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历史遗留金属尾矿库污染治理与植被恢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417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历史遗留金属尾矿库污染治理与植被恢复结构,包括在尾矿库表面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粗石砾层、保水稳定土层、生物降解层、植被生长土层和细石砾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阻止硫化矿物尾矿与氧气和水的接触,从源头控制硫化物的氧化和酸性矿山废水的产生,并且可使植被生长土层处在不受污染威胁的独立环境中,持续保持良好的植物生长条件。持续保持良好的植物生长条件。持续保持良好的植物生长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历史遗留金属尾矿库污染治理与植被恢复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污染治理与矿山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历史遗留金属尾矿库污染治理与植被恢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据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 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数据显示,196 个重点发表调查工业企业的尾矿年产量高达 10.3 亿 t,而综合利用率仅为 27%。全国正用或未治理的尾矿库累计量超过 200 亿 t,占地约 67000 hm2。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试行)》显示,我国存在近万座尾矿库,其中近三分之一环境风险较高。
[000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技术规范》中要求,闭库后进行植被恢复的覆土厚度不小于10cm;《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中要求,尾矿库进行复垦应覆土50cm以上,如有污染应设置隔离层。闭库时表面应覆盖土壤,而厚度视固体废物的颗粒度大小和拟种植物种类确定。而据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专家Romano Connie G研究发现,使用单一材料覆盖(如土壤),1m 的覆盖厚度在100年的模拟时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历史遗留金属尾矿库污染治理与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尾矿库表面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粗石砾层(1)、保水稳定土层(2)、生物降解层(3)、植被生长土层(4)和细石砾层(5),保水稳定土层的土壤粒径小于粗石砾层的石砾粒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历史遗留金属尾矿库污染治理与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石砾层(1)细度模数为2.5~3.5,粗石砾层(1)厚度为15~2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历史遗留金属尾矿库污染治理与植被恢复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柳宗陈允建郭进穆显任周涛胡斌郭睿骆银辉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