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按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30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脉按压器,包括袖带、加压袋和压力检测器,袖带上设有用于将袖带与患者手臂缠绕固定的魔术贴,加压袋连接在袖带内表面,加压袋上连接有充气气囊,压力检测器包括压力检测管、活塞、指示管和弹簧,加压袋连通压力检测管,活塞滑动设于压力检测管内壁上且活塞与压力检测管内壁密封连接,指示管一端连接活塞,另一端往远离连接管路方向设置并露出在压力检测管外,弹簧套接在指示管上且两端分别与活塞和压力检测管内端面相抵,指示管上设有压力刻度且压力刻度数值往远离加压袋方向减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脉采血后人工按压动脉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容易把握按压力度,会使得患者手臂产生淤青甚至血肿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脉按压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讲是指一种动脉按压器。

技术介绍

[0002]采血检查是一种常规的医疗检查项目,其主要包括静脉采血与动脉采血,在大部分的医疗检查中,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进行检验,而在进行例如血气分析检查时,会用到动脉采血的方式,来检验血液中的氧分压。而在进行动脉采血后,需要由医护人员按压动脉大约十分钟,然而人工按压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容易把握按压力度与按压时间,会使得患者手臂产生淤青甚至血肿,而在处于例如抢救病人的紧急情况下,有可能根本来不及按压,影响抢救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采集完动脉血之后对病人动脉进行按压的动脉按压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脉按压器,包括袖带、加压袋和压力检测器,袖带上设有用于将袖带与患者手臂缠绕固定的魔术贴,加压袋连接在袖带内表面,加压袋上连接有充气气囊,压力检测器包括压力检测管、活塞、指示管和弹簧,加压袋通过连接管路连通压力检测管,活塞滑动设于压力检测管内壁上且活塞与压力检测管内壁密封连接,指示管一端连接活塞,另一端往远离连接管路方向设置并露出在压力检测管外,弹簧套接在指示管上且弹簧两端分别与活塞和压力检测管内端面相抵,指示管上设有压力刻度且压力刻度数值往远离加压袋方向逐渐减小。
[000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一种动脉按压器具有以下优点:加压袋对准动脉设置并通过袖带与手臂固定,之后利用充气气囊往加压袋内充气以增大加压袋对动脉的压力,以取代人工按压动脉,并且由于设置了压力检测器,加压袋压力越大,活塞移动距离越长,使得指示管伸出压力检测管越多,压力刻度也就越大,能够显示当前加压袋压力,以便控制加压袋对动脉的压力,防止按压过重或过轻而对病人造成损伤。
[0006]作为改进,袖带内设有控制模块,袖带外表面上设有定时器,加压袋上连接有第一出气管,第一出气管上设有电磁阀,电磁阀、定时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并由电磁阀控制第一出气管与加压袋的通断;采用此种结构,通过定时器设定时间,在到达设定时间后,由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连通第一出气管与加压袋使得加压袋放气,以便于控制动脉加压时间,防止按压时间过久或过短而对病人造成损伤。
[0007]作为改进,第一出气管连接有第二出气管,第二出气管与第一出气管的连接处位于第一出气管与加压袋的连接处和电磁阀之间,第二出气管一端螺纹连接有端盖;采用此种结构,端盖旋紧在第二出气管上时能够封堵第二出气管避免加压袋出气,旋下端盖可使得加压袋放气,实现手动放气的功能。
[0008]作为改进,充气气囊、压力检测器和第一出气管均设于加压袋的同侧且露出在袖
带外部;采用此种结构,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0009]作为改进,袖带上设有固定夹,固定夹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连接袖带,第二夹臂转动连接在第一夹臂上;采用此种结构,在袖带与手臂缠绕固定后,通过固定夹进一步对袖带进行固定,防止加压袋在充气膨胀后撑开袖带导致袖带与手臂分离。
[0010]作为改进,第二夹臂上且朝向第一夹臂的一面设有若干凸起;采用此种结构,凸起能够增大固定夹与袖带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袖带与手臂分离。
[0011]作为改进,加压袋上沿周向设有凸边,凸边通过缝合或魔术贴连接袖带内表面;采用此种结构,使得加压袋与袖带可拆卸。
[0012]作为改进,袖带内设有钢丝,钢丝设于袖带宽度方向的两端并沿袖带长度方向设置;采用此种结构,钢丝能够对袖带定型,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袖带;2、加压袋;3、压力检测器;31、压力检测管;32、活塞;33、指示管;34、弹簧;4、充气气囊;5、连接管路;6、第一出气管;7、电磁阀;8、第二出气管;9、端盖;10、固定夹;101、第一夹臂;102、第二夹臂;11、凸起;12、凸边;13、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动脉按压器作详细说明。
[0017]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动脉按压器,包括袖带1、加压袋2和压力检测器3,袖带1上设有用于将袖带1与患者手臂缠绕固定的魔术贴,袖带1与魔术贴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加压袋2连接在袖带1内表面,内表面即在袖带1与患者手臂缠绕连接后,袖带1与患者手臂接触的一面;加压袋2上连接有充气气囊4用以对加压袋2进行充气,充气气囊4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压力检测器3包括压力检测管31、活塞32、指示管33和弹簧34,加压袋2通过连接管路5连通压力检测管31,压力检测管31中空,活塞32滑动设于压力检测管31内壁上且活塞32与压力检测管31内壁密封连接,指示管33一端连接活塞32,另一端往远离连接管路5方向设置并露出在压力检测管31外,压力检测管31端面上设有通孔以供指示管33伸出,弹簧34套接在指示管33上且弹簧34两端分别与活塞32和压力检测管31内端面相抵,指示管33上设有压力刻度且压力刻度数值往远离加压袋2方向逐渐减小,即指示管33伸出压力检测管31越多,则表示加压袋2的压力越大。
[0018]袖带1内设有控制模块,袖带1外表面上设有定时器,加压袋2上连接有第一出气管6,第一出气管6上设有电磁阀7,电磁阀7、定时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并由电磁阀7控制第一出气管6与加压袋2的通断,以实现加压袋2的自动放气;其中,控制模块与电磁阀7、定时器之间可选用现有技术中可拆卸的接线与接线端子连接。
[0019]如图1所示,第一出气管6连接有第二出气管8,第二出气管8与第一出气管6的连接处位于第一出气管6与加压袋2的连接处和电磁阀7之间,即第二出气管8位于电磁阀7与加压袋2之间,第二出气管8一端螺纹连接有端盖9,通过手动旋下端盖9实现加压袋2的自动放气。此外,如图1所示,为方便医护人员的使用,充气气囊4、压力检测器3和第一出气管6均设
于加压袋2的同侧且露出在袖带1外部,而在使用过程中,充气气囊4、压力检测器3和第一出气管6均位于朝向患者手掌的一侧。
[0020]如图2所示,袖带1上设有固定夹10,固定夹10包括第一夹臂101和第二夹臂102,第一夹臂101连接袖带1,第二夹臂102转动连接在第一夹臂101上,第二夹臂102上且朝向第一夹臂101的一面设有若干凸起11,此外,固定夹10还包括诸如扭簧或卷簧等与现有技术中的夹子相同的结构,该部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1]如图1所示,袖带1内设有钢丝13,钢丝13设于袖带1宽度方向的两端并沿袖带1长度方向设置,钢丝13能够对袖带1定型;此外,为使得加压袋2与袖带1可拆卸,加压袋2上沿周向设有凸边12,凸边12通过缝合或魔术贴连接袖带1内表面。
[0022]使用时,先将加压袋2对准动脉设置并通过魔术贴将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按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袖带(1)、加压袋(2)和压力检测器(3),所述袖带(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袖带(1)与患者手臂缠绕固定的魔术贴,所述加压袋(2)连接在所述袖带(1)内表面,所述加压袋(2)上连接有充气气囊(4),所述压力检测器(3)包括压力检测管(31)、活塞(32)、指示管(33)和弹簧(34),所述加压袋(2)通过连接管路(5)连通所述压力检测管(31),所述活塞(32)滑动设于所述压力检测管(31)内壁上且所述活塞(32)与所述压力检测管(31)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指示管(33)一端连接所述活塞(32),另一端往远离所述连接管路(5)方向设置并露出在所述压力检测管(31)外,所述弹簧(34)套接在所述指示管(33)上且所述弹簧(34)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32)和所述压力检测管(31)内端面相抵,所述指示管(33)上设有压力刻度且所述压力刻度数值往远离所述加压袋(2)方向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按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带(1)内设有控制模块,所述袖带(1)外表面上设有定时器,所述加压袋(2)上连接有第一出气管(6),所述第一出气管(6)上设有电磁阀(7),所述电磁阀(7)、所述定时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并由所述电磁阀(7)控制所述第一出气管(6)与所述加压袋(2)的通断。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莉吴月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