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拆地下室外墙保温防水模板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模板
,尤其涉及一种免拆地下室外墙保温防水模板。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室外墙为防水混凝土结构,因为其为超高结构,必须进行分段浇筑。
[0003]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方案为:先利用普通外侧模板分段浇筑成型外墙混凝土墙体,再在混凝土墙体上粘接铺设防水卷材。成型外墙混凝土墙体时,采用普通外侧模板浇筑下段外墙,在该下段外墙的上方安装普通外侧模板,再浇筑上段外墙,混凝土硬化后再将模板拆除。以此方式完成整个地下室外墙的浇筑。墙浇筑后先施工防水,将防水卷材满粘至地下室外墙上。防水施工完毕后再施工保护层,施工保护层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法为直接在防水层上粘贴挤塑板后回填,挤塑板起到保护防水和地下室外墙保温作用。另一种方法,砌筑砖墙保护防水层。
[0004]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采用现有技术的结构,在分段浇筑的接口处易产生错台现象,即上次浇筑的混凝土与本次浇筑的混凝土相交处不平顺,这样防水卷材满粘上去时会出现空鼓现象,影响防水效果。且采用该方案存在回填导致防水层脱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拆地下室外墙保温防水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墙保温防水模板单元,所述外墙保温防水模板单元包括外层板组件,所述外层板组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贴合的免拆外侧模板、防水层、保温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矩形;所述保温层为与所述保护层形状相匹配的矩形,且所述保温层正好覆盖所述保护层侧面;所述防水层为矩形,所述防水层的一侧边与所述保护层平行,所述防水层的右侧边与所述保护层的右侧边平齐,所述防水层的下侧边与所述保护层的下侧边平齐,所述防水层的左侧边超出所述保护层的左侧边的距离为D1,所述防水层的上侧边超出所述保护层的上侧边的距离为D2;所述防水层的左侧边与所述免拆外侧模板的左侧边平齐,所述防水层的右侧边超出所述免拆外侧模板的右侧边的距离为D1;所述免拆外侧模板的上侧边超出所述保护层的上侧边的距离为D2,所述保护层的下侧边超出所述免拆外侧模板的下侧边的距离为D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拆地下室外墙保温防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保温防水模板单元还包括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的一端与所述保护层相连,所述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保温层、防水层和免拆外侧模板后,并伸出所述免拆外侧模板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拆地下室外墙保温防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板组件上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螺纹连接孔,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分布于所述外层板组件上,每个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内均设有一个所述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远离所述保护层的一端设有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拆地下室外墙保温防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免拆地下室外墙保温防水模板还包括设于所述免拆外侧模板远离所述保护层一侧的免拆内侧模板,所述免拆内侧模板与免拆外侧模板间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重阳,李湖辉,贾树宇,肖梦佳,肖国强,于志伟,张超,司慧伟,谢花,何海涛,谢小红,徐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