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捕获毛发的分离式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63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民用排水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便于捕获毛发的分离式地漏,包括过滤单元和捕获单元;过滤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中心管以及同轴的穿接在中心管下端的硅胶件,硅胶件具有环绕中心管的周沿的滤水部,滤水部系从边缘向中部逐渐下陷的圆盘状,并且滤水部上遍布贯通上下两面的滤水孔;捕获单元包括可拆的连接在中心管上端的上盖以配合于滤水部顶面的挂钩,上盖的周沿宽出中心管以从上方遮蔽中心管,并且上盖的周沿具有多个向下伸出的支撑脚,挂钩具有沿中心管周沿与滤水部交界处分布的多个,并且挂钩的一端沿中心管的外壁向上延伸并固接于上盖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捕获下沉式排水口中的毛发,而且可上下分离,便于清理捕获的毛发,有效防止毛发堵塞下沉式排水口。口。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捕获毛发的分离式地漏


[0001]本技术涉及民用排水
,具体的是一种便于捕获毛发的分离式地漏。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中,为了解决地漏排水时毛发堵塞下水口的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诸如改进方案。
[0003]在公告号为CN205804560U的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了一种地漏,其中设置了锥形的地漏篦子,当毛发等线状物挂在篦子条上时,能沿篦子条在水流的作用下滑到篦子的低端,确保地漏篦子有足够的过水通道。该改进方案对毛发的捕获能力尚有不足,依然容易被毛发堵塞下水口的情形,并且地漏篦子不便于取出清理。
[0004]在公告号为CN207727743U的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了一种防堵塞毛发的旋转地漏,采用倒立的锥台状筒体,筒体内设有防堵罩,防堵罩的顶端固连有一个拉手,底端与筒体的底端连接,拉住拉手向上拉动防堵罩,筒体能够向上翻转伸出至安装面板外部,从而方便清理地漏中的毛发。该改进方案中筒体和防堵罩依然不能分离,仅能通过外翻防堵罩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清理难度。
[0005]因此,申请人欲提出一种捕获毛发能力强、更加不易被毛发堵塞下水口,以及更容易清理的排水结构迭代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实现上述所期望的排水结构迭代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捕获毛发的分离式地漏,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便于捕获毛发的分离式地漏,包括过滤单元和捕获单元;
[0008]过滤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中心管以及同轴的穿接在中心管下端的硅胶件,硅胶件具有环绕中心管的周沿的滤水部,滤水部系从边缘向中部逐渐下陷的圆盘状,并且滤水部上遍布贯通上下两面的滤水孔;
[0009]捕获单元包括可拆的连接在中心管上端的上盖以配合于滤水部顶面的挂钩,上盖的周沿宽出中心管以从上方遮蔽中心管,并且上盖的周沿具有多个向下伸出的支撑脚,挂钩具有沿中心管周沿与滤水部交界处分布的多个,并且挂钩的一端沿中心管的外壁向上延伸并固接于上盖的底面。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过滤单元用于配合下沉式排水口实现水流过滤,捕获单元用于配合过滤单元拦截水流中的毛发,具体工作方式如下。
[0011]使过滤单元的中心管对齐下沉式排水口,然后通过中心管将硅胶件压入下沉式排水口中,由于硅胶件具有弹性变形特质,下沉式排水口的内壁将对硅胶件的滤水部向心挤压,从而形成阻尼配合,致使中心管在无外力时定位于下沉式排水口中。然后,向下按压捕获单元的上盖,致使中心管和硅胶件在下沉式排水口中进一步下移,直至上盖的支撑脚抵接在下沉式排水口周沿的地面。
[0012]在排水时,地面积水以及混入积水中的毛发从上盖的支撑脚之间流入下沉式排水口,积水将从滤水部的滤水孔排出,而毛发则将跟随水流沉降堆积至中心管周沿与滤水部交界处,并且部分毛发将在水力的搬运下直接勾挂于挂钩上,从而在排水的同时对积水中的毛发实现捕获。在清理捕获的毛发时,将捕获单元的上盖拆离中心管上端,随即在取走上盖的同时即可使堆积在中心管周沿与滤水部交界处的毛发在挂钩的牵引下勾出,拆离中心管上端之后的捕获单元更加便于清理捕获的毛发。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便于捕获下沉式排水口中的毛发,而且可上下分离,便于清理捕获的毛发,有效防止毛发堵塞下沉式排水口。
[001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过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中过滤单元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中捕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中捕获单元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中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
[0023]一种便于捕获毛发的分离式地漏,包括过滤单元1和捕获单元8;
[0024]过滤单元1包括竖直设置的中心管2以及同轴的穿接在中心管2下端的硅胶件3,硅胶件3具有环绕中心管2的周沿的滤水部31,滤水部31系从边缘向中部逐渐下陷的圆盘状,并且滤水部31上遍布贯通上下两面的滤水孔32;
[0025]捕获单元8包括可拆的连接在中心管2上端的上盖4以配合于滤水部31顶面的挂钩5,上盖4的周沿宽出中心管2以从上方遮蔽中心管2,并且上盖4的周沿具有多个向下伸出的支撑脚41,挂钩5具有沿中心管2周沿与滤水部31交界处分布的多个,并且挂钩5的一端沿中心管2的外壁向上延伸并固接于上盖4的底面。
[002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过滤单元1用于配合下沉式排水口实现水流过滤,捕获单元8用于配合过滤单元1拦截水流中的毛发,具体工作方式如下。
[0027]如图2所示,使过滤单元1的中心管2对齐下沉式排水口9,然后通过中心管2将硅胶件3压入下沉式排水口9中,由于硅胶件3具有弹性变形特质,下沉式排水口9的内壁将对硅胶件3的滤水部31向心挤压,从而形成阻尼配合,致使中心管2在无外力时定位于下沉式排水口中。然后,向下按压捕获单元8的上盖4,致使中心管2和硅胶件3在下沉式排水口9中进一步下移,直至上盖4的支撑脚41抵接在下沉式排水口9周沿的地面,上盖4的下沿即在相邻的支撑脚41的之间构建为临接地面的进水口。
[0028]在排水时,地面积水以及混入积水中的毛发从上盖4的支撑脚41之间的进水口流入下沉式排水口9,积水将从滤水部31的滤水孔32排出,而毛发则将跟随水流沉降堆积至中
心管2周沿与滤水部31交界处,并且部分毛发将在水力的搬运下直接勾挂于挂钩5上,从而在排水的同时对积水中的毛发实现捕获。在清理捕获的毛发时,将捕获单元8的上盖4拆离中心管2上端,随即在取走上盖4的同时即可使堆积在中心管2周沿与滤水部31交界处的毛发在挂钩5的牵引下勾出,拆离中心管2上端之后的捕获单元8更加便于清理捕获的毛发。
[0029]可选的,可以增加支撑脚41的数量以使上盖4更稳固的支撑于下沉式排水口周沿的底面,也可以减少支撑脚41的数量从而扩大进水口的面积。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两个支撑脚41,并且两个支撑脚41分列于上盖4同一直径的两端,支撑脚41的下沿形成具有水平宽度的支撑面,从而在扩大进水口的同时兼顾于支撑的稳固性,使毛发等污垢更容易进入下沉式排水口9内部,防止下沉式排水口9周沿的地面被堵塞。
[0030]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到图6所示,上盖4的底面在中心处具有向下伸出的连接柱42,连接柱42的下端在周沿形成多个沿径向伸出的挡片43;中心管2的顶端固接有连接座21,连接座21上开设有与连接柱42和挡片43的竖直投影轮廓匹配的连接口22,以供连接柱42和挡片43在竖直方向经连接口22穿接于连接座21;连接柱42和挡片43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捕获毛发的分离式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单元和捕获单元;过滤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中心管以及同轴的穿接在中心管下端的硅胶件,硅胶件具有环绕中心管的周沿的滤水部,滤水部系从边缘向中部逐渐下陷的圆盘状,并且滤水部上遍布贯通上下两面的滤水孔;捕获单元包括可拆的连接在中心管上端的上盖以配合于滤水部顶面的挂钩,上盖的周沿宽出中心管以从上方遮蔽中心管,并且上盖的周沿具有多个向下伸出的支撑脚,挂钩具有沿中心管周沿与滤水部交界处分布的多个,并且挂钩的一端沿中心管的外壁向上延伸并固接于上盖的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捕获毛发的分离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盖的底面在中心处具有向下伸出的连接柱,连接柱的下端在周沿形成多个沿径向伸出的挡片;中心管的顶端固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上开设有与连接柱和挡片的竖直投影轮廓匹配的连接口,以供连接柱和挡片在竖直方向经连接口穿接于连接座;连接柱和挡片经连接口穿接于连接座之后,可水平转动上盖致使挡片的竖直投影与连接口的竖直投影交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捕获毛发的分离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盖的底面具有同轴的环设于连接柱周沿的挡圈,挡圈的下沿与挡片的上沿间距配合;挡片的顶面形成球面凹坑,连接座的底面则在连接口周沿形成与球面凹坑对应配合的球面凸起;挡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乐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