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缆压接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904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缆压接钳,涉及电力监测技术领域,该电缆压接钳包括:本体,其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安装本体的端部,并与第一钳体前后对应;以及钳体组件,分别安装在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相对的一侧,且第一钳体内部的钳体组件与第二钳体内部的钳体组件相互错开;所述第一钳体和本体之间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缆压接钳,由于采用了液压伸缩杆带动压接绳对接头进行压接,所以,有效解决了解决现有的电缆压接钳在使用时,压接效果差,且容易损坏内部铜线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包围式压接,使得压接时的受力均匀,同时能够将电缆压接呈“S”形,提高电缆与接头的连接强度。提高电缆与接头的连接强度。提高电缆与接头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缆压接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压接
,特别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缆压接钳。

技术介绍

[0002]电力设施运维抢修、日常作业中,常使用线缆压接钳进行电缆压接,现有的压接钳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压接绳缆线径换用不同压接模具进行操作,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场环境,更换压接模具大大增加了现场施工风险并降低了实施效率,无法满足现场一把钳子满足常规多种线径压接的要求,且在对不常规线径线缆压接压接时,在压接过程中容易造成线缆断裂或严重损伤,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压接钳满足现场施工需求。
[0003]目前,现有的电力工程用电缆压接钳(专利公开号:CN112467493B),公开了一种电缆压接钳,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前端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钳体,所述本体内设有第一钳体,所述第一钳体的一侧连接有液压伸缩杆,还包括设于本体的测距装置、设于本体的限位装置、设于本体内的第一导向盒以及设于开口处的第二导向盒,所述第一钳体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导向盒、第一钳体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盒,所述第二钳体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导向盒、第二钳体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盒,所述第一钳体的一端挤压第二钳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钳体的一端挤压第一钳体的另一端;所述测距装置和限位装置配合使用。
[0004]但在上述技术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5]1、压接效果差,且容易损坏内部铜线:现有的电缆压接钳在使用时,主要两个钳体将电缆接头挤压变形,使得电缆接头与电缆的铜线压接在一起,但是由于现有的压接头采用“面”的形式压接(受力范围局限),所以改变的只是电缆接头原有的内径(即通过挤压减小电缆接头的内径,使得接头将铜线夹住,从而增加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此时铜线便很难从电缆接头中被拉出),使得接头和铜线形成过盈配合,而过盈配合的承受能力与压合力度有关,导致压合力度的控制有为重要,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断裂或者压合不紧密的情况;其次,由于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性,需要铜线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这就导致铜线发生损坏;
[0006]2、定位效果差:现有的电缆压接钳在使用时,主要通过人工主管来判断装置的启停,但是由于不同尺寸的电缆需要的压接强度不同,所以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导致无法采用同一标准进行压接,而且,由于压接时,无法进行紧急停止,容易导致电缆或是接头被压断;其次,虽然也有通过测距仪测距的方式判断压接深度,并控制装置的启停,但是,在压接深度设定时,需要多次调整,这是因为钳体压接时,压接处被装置的结构覆盖,所以无法直观的观察压接深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缆压接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缆压接钳,解决现有的电缆压接钳在使用时,压接效果差,且容易损坏内部铜线以及定位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9](二)技术方案
[00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1]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缆压接钳,于安装钳体的本体,且本体的内部安装有两个钳体,其中一个钳体能够自由活动,另一个无法活动,能够活动的钳体通过液压伸缩杆向另一个钳体方向移动,从而挤压位于两个钳体之间的接头;
[0012]本体,其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钳体,在本体内部滑动;
[0013]第二钳体,安装本体的端部,并与第一钳体前后对应;以及
[0014]钳体组件,分别安装在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相对的一侧,且第一钳体内部的钳体组件与第二钳体内部的钳体组件相互错开,使得两个钳体相互贴合时,其内部的钳体组件不会发生碰撞;
[0015]其中,钳体组件包括两个呈“L”形的支撑件,且两个支撑件上下对应,两个支撑件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压接绳,在压接时,压接绳缠绕在接头的外部;
[0016]第一钳体和本体之间连接有液压伸缩杆,且液压伸缩杆用于带动第一钳体向第二钳体方向移动,并未压接绳提供拉力,使得压接绳将接头拉紧,将接头挤压变形。
[0017]优选的,钳体组件设在有三组,第一钳体中安装有两组,第二钳体中安装有一组,所以在压接时,能够在接头的两面均压接处压痕,且压痕的位置相互交错,所以在压接时,能够将接头内部的电缆线压接呈S形,从而提高电缆与接头的贴合强度;
[0018]其中,在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贴合时,第二钳体内部的钳体组件位于第一钳体内部的两组钳体组件之间,从而使得接头的外壁同时向不同方向发生变形,形成“S”形,提高电缆与接头的贴合性。
[0019]优选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内部均开设有开口,且两个开口相对设置,第一钳体的侧壁以及第二钳体的侧壁上均安装有盖板;
[0020]其中,钳体组件安装在开口中,方便为接头提供足够的空间。
[0021]优选的,本体呈“匚”字形,且本体的两端均连接有限位连杆;
[0022]其中,第二钳体的两端均开设有插孔,且第二钳体通过插孔与限位连杆连接,从而将第二钳体固定到本体的一端,并与第一钳体对应。
[0023]优选的,支撑件的弯折处安装有转轴,且转轴与盖板的内壁活动连接,使得支撑件在受力时能够旋转;
[0024]其中,上下对应的两个压接绳之间连接有牵引弹簧,且牵引弹簧和压接绳分别位于支撑件的两端,牵引弹簧始终处于收缩状态,能够在支撑件不受力时,拉动支撑件,使得支撑件回复原有的状态,方便下次的使用。
[0025]优选的,支撑件包括首尾相连的固定杆和牵引杆,且固定杆和牵引杆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

[0026]其中,在牵引杆与开口内壁贴合时,上下相对的两个支撑件之间相互贴合,从而使压接绳缠绕在接头的外部,由此改变接头的形状,使得接头的内径减小。
[0027]优选的,本体的顶部安装有测距组件,且测距组件用于检测第一钳体的移动距离,避免压接时,接头被压断或者破损;
[0028]其中,测距组件包括安装在本体顶部的刻度片,且刻度片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钳体的运动方向一致,且滑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刻度,能够显示第一钳体
移动的距离,即压接的距离;
[0029]第一钳体的顶部安装有挡片,且挡片插接在滑槽中,能够跟随第一钳体进行同步移动,从而实施显示第一钳体的移动距离。
[0030]优选的,滑槽的两侧内壁上均活动安装有导电杆,且两个导电杆上连接有绝缘片,本体的内部安装有电源,电源为各用电器供电;
[0031]其中,两个导电杆之间的间距与挡片的宽度相等,使得挡片滑动时,能够将两个导电杆连通;
[0032]两个导电杆的外部各安装有一个套环,且其中一个套环、电源、液压伸缩杆以及另一个套环依次通过导线串联,因此当挡片与两个导电杆贴合时,能够保持电池对液压伸缩杆供电,而在挡片不与导电杆接触时,导电杆之间形成断路,液压伸缩杆处于断电状态,不在伸长,从而控制压接的深度。
[0033]优选的,导电杆的一端与绝缘片连接,另一端贯穿刻度片,并与本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缆压接钳,其特征在于,该电缆压接钳包括:本体(1),其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钳体(2);第二钳体(3),安装本体(1)的端部,并与第一钳体(2)前后对应;以及钳体组件,分别安装在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相对的一侧,且第一钳体(2)内部的钳体组件与第二钳体(3)内部的钳体组件相互错开;其中,所述钳体组件包括两个呈“L”形的支撑件(21),且两个所述支撑件(21)上下对应,两个所述支撑件(21)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压接绳(22);所述第一钳体(2)和本体(1)之间连接有液压伸缩杆(8),且液压伸缩杆(8)用于带动第一钳体(2)向第二钳体(3)方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缆压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组件设在有三组,所述第一钳体(2)中安装有两组,所述第二钳体(3)中安装有一组;其中,在所述第一钳体(2)和所述第二钳体(3)贴合时,所述第二钳体(3)内部的钳体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钳体(2)内部的两组钳体组件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缆压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的内部均开设有开口,且两个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钳体(2)的侧壁以及第二钳体(3)的侧壁上均安装有盖板(25);其中,所述钳体组件安装在开口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缆压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1)的弯折处安装有转轴(24),且转轴(24)与盖板(25)的内壁活动连接;其中,上下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件(21)之间连接有牵引弹簧(23),且牵引弹簧(23)和压接绳(22)分别位于支撑件(21)的两端,所述牵引弹簧(23)始终处于收缩状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缆压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1)包括首尾相连的固定杆(211)和牵引杆(212),且固定杆(211)和牵引杆(212)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海涛刘勇刘栋陈晓萌冯冰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