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洪光专利>正文

一种电力抢修用防电流干扰登高设备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101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抢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抢修用防电流干扰登高设备,包括提升机构、束位机构、承载机构以及传动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架设于拖车上的基座、安装在基座底端的底座。在第二直筒和第一直筒的内壁上开设向内凹陷的滑槽,配合第二直筒底部外侧的插杆对着第一直筒内壁滑槽的引导和约束,同时配合第三直筒底部外侧的插杆对第二直筒内壁滑槽的引导和约束,当组装后的承载机构整体安装在引导垫圈或者增压垫圈后,随着第三直筒和第二直筒的纵向提升,此时被固定的框体会带动维修人员进行竖向提升,从而能够满足维修人员在复杂地势内对掩埋的电线杆进行纵向攀爬提升,进而解决了现有梯形较大的吊机难以在复杂地势内进行作业的问题。进行作业的问题。进行作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抢修用防电流干扰登高设备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抢修
,具体为一种电力抢修用防电流干扰登高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系统是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整体,一旦发生电气事故将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而配电所的电压等级越高,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越大,轻则造成生产秩序混乱,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重则将破坏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身安全,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0003]但是受到各地区人员聚集程度影响,对较为偏远地区需要架设电线杆进行供电,而利用电线杆进行架设的输电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输电线之间需要均匀掩埋纵向分布的电线杆,当气候影响树木对电线杆上的输电线进行冲击时,很容易会导致被电线杆架设的输电线发生故障,而传统依附于电线杆进行攀爬的登高设备很容易会让维修人员发生触电事故,而采用吊机进行攀高会受到地势的影响,作业强度较大。
[0004]根据上述所示,针对不同地区架设的电线杆,如何提高维修人员在复杂地势内沿着电线杆进行安全性攀爬,以达到维修故障输电线的目的,即为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力抢修用防电流干扰登高设备,包括提升机构、束位机构、承载机构以及传动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架设于拖车上的基座、安装在基座底端的底座、贯穿至底座底部孔洞内的螺杆、活动安装在底座外部机座上的机箱外壳、安装在底座顶部凹孔中的伸缩组件、安装在伸缩组件上的引导垫圈和增压垫圈、连接在引导垫圈和增压垫圈上的两个弧形垫板以及连接在两个弧形垫板内的固定螺母,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纵向分布且安装在底座上的第一直筒、活动安装在第一直筒内侧的第二直筒以及活动安装在第二直筒内侧的第三直筒,所述束位机构包括安装在增压垫圈上的母杆、活动安装在母杆底端的芯杆、安装在底座上的子杆、分别连接于母杆、芯杆和子杆上的三个绝缘夹具、活动连接于绝缘夹具外部的外罩以及螺纹连接在绝缘夹具和外罩内的定位螺母,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可活动安装在引导垫圈或增压垫圈上的负重拉杆以及安装在负重拉杆底部的框体,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底座外侧基座内的驱动组件、安装在基座外部横孔中的轴套、活动安装在底座内部且位于驱动组件外的两个限位端管、安装在底座内腔中部且贯穿至伸缩组件内的主支架和副支架、活动安装在主支架和副支架顶端的齿轮件以及传动于齿轮件两端的竖链。
[0007]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且底座的外部涂抹有绝缘漆层,所述底座外基座的顶部开设有适配夹持于机箱外壳底部滑块的横槽。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将底座采用不锈钢制成,此时底座可以为竖向提升的第一直筒、第二直筒和第三直筒提供足够的纵向支撑力,同时结合底座外部开设的半圆形凹槽对电线杆的纵向对接,从而能够使得该装置可沿着电线杆进行稳定的竖向提升。
[0009]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直筒、第二直筒和第三直筒的内部开设有中空的腔道,所述第二直筒和第三直筒的外部开设有纵向分布的槽孔,且第一直筒、第二直筒和第三直筒的内壁上均开设有传动于齿轮件的齿条。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第一直筒、第二直筒和第三直筒的内壁开设交错分布的齿条,同时在第二直筒和第三直筒的内壁开设滑槽,并结合第二直筒和第三直筒外部开设纵向槽口对齿条的引导,在第二直筒和第三直筒外插杆对滑槽的引导作用下,从而能够使得该装置提升后的稳定。
[0011]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引导垫圈和增压垫圈顶部的一侧均开设有适配于弧形垫板的凹孔,且引导垫圈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引导芯杆的弧形槽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引导垫圈和增压垫圈的顶部均开设可适配夹持于弧形垫板的凹孔,当不同身高的维修人员进行使用时,此时组装的承载机构即可选择安装在引导垫圈或增压垫圈上,从而方便维修人员的正常作业。
[0013]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母杆、芯杆和子杆的内径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且母杆、芯杆和子杆的外部均涂抹有绝缘漆面,所述绝缘夹具整体呈Y字形,且绝缘夹具外端的半圆形环扣与外罩结构相同,用于对电线杆进行纵向束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母杆、芯杆和子杆的顶部分别安装三个绝缘夹具和待组装的三个外罩,配合三组绝缘夹具和外罩对着电线杆外部的竖向夹持和引导,当第一直筒和第二直筒竖向提升后,三组绝缘夹具和外罩即可为伸缩组件整体提供安全性约束。
[0015]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负重拉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绝缘的橡胶套管,所述框体的外部包裹有橡胶外层,且橡胶套管的底部连接在橡胶外层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框体的外部包裹绝缘的橡胶外层,同时在负重拉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橡胶套管,当承载机构整体竖向提升时,此时位于框体内侧的维修人员即可得到防触电保护。
[0017]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是由电机和轴杆组成,且轴杆的两端开设有两个齿轮盘,所述齿轮件整体呈十字形,所述齿轮件的两端开设有齿轮,且齿轮外端的两个端头分别贯穿至主支架和副支架顶部的圆形套圈。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驱动组件内轴杆的两端开设齿轮盘,同时在齿轮件的两端开设齿轮,结合轴杆两端齿轮盘对齿轮件两端齿轮的对称分布,同时配合两个竖链对齿轮盘和齿轮的传动,在主支架和副支架对轴杆和齿轮件的纵向约束作用下,此时齿轮件会分别传动第一直筒、第二直筒以及第三直筒内壁的齿条进行竖向提升。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根据电线杆掩埋的状态来设置纵向伸缩的第一直筒、第二直筒和第三直筒,并在第一直筒、第二直筒和第三直筒的内壁均开设可对齿轮件进行传动伸展的齿条,且在第二直筒和第一直筒的内壁上开设向内凹陷的滑槽,配合第二直筒底部外侧的插杆对着第一直筒内壁滑槽的引导和约束,同时配合第三直筒底部外侧的插杆对第二直筒内
壁滑槽的引导和约束,当组装后的承载机构整体安装在引导垫圈或者增压垫圈后,随着第三直筒和第二直筒的纵向提升,此时被固定的框体会带动维修人员进行竖向提升,从而能够满足维修人员在复杂地势内对掩埋的电线杆进行纵向攀爬提升,进而解决了现有梯形较大的吊机难以在复杂地势内进行作业的问题。
[0020] 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直筒的顶端和第三直筒的顶端分别安装呈纵向分布的引导垫圈和增压垫圈,并在引导垫圈的内部开设弧形槽孔,并在增压垫圈和底座之间安装可纵向伸缩的母杆、芯杆和子杆,同时在母杆、芯杆和子杆的顶部分别安装三个涂抹有绝缘漆面的绝缘夹具,当绝缘夹具内侧凹槽对着电线杆的外部进行竖向夹持时,配合三个外罩和多个定位螺母对绝缘夹具的横向对接,从而能够使得该装置纵向提升期间可以降低外界风力的作用,进而避免该装置提升后受风鼓吹而发生意外侧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抢修用防电流干扰登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机构(100)、束位机构(200)、承载机构(300)以及传动机构(400);所述提升机构(100)包括架设于拖车上的基座(110)、安装在基座(110)底端的底座(120)、贯穿至底座(120)底部孔洞内的螺杆(130)、活动安装在底座(120)外部机座上的机箱外壳(140)、安装在底座(120)顶部凹孔中的伸缩组件(150)、安装在伸缩组件(150)上的引导垫圈(160)和增压垫圈(170)、连接在引导垫圈(160)和增压垫圈(170)上的两个弧形垫板(180)以及连接在两个弧形垫板(180)内的固定螺母(190);所述伸缩组件(150)包括纵向分布且安装在底座(120)上的第一直筒(151)、活动安装在第一直筒(151)内侧的第二直筒(152)以及活动安装在第二直筒(152)内侧的第三直筒(153),所述承载机构(300)活动安装在提升机构(100)上,包括可活动安装在引导垫圈(160)或增压垫圈(170)上的负重拉杆(310)以及安装在负重拉杆(310)底部的框体(320);所述传动机构(400)安装在提升机构(100)内,包括安装在底座(120)外侧基座内的驱动组件(410)、安装在基座外部横孔中的轴套(420)、活动安装在底座(120)内部且位于驱动组件(410)外的两个限位端管(430)、安装在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洪光
申请(专利权)人:董洪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