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注塑用改性聚丙烯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088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PP注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注塑用改性聚丙烯材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聚丙烯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注塑用改性聚丙烯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PP注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注塑用改性聚丙烯材料。

技术介绍

[0002]以聚丙烯作为主要材料进行注塑,针对带有抽芯结构或脱模深度较大的注塑部件,通常需要设置脱模角度为1
°‑2°
左右,而对于表面有蚀纹的注塑部件需要进一步增大脱模角度,深度每增加0.25mm时,脱模角度增加约1
°
脱模角度。然而,针对部分脱模部件而言,其可设置的最大脱模角度较小,且脱模深度较大,在脱模时存在严重的粘模问题。
[0003]具体地,目前采用增强聚丙烯材料注塑脱模角度小于1
°
、且脱模深度大于50mm的带有抽芯结构、没有冷却水道的部件,靠近抽芯底部的材料在脱模时被损坏,且底部表面损坏面积可高达100%。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处理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改进注塑模具结构,加大脱模角度或减小脱模深度,但显然该方法并不能满足对脱模角度和脱模深度要求较高的部件的生产需求;

增加冷却时间,可缓解粘模的情况,但并不能较大程度地杜绝材料粘模,还降低了生产效率。
[0004]从实际注塑生产的角度出发,针对可脱模角度小、脱模深度大、抽芯机构内没有冷却水道的部件,现有的聚丙烯注塑材料及注塑方法并没有有效地解决材料粘模的问题,导致材料表面出现创口,即部件表面的缺陷孔洞较多,部件与外部介质的接触面积增大,导致外界小分子物质更易侵入材料内部,进而影响部件材料性能和使用寿命等。
[0005]因此,现急需一种易脱模的增强聚丙烯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脱模角度小于1
°
、脱模深度大于50mm,且有较高强度要求和阻燃要求的聚丙烯注塑部件,尤其是含有抽芯结构的部件,现有的增强聚丙烯材料在注塑脱模时,极易粘连于模具表面,其中,难以设置冷却水道的抽芯结构部件的粘模问题更为严重,造成产品不达标,且通过改进注塑工艺并不能很好地改善此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注塑用改性聚丙烯材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聚丙烯30

50份、玄武岩纤维20

40份、抗氧剂0.5

1.5份、复合成膜剂2.2

7份、阻燃母粒15

30份、相容剂3

8份以及色母0.5

2份。
[0010]优选地,按质量份数计,所述复合成膜剂包括十八烷基二乙醇胺0.3

1份、芥酸酰胺0.5

2份、丙烯酸二氢二环戊二烯酯0.2

1份、小分子羟基硅油0.2

0.5份、极性PE蜡1

2份以及蒙旦蜡0.3

0.8份。
[0011]优选地,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40份、玄武岩纤维30份,抗氧剂1份、十八烷基二乙醇胺0.6份、芥酸酰胺1份、丙烯酸二氢二环戊二烯酯0.6份、小分子羟基硅油0.35份、极
性PE蜡1.5份、蒙旦蜡0.5份、阻燃母粒22份、相容剂5.5份以及色母1.5份。
[0012]优选地,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35份、玄武岩纤维37份,抗氧剂0.875份、十八烷基二乙醇胺0.6份、芥酸酰胺1份、丙烯酸二氢二环戊二烯酯0.6份、小分子羟基硅油0.35份、极性PE蜡1份、蒙旦蜡0.7份、阻燃母粒20份、相容剂5.5份以及色母1.5份。
[0013]优选地,所述聚丙烯包括均聚丙烯和嵌段共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优选地,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抗氧剂包括20

60%主抗氧剂和40

80%辅抗氧剂。
[0015]优选地,所述主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所述辅抗氧剂为包含亚磷酸基团的酯类或盐类抗氧剂。
[0016]优选地,所述阻燃剂为膨胀型无卤阻燃剂。
[0017]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的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注塑用改性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S1按质量称取原料;
[0019]S2将聚丙烯、抗氧剂、阻燃母粒、相容剂、色母置于高速混合器中,干混,得到初混物;
[0020]S3将复合成膜剂原料置于溶剂中混匀,蒸馏干燥,得到粒状复合成膜剂;
[0021]S4将复合成膜剂混入初混物中,二次干混;
[0022]S5将二次干混得到的原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后挤出并浸渍玄武岩纤维,冷却造粒;其中,熔融过程包括多段加热,加热温度分别为190

230℃。
[0023]本专利技术的作用机理和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注塑材料进行改进,以降低材料粘模性,使聚丙烯材料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易成型脱模。具体地,聚丙烯材料中包括复合成膜剂,复合成膜剂包括十八烷基二乙醇胺、芥酸酰胺、丙烯酸二氢二环戊二烯酯、小分子羟基硅油、极性PE蜡以及蒙旦蜡,复合成膜剂中的原料组分均为极性小分子物质,与非极性的聚丙烯不相容,且分子量较小,因而可在注塑过程中迅速迁移至部件表面,形成一层可将材料与模具隔离开的润滑膜,减少材料与模具表面之间的直接接触和摩擦,且具有润滑作用,可极大程度改善材料粘模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1中的注塑脱模后模具粘模情况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2为实施例1中的注塑脱模后模具底部的实物图;
[0027]图3为对比例1中的注塑脱模后模具粘模情况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4为对比例1中的注塑脱模后模具底部的实物图。
[0029]附图标识:1

模具,2

注塑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31]第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注塑用改性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
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聚丙烯30

50份、玄武岩纤维20

40份、抗氧剂0.5

1.5份、复合成膜剂2.2

7份、阻燃母粒15

30份、相容剂3

8份以及色母0.5

2份。
[0032]其中,按质量份数计,复合成膜剂包括十八烷基二乙醇胺0.3

1份、芥酸酰胺0.5

2份、丙烯酸二氢二环戊二烯酯0.2

1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注塑用改性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注塑用改性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所述复合成膜剂包括十八烷基二乙醇胺0.3

1份、芥酸酰胺0.5

2份、丙烯酸二氢二环戊二烯酯0.2

1份、小分子羟基硅油0.2

0.5份、极性PE蜡1

2份以及蒙旦蜡0.3

0.8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注塑用改性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40份、玄武岩纤维30份,抗氧剂1份、十八烷基二乙醇胺0.6份、芥酸酰胺1份、丙烯酸二氢二环戊二烯酯0.6份、小分子羟基硅油0.35份、极性PE蜡1.5份、蒙旦蜡0.5份、阻燃母粒22份、相容剂5.5份以及色母1.5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注塑用改性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35份、玄武岩纤维37份,抗氧剂0.875份、十八烷基二乙醇胺0.6份、芥酸酰胺1份、丙烯酸二氢二环戊二烯酯0.6份、小分子羟基硅油0.35份、PE蜡1份、蒙旦蜡0.7份、阻燃母粒20份、相容剂5.5份以及色母1.5份。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福舒秀均胡敢锋刘毅烽潘宜清章金燕方胥岩窦睿邓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合联玄武岩纤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