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54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漏,包括蒸茶杯、煮茶杯和引汽管;所述煮茶杯套设在蒸茶杯外部,且所述煮茶杯的底部与蒸茶杯的底部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煮茶杯的底部的竖直方向呈锥状凸起,且所述锥状凸起的直径朝向蒸茶杯逐渐减小,所述锥状凸起的最高点设置有进汽孔;所述引汽管设置在煮茶杯内腔,且所述引汽管的一端与进汽孔连通,所述引汽管的另一端穿过蒸茶杯的底部,并与蒸茶杯内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茶漏结构做出最小的改动,不仅不影响平时的蒸茶习惯,而且提高了蒸茶效率。而且提高了蒸茶效率。而且提高了蒸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漏


[0001]本技术涉及茶具
,尤其涉及一种茶漏。

技术介绍

[0002]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漏、茶勺等此类饮茶器具,其中茶漏的作用是保证在泡茶和倒茶过程中茶叶不会外泄。参见申请号为CN202122493647.0的技术专利,公开了“蒸煮两用壶”,该技术方案中是直接在煮茶漏的底部设置通孔与第二透气管连通,实现将壶体中的蒸汽引入至蒸茶漏中,但是此种方案由于煮茶漏底部为平底,导致会有许多的水蒸汽会滞留在煮茶漏底部,进而降低蒸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漏,能够提高蒸茶效率。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漏,包括蒸茶杯、煮茶杯和引汽管;所述煮茶杯套设在蒸茶杯外部,且所述煮茶杯的底部与蒸茶杯的底部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煮茶杯的底部的竖直方向呈锥状凸起,且所述锥状凸起的直径朝向蒸茶杯逐渐减小,所述锥状凸起的最高点设置有进汽孔;
[0005]所述引汽管设置在煮茶杯内腔,且所述引汽管的一端与进汽孔连通,所述引汽管的另一端穿过蒸茶杯的底部,并与蒸茶杯内腔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引汽管包括管体以及与所述锥状凸起相适配的连接座;所述管体的一端与连接座连接,所述管体的另一端穿过蒸茶杯的底部,并与蒸茶杯内腔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引汽管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管体远离连接座的一端,所述管体位于蒸茶杯内腔的管身上设置有排汽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蒸茶杯被引汽管穿过的部位设置有套环。
[0009]进一步地,所述蒸茶杯的顶部设置有抵接在煮茶杯的顶部的第一外翻边。
[0010]进一步地,所述煮茶杯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外翻边相抵接的第二外翻边。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翻边的直径小于等于第一外翻边的直径。
[0012]进一步地,所述蒸茶杯上设置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分布在蒸茶杯的底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煮茶杯上设置有过水端口,所述过水端口包括由多个通孔沿竖直方向排布在煮茶杯的侧壁上构成的过水孔组,所述煮茶杯的杯壁上沿轮廓周向分布有多个所述过水孔组。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过水端口还包括多个分布在煮茶杯的底部的穿孔。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煮茶杯的底部设置为竖直方向呈锥状凸起,并在锥状凸起的最高点设置有与引汽管连通的进汽孔,从而在蒸茶过程中大部分的水蒸汽会在锥状凸起的引导下聚拢向进汽孔,并从引汽管进入到蒸茶杯中与茶叶混合,进而提高蒸茶效率。并且茶漏的结构并未有太大的变化,并不会不影响人员平时的蒸茶习惯。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茶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茶漏的煮茶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茶漏的引汽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茶漏的蒸茶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标号说明:
[0021]1、蒸茶杯;11、套环;12、第一外翻边;13、泄压孔;14、过滤孔;
[0022]2、煮茶杯;21、第二外翻边;22、通孔;23、穿孔;
[0023]3、引汽管;31、管体;311、排汽孔;32、连接座;33、端盖;
[0024]4、进汽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6]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茶漏,包括蒸茶杯1、煮茶杯2和引汽管3;所述煮茶杯2套设在蒸茶杯1外部,且所述煮茶杯2的底部与蒸茶杯1的底部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煮茶杯2的底部的竖直方向呈锥状凸起,且所述锥状凸起的直径朝向蒸茶杯1逐渐减小,所述锥状凸起的最高点设置有进汽孔4;
[0027]所述引汽管3设置在煮茶杯2内腔,且所述引汽管3的一端与进汽孔4连通,所述引汽管3的另一端穿过蒸茶杯1的底部,并与蒸茶杯1内腔连通。
[0028]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煮茶杯2的底部设置为竖直方向呈锥状凸起,并在锥状凸起的最高点设置有与引汽管3连通的进汽孔4,从而在蒸茶过程中大部分的水蒸汽会在锥状凸起的引导下聚拢向进汽孔4,并从引汽管3进入到蒸茶杯1中与茶叶混合,进而提高蒸茶效率。并且茶漏的结构并未有太大的变化,并不会不影响人员平时的蒸茶习惯。
[0029]请参照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引汽管3包括管体31以及与所述锥状凸起相适配的连接座32;所述管体31的一端与连接座32连接,所述管体31的另一端穿过蒸茶杯1的底部,并与蒸茶杯1内腔连通。
[0030]由上述描述可知,利用连接座32能够使引汽管3与煮茶杯2的底部更好的贴合在一起,以减少蒸汽的泄漏。
[0031]请参照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引汽管3还包括端盖33,所述端盖33设置在管体31远离连接座32的一端,所述管体31位于蒸茶杯1内腔的管身上设置有排汽孔311。
[0032]由上述描述可知,利用端盖33能够避免茶叶进入到管体31中,影响蒸汽的输送。
[0033]请参照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蒸茶杯1被引汽管3穿过的部位设置有套环11。
[0034]由上述描述可知,利用套环11能够稳定引汽管3,以免在蒸茶过程中引汽管3发生大幅度的活动。
[0035]请参照图1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蒸茶杯1的顶部设置有抵接在煮茶杯2的顶部的第一外翻边12。
[0036]由上述描述可知,蒸茶杯1利用第一外翻边12可以将自身悬挂在煮茶杯2上。
[0037]请参照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煮茶杯2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外翻边12相抵接的第二外翻边21。
[0038]由上述描述可知,利用第二外翻边21与第一外翻边12相抵接,能够提高蒸茶杯1在煮茶杯2内的稳定性。
[0039]请参照图1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蒸茶杯1的侧壁上设置有泄压孔13,所述泄压孔13连通蒸茶杯1内腔与煮茶杯2内腔。
[0040]由上述描述可知,利用泄压孔13能够平衡蒸茶杯1内腔与煮茶杯2内腔的气压差,以免在蒸茶过程中茶叶的膨胀以及茶水堵塞蒸茶杯1的过滤孔14导致煮茶杯2内腔气压过大,而引发蒸茶杯1跳动。
[0041]请参照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蒸茶杯1上设置有过滤孔14,所述过滤孔14分布在蒸茶杯1的底部。
[0042]由上述描述可知,在蒸茶杯1的底部设置过滤孔14,能够快速的将茶水排出蒸茶杯1的内腔。
[0043]请参照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煮茶杯2上设置有过水端口,所述过水端口包括由多个通孔22沿竖直方向排布在煮茶杯2的侧壁上构成的过水孔组,所述煮茶杯2的杯壁上沿轮廓周向分布有多个所述过水孔组。
[0044]由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漏,其特征在于:包括蒸茶杯、煮茶杯和引汽管;所述煮茶杯套设在蒸茶杯外部,且所述煮茶杯的底部与蒸茶杯的底部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煮茶杯的底部的竖直方向呈锥状凸起,且所述锥状凸起的直径朝向蒸茶杯逐渐减小,所述锥状凸起的最高点设置有进汽孔;所述引汽管设置在煮茶杯内腔,且所述引汽管的一端与进汽孔连通,所述引汽管的另一端穿过蒸茶杯的底部,并与蒸茶杯内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汽管包括管体以及与所述锥状凸起相适配的连接座;所述管体的一端与连接座连接,所述管体的另一端穿过蒸茶杯的底部,并与蒸茶杯内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茶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汽管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管体远离连接座的一端,所述管体位于蒸茶杯内腔的管身上设置有排汽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漏,其特征在于:所述蒸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禾器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