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植生槽的高陡边坡治理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64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植生槽的高陡边坡治理修复结构,包括固定杆、挡板,在边坡坡面倾斜开设有孔,孔内固设固定杆,所述挡板呈倾斜状,挡板下端抵住岩壁面,固定杆位于孔之外的杆体埋设于挡板中,在挡板与其对应的岩壁面之间设有栽培基质层,栽培基质层上包括攀援类植物种植区、灌木与草本植物种植区以及藤本植物种植区,攀援类植物种植区靠近岩壁面,藤本植物种植区靠近挡板,草本植物种植区位于攀援类植物种植区、藤本植物种植区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杆、挡板以及栽培基质层在高陡边坡上组成稳固的植物种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植物种植区有利于提升边坡植物覆盖度以及丰富度,有效改善高陡边坡治理,利于高陡边坡生态修复。复。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植生槽的高陡边坡治理修复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高陡边坡生态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植生槽的高陡边坡治理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部分露天采石场、矿场具有高陡特点,其边坡坡度大于65度、高度大于30 m,生态治理难度大。一般传统的修复方法是将高陡边坡进行钻爆降阶处理,使其降为低陡台阶后再进行修复,而该方法必然会造成新的生态破坏,特别是对一面墙式的高陡边坡,对其的降阶会新增较大的损毁面积,而且成本较高,后期养护难度大。但在不削坡的基础上,治理效果又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为此,研发一种基于植生槽的高陡边坡治理修复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植生槽的高陡边坡治理修复结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固定杆、挡板,在边坡坡面倾斜开设有孔,孔内固设固定杆,所述挡板呈倾斜状,挡板下端抵住岩壁面,固定杆位于孔之外的杆体埋设于挡板中,在挡板与其对应的岩壁面之间设有栽培基质层,栽培基质层上包括攀援类植物种植区、灌木与草本植物种植区以及藤本植物种植区,攀援类植物种植区靠近岩壁面,藤本植物种植区靠近挡板,草本植物种植区位于攀援类植物种植区、藤本植物种植区之间。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固定杆、挡板以及栽培基质层在高陡边坡上组成稳固的植物种植结构,该技术依照生态学原理,采用安全可靠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在严酷的悬崖峭壁上构建适当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集坡面防护、水土流失控制以及生态功能恢复和景观改造于一体的地质环境治理暨生态恢复目的;本技术特别适用于坡度大于65度、高度大于30 m的基本稳定的岩质边坡绿化;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种植区配合特定生长特性的植物,有利于提升边坡植物覆盖度以及丰富度,有效改善高陡边坡治理,利于高陡边坡生态修复;相对于传统钻爆降阶处理使其降为低陡台阶后再进行修复的措施而言,本技术能在不削坡的基础上较好的达到生态修复目的,既能达到治理效果,也可降低修复成本,有效的解决高陡岩质边坡修复难题,具有降低高陡边坡生态治理难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植物种植区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1

固定杆,2

挡板,3

边坡坡面,4

栽培基质层,5

攀援类植物种植区,6

灌木与草本植物种植区,7

藤本植物种植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0]如附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固定杆1、挡板2,在边坡坡面3倾斜开设有孔,孔内固设固定杆1,所述挡板2呈倾斜状,挡板2下端抵住岩壁面,固定杆1位于孔之外的杆体埋设于挡板2中,在挡板2与其对应的岩壁面之间设有栽培基质层4,栽培基质层4上包括攀援类植物种植区5、灌木与草本植物种植区6以及藤本植物种植区7,攀援类植物种植区5靠近岩壁面,藤本植物种植区7靠近挡板2,草本植物种植区6位于攀援类植物种植区5、藤本植物种植区7之间。
[0011]孔深25cm,具体深度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例如20~30cm。
[0012]所述固定杆1与其对应的岩壁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为45~50
°
,所述挡板2与其对应的岩壁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为45~50
°
;具体夹角角度根据现场岩壁面状况灵活选择。
[0013]所述固定杆1为钢筋,固体杆1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高强度杆。
[0014]所述挡板2为现浇水泥挡板,现浇水泥挡板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模板浇筑工艺进行,后期将模板拆除。
[0015]在本技术建造施工过程中,为了便于施工进行,可在岩壁上按本领域常规措施搭建施工支架,具体可以采用双排架,留设施工操作平台。
[0016]本技术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固定杆1与挡板2共同组成稳固结构,用于支撑栽培基质层4以及所种植的植物;攀援类植物种植区5种植有攀援类植物,例如爬山虎;灌木与草本植物种植区6种植有灌木与草本植物,例如灌木:多花木兰,草本:狗牙根、牧草;藤本植物种植区7种植有藤本植物,例如风车茉莉;上述植物应考虑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施工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植物;攀援类植物沿边坡坡面3攀援,使边坡表面覆盖植物,藤本植物向挡板2外生长并形成垂掉,增加纵向方向的植物覆盖程度,而灌木与草本植物种植区位于其他两区域之间,灌木和草本植物构成两层立体种植,增加植物丰富度;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种植区配合特定生长特性的植物,有利于提升边坡植物覆盖度以及丰富度,有效改善高陡边坡治理,利于高陡边坡生态修复。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1
[0019]某露天废弃矿山边坡坡高>30m、坡度>65
°
,属高陡边坡,其结构基本稳定;按以下施工工艺对该边坡进行治理修复:
[0020](1)选点放样:在边坡表面沿等高线进行选点并放样,保证边坡岩壁后续构造的植生槽按垂直间距2.5m的间距布置;
[0021](2)坡面清理:坡面对施工有碍的一切障碍物清理干净并适当修整,主要为坡体表面浮土、浮石等;
[0022](3)打孔、布置钢筋:采用手持电风钻,人工与岩面45~50
°
夹角打孔,控制孔深25cm,钢筋作为固定杆打入孔中;
[0023](4)现浇水泥挡板:在钢筋上做模板,现浇水泥浆,形成水泥挡板,最后拆除模板;
[0024](5)装入栽培基质:在挡板与其对应的岩壁面之间装填栽培基质,形成栽培基质层;
[0025](6)栽培植物:按攀援类植物种植区、灌木与草本植物种植区以及藤本植物种植区的功能划分,分别种植相应植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植生槽的高陡边坡治理修复结构,包括固定杆(1)、挡板(2),其特征在于在边坡坡面(3)倾斜开设有孔,孔内固设固定杆(1),所述挡板(2)呈倾斜状,挡板(2)下端抵住岩壁面,固定杆(1)位于孔之外的杆体埋设于挡板(2)中,在挡板(2)与其对应的岩壁面之间设有栽培基质层(4),栽培基质层(4)上包括攀援类植物种植区(5)、灌木与草本植物种植区(6)以及藤本植物种植区(7),攀援类植物种植区(5)靠近岩壁面,藤本植物种植区(7)靠近挡板(2),灌木与草本植物种植区(6)位于攀援类植物种植区(5)、藤本植物种植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军军文添露娇严普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