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5086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海洋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降尿酸的海洋药食两用的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荷叶10~20份、丝瓜络10~20份、海参1~5份、生地5~15份、山药5~15份、白茅根5~15份、芦根5~15份、桔梗1~5份、桑叶1~5份、金银花5~15份、菊花5~15份、陈皮5~15份、昆布5~15份、玉米须5~15份和甘草5~15份。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用于降尿酸药物、保健品或饮品中。该中药组合物为药食两用,长期服用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并且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发现,该中药组合物的降尿酸效果甚至优于临床西药苯溴马隆。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降尿酸的海洋药食两用的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且年轻化趋势。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的关键危险因素,也与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因此,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尿酸西药来维持尿酸处于正常水平。然而,长期使用降尿酸药物成本较高且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腹泻,肠胃不适等症状,甚至会造成肝肾功能损害。例如市面常用降尿酸药物苯溴马隆,能促进尿酸排泄,但停药后易复发,长期服用还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及产生肾脏、肝脏毒性,造成肝肾功能损害。
[0003]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关系密切,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是诱发痛风病症的最主要因素,没有痛风发作的高尿酸血症称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中医学中有“痛风”病名,历代医家有所论述,元
·
朱丹溪《格致余论》列痛风专篇:“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
……
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明
·
张景岳《景岳全书》中认为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清
·/>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
……
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中医认为痛风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为本,湿浊为标,多因素体脾肾亏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清阳不升,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0004]中医药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有着大量的临床实践,并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诊治手段,在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减少复发、降低不良反应率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本专利技术在中医药临床经验方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结合海洋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在中药组合物中添加海洋中药组分,从而开发一种药食同源的具有优异降尿酸功效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中药组合物为药食两用,长期服用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并且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发现,该中药组合物的降尿酸效果甚至优于临床西药苯溴马隆。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本专利技术保护一种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组分:荷叶、丝瓜络、海参、生地、山药、白茅根、芦根、桔梗、桑叶、金银花、菊花、陈皮、昆布、玉米须和甘草。该中药组合物包含海洋来源的中药材,其中,海参和昆布2味药材是山东省特色海洋药食两用中药资源,芦根和白茅根2味药材是滨海滩涂地上生长的海洋中药资源,收录于《中华海洋本草》。
[0008]进一步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荷叶10~20份、丝瓜络10~20份、海参1~5份、生地5~15份、山药5~15份、白茅根5~15份、芦根5~15份、桔梗1~5份、桑叶1~5份、金银花5~15份、菊花5~15份、陈皮5~15份、昆布5~15份、玉米须5~15份和甘草5~15份。
[0009]进一步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
[0010]荷叶12~18份、丝瓜络13~17份、海参2~4份、生地8~12份、山药7~13份、白茅根8~12份、芦根7~13份、桔梗2~4份、桑叶2~4份、金银花8~12份、菊花7~13份、陈皮8~12份、昆布7~13份、玉米须8~12份和甘草7~13份。
[0011]进一步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
[0012]荷叶15份、丝瓜络15份、海参3份、生地10份、山药10份、白茅根10份、芦根10份、桔梗3份、桑叶3份、金银花10份、菊花10份、陈皮10份、昆布10份、玉米须10份和甘草10份。
[0013]上述中药组合物配方以荷叶、丝瓜络为君,荷叶升发清阳,针对痛风高尿酸血症清阳不升、酿生湿浊的主要病理机制进行调和,丝瓜络活血通络,可缓解痛风之痹痛拘挛等主症,二药共为君药,针对主要病机和主症进行治疗;海参、生地、山药、白茅根、芦根为臣药,海参、生地、山药味甘,可以补益脾肾,针对本病脾肾不足之本虚;白茅根、芦根利尿降浊,可助君药荷叶针对痛风高尿酸血症清阳不升、酿生湿浊的主要病理机制进行调和;桔梗为舟楫之药,与桑叶、金银花、菊花等性轻清,共主升发,助君药升发清阳;陈皮健脾化痰浊,昆布可以消痰利水,玉米须利尿消肿,治疗湿浊等标实之证,共为佐助之药;同时陈皮性温,可制约方中寒药之苦寒或甘寒之性,防止苦寒败胃,是为佐制;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0014]全方诸药合用,针对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本虚标实,清阳不升、酿生湿浊的病因病机,升清降浊,补虚祛湿,标本同治,可起到健脾益肾,升发清阳,利尿降浊,通络止痛之功效,以降低血中高尿酸,缓解痛风症状。
[0015]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各原料组分,按照料液比1:(8~12)与水混合后煎煮数次,每次加水量逐渐减少,每次煎煮时间27~33min,浓缩得到生药量为0.8~1.2g/mL的提取液。此处的生药量为浓度概念,比如1g/ml的生药量,是指从1g药材提取出来的药液,浓缩至1ml,即得到1g/ml的提取液。
[0016]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料液比1:10将中药组合物与水混合,煎煮两次,两次的用水体积比例为6:4,每次煎煮30min,浓缩成生药量为1g/mL的中药提取液。
[0017]本专利技术又保护上述中药组合物或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降尿酸药物中的应用。具体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或缓解高尿酸血症。
[0018]本专利技术又保护一种降尿酸的药物制剂,包括活性成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活性成分为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或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
[0019]进一步的,所述药物制剂为片剂、汤剂、溶液剂、丸剂、颗粒剂和散剂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0020]本专利技术还保护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或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具有降尿酸功效的保健品或饮品中的应用。
[0021]由该中药组合物配方制备的各类保健品或饮品制剂,包括固体饮料、液体饮料、口服液或片剂等形式,作为痛风疾病相关的辅助治疗。例如饮品形式可以为50ml/瓶,即中药组合物提取完成后,向得到的中药提取液中加入调味剂等,浓缩形成饮料产品。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通过分析高尿酸症临床中医病理机制,挖掘历代海洋中药复方,结合临床经验方,研发了一种降尿酸海洋药食两用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缓解高尿酸症以及长期服用西药产生的副作用;该中药组合物配方经过动物实验评价和临床实验,证实其降尿酸效果显著,效果优于临床西药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组分:荷叶、丝瓜络、海参、生地、山药、白茅根、芦根、桔梗、桑叶、金银花、菊花、陈皮、昆布、玉米须和甘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荷叶10~20份、丝瓜络10~20份、海参1~5份、生地5~15份、山药5~15份、白茅根5~15份、芦根5~15份、桔梗1~5份、桑叶1~5份、金银花5~15份、菊花5~15份、陈皮5~15份、昆布5~15份、玉米须5~15份和甘草5~15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荷叶12~18份、丝瓜络13~17份、海参2~4份、生地8~12份、山药7~13份、白茅根8~12份、芦根7~13份、桔梗2~4份、桑叶2~4份、金银花8~12份、菊花7~13份、陈皮8~12份、昆布7~13份、玉米须8~12份和甘草7~13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荷叶15份、丝瓜络15份、海参3份、生地10份、山药10份、白茅根10份、芦根10份、桔梗3份、桑叶3份、金银花10份、菊花10份、陈皮10份、昆布10份、玉米须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先军绪扩李秀雪任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