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视镜片和框架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99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视镜片和框架眼镜,中央设有全矫光学区,其外设有多个离焦光学区;全矫光学区由奇数条形状相同的全矫光学区边线围成,离焦光学区由两条离焦光学区边线围成,一条离焦光学区边线与围成全矫光学区的一条全矫光学区边线重合,另一条离焦光学区边线呈向外侧凸出的弧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特定形状离焦区的分布和离焦量的大小定制,可提高青少年近视防控效果,适合临床上的推广应用;特定形状离焦区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佩戴者的舒适度,降低眩晕概率。降低眩晕概率。降低眩晕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视镜片和框架眼镜


[0001]本技术属于近视防控
,尤其是涉及一种近视镜片和框架眼镜。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常用的用于近视防控的离焦软性隐形眼镜设计有同心环或双焦镜片设计两种形式。两种设计都兼顾中央视力及改变周边视网膜成像,同心环镜片设计包括交替远近距离校正和ADD附加区域,以提供两个焦平面或同时考虑远视力校正和周边视网膜近视离焦,这种设计兼顾良好的远近视力,同时在远距离和近距离视物时同时能改变视网膜的离焦。渐进式镜片设计结合了曲率的渐变,提供了一个远距离矫正的中心区域,曲率逐步改变,ADD附加在镜子的周边区域。该设计旨在提供清晰的中心视觉的同时在远距离和近距离视物时诱导周边视网膜近视离焦。离焦框架眼镜及离焦隐形眼镜对于矫正近视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离焦量的位置设置及离焦量的大小若不当,则容易造成佩戴者的眩晕感。
[0003]如CN213482596U,通过指数分布的离焦量形成的环形离焦区,可提高青少年近视防控效果,也能够增加佩戴舒适感。
[0004]最新的研究显示,眼底视网膜为非对称分布,且鼻上方的离焦与眼轴控制显著相关,因此离焦的个性化区域分布对于改善离焦镜片配戴的舒适度及提高近视防控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近视镜片和框架眼镜。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近视镜片,中央设有全矫光学区,其外设有多个离焦光学区;
[0007]全矫光学区由奇数条形状相同的全矫光学区边线围成,一个离焦光学区由两条离焦光学区边线围成,一条离焦光学区边线与围成全矫光学区的一条全矫光学区边线重合,另一条离焦光学区边线呈向外侧凸出的弧线。
[0008]优选地,全矫光学区边线为直线或向外凸出的弧线。
[0009]优选地,全矫光学区边线包括三条。
[0010]优选地,全矫光学区呈洛勒三角形状。
[0011]优选地,外侧离焦光学区边线为半圆。
[0012]优选地,离焦光学区为弧面型凸起,离焦光学区最大离焦量Y为+3~+5.5D。
[0013]优选地,离焦光学区中央凸起,离焦量最大,边缘平滑过渡与镜面其他处相接。
[0014]优选地,离焦光学区位于离焦环形区,离焦环形区离焦量呈渐变分布,沿径线方向离焦量Y值为离焦量,R为镜片中心到全矫光学区相邻两个边线相交处顶点的距离。
[0015]一种框架眼镜,包括镜框和与镜框连接的近视镜片。
[0016]优选地,靠近鼻侧离焦分布少。
[0017]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特定形状离焦区的分布和离焦量的大小定制,可提高青少年近视防控效果,适合临床上的推广应用;特定形状离焦区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佩戴者的舒适度,降低眩晕概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近视离焦形态对近视眼轴控制的影响;
[0024]图中:
[0025]1、全矫光学区2、离焦光学区21、离焦光学区边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出说明。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近视镜片,在CN213482596U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高其近视防控效果,并能够提高佩戴舒适度。近视镜片中央设有全矫光学区,全矫光学区内接圆直径为6

9mm,其外设有多个离焦光学区,多个离焦光学区相互连接,围成所述全矫光学区。全矫光学区由奇数条形状相同的全矫光学区边线围成,全矫光学区边线为直线或向外凸出的弧线,奇数条边的设置。全矫光学区可以包括3条边,具体可以为3条直线围成的三角形,或为3条向外凸出的弧线围成的洛勒三角形(Reuleauxtriangle)。
[0028]离焦光学区由两条离焦光学区边线围成,一条离焦光学区边线与围成全矫光学区的一条全矫光学区边线重合,另一条离焦光学区边线呈向外侧凸出的弧线,具体可为半圆形或月牙形,如图1

3所示,离焦光学区数量与全矫光学区边线数量相同。当全矫光学区边线为直线时,全矫光学区边线可为外侧离焦光学区边线所在圆的弦,当离焦光学区为半圆形时效果最佳。当全矫光学区边线为弧线时,外侧离焦光学区边线可为优弧、劣弧或半圆,当其为半圆时效果最佳。
[0029]离焦光学区为弧面型凸起,如图4

5所示,离焦光学区最大离焦量Y为+3~+5.5D,离焦光学区中央凸起,离焦量最大,边缘平滑过渡与镜面其他处相接;或者,离焦光学区位于离焦环形区,离焦环形区离焦量呈指数分布,半高值为Y=n
×
e
x
,x=0.4mm,n为常数,范围是[1,1.85],或沿径线方向离焦量Y值为离焦量,R为镜片中心到全矫光学区相邻两个边线相交处顶点的距离。
[0030]如图6显示的是近视离焦形态对近视眼轴控制的影响(横轴0点为角膜中央,X轴代表角膜从中央往周边延伸,X值越大,代表离角膜中心越远;Y轴为近视离焦量,Y值越大,则离焦量越大),通过对离焦位置和分布对近视控制的影响分析,离焦位置靠近中央,离焦变化快,近视控制更好;A、B曲线为两种不一样的离焦分布设计,A曲线离焦变化速率更快(更陡),临床试验证明A曲线所描述的离焦分布有更好的近视控制效果。
[0031]本技术还公开一种框架眼镜,包括镜框和与镜框连接的近视镜片,可采用上
述近视镜片。镜片上设有中央光学区和离焦光学区,靠近中央光学区离焦范围较大,远离中央光学区时离焦成收敛分布;在支撑框架眼镜的镜片时,控制镜片中离焦光学区的角度,使得靠近鼻侧离焦分布少,这样的设置利于提高戴镜视觉质量的同时保障近视防控效果。
[0032]实施例1:
[0033]一种近视镜片,中央设有全矫光学区,其外设有三个离焦光学区,三个离焦光学区围绕全矫光学区;全矫光学区由3条劣弧围成,呈洛勒三角形状,一个离焦光学区由两条离焦光学区边线围成,一条离焦光学区边线与洛勒三角形一条边重合,另一条离焦光学区边线呈向外侧凸出的半圆,如图1所示。
[0034]离焦光学区位于离焦环形区,离焦环形区离焦量呈指数分布,如图5所示,半高值为Y=n
×
e
x
,x=0.4mm,n为常数,范围是[1,1.85]。
[0035]实施例2:
[0036]一种近视镜片,中央设有全矫光学区,其外设有三个离焦光学区,三个离焦光学区围绕全矫光学区;全矫光学区由3条直线围成,呈三角形,一个离焦光学区由两条离焦光学区边线围成,一条离焦光学区边线为三角形的一条边,另一条离焦光学区边线呈向外侧凸出的半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视镜片,其特征在于:中央设有全矫光学区,其外设有多个离焦光学区;所述全矫光学区由奇数条形状相同的全矫光学区边线围成,一个所述离焦光学区由两条离焦光学区边线围成,一条所述离焦光学区边线与围成所述全矫光学区的一条所述全矫光学区边线重合,另一条所述离焦光学区边线呈向外侧凸出的弧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矫光学区边线为直线或向外凸出的弧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矫光学区边线包括三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视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矫光学区呈洛勒三角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视镜片,其特征在于:外侧所述离焦光学区边线为半圆。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所述的近视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离焦光学区为弧面型凸起,所述离焦光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瑞华林伟平杜蓓王景慧苏强谷天瀑厉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