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86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电机座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导叶,导叶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导叶沿第一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相邻导叶限定出第一风道,导叶包括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沿周向间隔分布,并限定出导风腔;高速风机与电机均包括电机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大了导叶周向上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可以降低导叶在气流碰撞时的振动,有利于减小噪音,并且导叶背风侧靠近出风口的区域更靠近相邻导叶进风侧靠近出风口的区域,能够减小空压区及气流的紊流,降低气流在第一风道内的能量损失,从而能够提高风机的风压及风速。从而能够提高风机的风压及风速。从而能够提高风机的风压及风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座中的导叶起到对气流轴向导向的作用,电机应用于高速风机时,高速气流与导叶的壁面产生摩擦,使导叶产生高频振动,并形成噪音,另外,导叶的背风侧具有空压区,气流在空压区内螺旋形成的紊流,造成气流的冲击损失,影响气流导出后的轴向度,降低了风机的风压及风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机座,能够降低导叶的噪音,并提高风机的风压及风速。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机座的电机。
[000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机的高速风机。
[000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座,包括:
[0007]第一壳体;
[0008]第二壳体,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
[0009]导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导叶设置有多个,并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导叶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导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导叶设置有多个,并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导叶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邻所述导叶限定出第一风道,所述导叶包括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导风部与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导风部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并限定出导风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导叶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分别限定出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导风部与所述第二导风部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上相互贴附,所述第一导风部与所述第二导风部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上相互间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分别限定出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沿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第一导风部与所述第二导风部相互背离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壳体周向上的间距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分布的第一弯折段与第一轴流段,所述第二导风部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分布的第二弯折段与第二轴流段,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胡善显孙兴林周慧珠孙叶琳骆兰英
申请(专利权)人:续新技术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