主体容器外,在球囊上连通有进药管和出药管,在病灶模拟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直接测量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剂量,结果客观真实,无需预知给予患者的放射性核素的总活度或总量,解决了给药过程中核素丢失的问题,可模拟病灶所在器官对核素的不同代谢速度,使剂量测量更符合实际同时更准确。同时更准确。同时更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射性药物代谢测量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放射性核素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碘

131核素治疗,肝癌的钇

90核素栓塞治疗等。此类治疗的机制均为通过口服或者血管内注射的方法,让核素在病灶区域聚集,靠放射性核素释放的射线杀伤病灶的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理论上讲局部射线的剂量与疗效和并发症直接相关。目前此类液体核素治疗疾病的方法尚无法准确评价病灶周边的辐射剂量。病灶的辐射剂量仅仅是靠计算的方法得到。此计算的方法有如下缺点:1.计算时必须要准确知道给患者口服或者注射的放射性核素的总活度;2.必须知道病灶所在器官对核素的代谢速度;3.核素不可能全部到达靶病灶,肯定有丢失,计算时无法准确考虑丢失的量;4.无法体现靶病灶的准确二维、三维剂量分布;5.无法评价危及器官剂量;6.无法精确预测疗效和并发症。因此剂量的不准确经常导致治疗病情的复发或者出现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以解决现在病灶的辐射剂量通过计算得到,无法得到准确剂量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包括主体容器,在所述主体容器内设置有病灶模拟壳体,在所述病灶模拟壳体上分布有若干辐射剂量计,在所述病灶模拟壳体内设置有球囊,在所述病灶模拟壳体上设置有剂量计通道,所述剂量计通道一端伸至所述病灶模拟壳体的中心位置,另一端伸至所述主体容器外,在所述球囊上连通有进药管和出药管,在所述病灶模拟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0005]在所述主体容器内设置有纯水对比球,在所述纯水对比球内填充有纯水。
[0006]在所述进药管、出药管、进水管以及出水管上设置有调节开关。
[0007]所述主体容器为圆桶状,在所述主体容器内填充有组织等效材料。
[0008]所述病灶模拟壳体由两个半球壳结构对合形成,所述病灶模拟壳体由硬质的组织等效材料制成。
[0009]所述辐射剂量计绕所述病灶模拟壳体的中心均匀分布。
[0010]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a.准备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包括主体容器、病灶模拟壳体和球囊,使用时球囊位于病灶模拟壳体内,病灶模拟壳体位于主体容器内,在病灶模拟壳体上分布有若干辐射剂量计,在病灶模拟壳体上设置有剂量计通道,剂量计通道一端伸至病灶模拟壳体的中心位置,另一端穿过主
体容器的侧壁伸至主体容器外,在球囊上连通有进药管和出药管,在病灶模拟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0012]b.将辐射剂量计经过退火处理后固定在病灶模拟壳体的内壁上,然后将病灶模拟壳体放置在主体容器的中心位置。
[0013]c.通过进药管向球囊内注入放射性溶液及与肿瘤密度相同的液体的混合液体,注满后关闭进药管,并在进药管的端口连接装有盐水的输液器。
[0014]d.将辐射剂量计沿剂量计通道放入球囊的中心。
[0015]e.对装置整体进行CT扫描,确定各部分的密度和相对位置关系,如不符合要求则进行微调。
[0016]f.开始测量,根据不同患者或者不同肿瘤对放射性溶液的代谢速度调整进药管上输液器的速度,同时打开出药管上的调节开关保证球囊内的压力平衡。
[0017]g测量一段时间后,将辐射剂量计取出,得到并记录球囊相应位置的辐射剂量。
[0018]根据所要模拟的肿瘤的大小选择相应尺寸的病灶模拟壳体。
[0019]通过进水管向病灶模拟壳体注入与肿瘤密度相同的液体,对球囊的大小进行微调。
[0020]同时,本专利技术可以结合申请人在先申请CN202110214053.3一同使用, CN202110214053.3为一种放射性粒子植入剂量体外测量装置及方法。本专利技术在经过上述的测量后,将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作为被测物固定在放射性粒子植入剂量体外测量装置的固定环中央,使用放射性粒子植入剂量体外测量装置测量模拟病灶的三维剂量分布。
[0021]本专利技术的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可在体外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的代谢情况,并通过测量得到准确的辐射剂量。本专利技术使用病灶模拟壳体模拟病灶,并使用球囊模拟肿瘤,可根据不同的病灶大小选择不同大小的病灶模拟壳体。本专利技术支持多种剂量计混合应用测量多个特定点的剂量,除了在病灶模拟壳体上分布有辐射剂量计,还通过剂量计通道将辐射剂量计布置在球囊的中心。本专利技术的球囊通过调节进药管和出药管的流速来模拟药物在肿瘤区的浓聚和代谢。通过纯水对比球作为基础来对比各部分在CT影像上的不同密度差异,为剂量探测的准确性提供进一步保证。
[0022]使用本专利技术后,具有以下优点:1.无需预知给予患者的放射性核素的总活度或总量。2. 可模拟病灶所在器官对核素的不同代谢速度,让剂量测量更符合实际同时更准确。3.可解决给药过程中核素丢失的问题,剂量探测是以实际到达病灶的核素为基础。4.应用辐射探测设备的软件可精确体现靶病灶的二维、三维剂量分布。5.可准确评估靶区周围危及器官剂量分布。6.改剂量计算为剂量探测,用剂量探测装置可直接测量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剂量,结果客观真实。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纵向剖视图。
[0025]图中:1、主体容器;2、病灶模拟壳体;3、辐射剂量计;4、球囊;5、剂量计通道;6、进药管;7、出药管;8、进水管;9、出水管;10、纯水对比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包括主体容器1,在主体容器1内设置有病灶模拟壳体2,在病灶模拟壳体2上分布有若干辐射剂量计3,在病灶模拟壳体2内设置有球囊4,在病灶模拟壳体2上设置有剂量计通道5,剂量计通道5一端伸至病灶模拟壳体2的中心位置,另一端伸至主体容器1外,在球囊4上连通有进药管6和出药管7,在病灶模拟壳体2上设置有进水管8和出水管9。
[0027]其中,主体容器1为圆桶状,在主体容器1内填充有组织等效材料,通过填充的组织等效材料将病灶模拟壳体2固定在主体容器1内部。
[0028]病灶模拟壳体2由两个半球壳结构对合形成,两个半球壳直接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接,对合后两个半球壳之间形成密封。病灶模拟壳体2有多个尺寸,且直径范围为2~10cm,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大小的病灶模拟壳体2。在病灶模拟壳体2的内壁上设有凹槽,辐射剂量计3安装在凹槽内。
[0029]剂量计通道5固定在主体容器1上且穿过主体容器1的侧壁延伸到外部,在病灶模拟壳体2上开有用于穿接剂量计通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容器,在所述主体容器内设置有病灶模拟壳体,在所述病灶模拟壳体上分布有若干辐射剂量计,在所述病灶模拟壳体内设置有球囊,在所述病灶模拟壳体上设置有剂量计通道,所述剂量计通道一端伸至所述病灶模拟壳体的中心位置,另一端伸至所述主体容器外,在所述球囊上连通有进药管和出药管,在所述病灶模拟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容器内设置有纯水对比球,在所述纯水对比球内填充有纯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药管、出药管、进水管以及出水管上设置有调节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容器为圆桶状,在所述主体容器内填充有组织等效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病灶模拟壳体由两个半球壳结构对合形成,所述病灶模拟壳体由硬质的组织等效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剂量计绕所述病灶模拟壳体的中心均匀分布。7.一种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模拟器官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辐射剂量测量装置,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涛
申请(专利权)人:张宏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