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车库溶液热回收通风除湿系统及其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818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车库溶液热回收通风除湿系统及其控制系统,包括新风处理模块、排风处理模块和溶液热回收模块;所述溶液热回收模块包括全热回收单元、除湿单元和再生单元;所述新风处理模块还包括温湿度监测装置,所述温湿度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室外露点温度,当室外露点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时,室外新风经所述全热回收单元和所述除湿单元后进入室内,室内排风经所述全热回收单元和所述再生单元后排出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温湿度监测装置能够判定是否需要对新风进行冷却除湿处理,并联动送风管上的送风阀和排风管上的排风阀开启或关闭,系统调节是否使用全热回收装置,以避免通风系统在能源浪费的前提上适应不同室外气候变化。同室外气候变化。同室外气候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车库溶液热回收通风除湿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车库溶液热回收通风除湿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地下车库已成为新建住宅和商业综合体的重要配套设施。目前很多车库存在设计布局不合理、通风不畅等问题,从而导致地下车库在夏季结露现象严重。结露现象不仅会影响车库的整体美观效果,而且会恶化室内空气品质,同时给建筑物的性能及安全带来威胁。在夏季大量湿热空气进入车库内部,湿热空气与车库内壁、顶棚、管线等表面温度较低的部位接触后迅速冷凝成小水滴,并在表面光滑致密的风管、水管等部位聚集、滴落。由于外界湿热空气不断的随着热压和风压作用补充进来,车库中的结露持续发生,地面积水就会越来越多以此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外界湿热空气的侵入是车库潮湿的决定性因素。
[0003]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法:一是采用机械通风系统,即以排除室内汽车尾气等有害气体为主的排风系统和引入室外新鲜空气为主的送风系统。通过强化车库室内空气对流,带走室内高温高湿空气。但此方法仅适用于干燥季节,在梅雨季节的高温高湿天气情况下,由于引进大量室外潮湿空气,不仅不能去湿,反而还加重了地下车库的潮湿程度;二是在车库出入口设置热风幕系统,防止室外湿热空气进入室内。但此方法成本较高,耗电量高,不节能,且占用出入口顶部空间,影响美观;三是设置移动除湿机,通过对室内空气加热,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加大室内水分蒸发量。但此方法成本较高、耗电量高,不符合当下绿色建筑节能要求,且移动除湿机直接暴露在车库中,易受车辆及行人影响,电线直接裸露在外,排水不畅,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地下车库溶液热回收通风除湿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地下车库溶液热回收通风除湿系统,包括新风处理模块、排风处理模块和溶液热回收模块;所述新风处理模块包括送风机和送风管,所述送风机将室外新风泵入所述送风管进入所述溶液热回收模块进行处理;所述排风处理模块包括排风机和排风管,所述排风机将室内排风泵入所述排风管进入所述溶液热回收模块进行处理;所述溶液热回收模块包括全热回收单元、除湿单元和再生单元;所述新风处理模块还包括温湿度监测装置,所述温湿度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室外露点温度,当室外露点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时,室外新风经所述全热回收单元和所述除湿单元后进入室内,室内排风经所述全热回收单元和所述再生单元后排出室外。
[0007]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管包括第一送风支管和第二送风支管,所述第一送风支管上
设有第一送风电动阀,所述第二送风支管上设有第二送风电动阀,所述第一送风支管与所述溶液热回收模块连接,根据所述温湿度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选择开启所述第一送风电动阀或第二送风电动阀。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包括第一排风支管和第二排风支管,所述第一排风支管上设有第一排风电动阀,所述第二排风支管上设有第二排风电动阀,所述第一排风支管与所述溶液热回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排风电动阀与所述第一送风电动阀连锁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排风电动阀与所述第二送风电动阀连锁开启或关闭。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循环连接的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和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再生单元进行热交换再生除湿溶液,所述蒸发器与所述除湿单元进行热交换冷却除湿溶液。
[0010]进一步地,所述除湿单元包括第二溶液槽、第二溶液泵和第二喷淋管,所述再生单元包括第三溶液槽和第三溶液泵,所述第二溶液槽的除湿稀溶液进入所述冷凝器,在所述冷凝器中所述除湿稀溶液与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再生所述除湿浓溶液后进入所述第三溶液槽,所述第三溶液槽的除湿浓溶液进入所述蒸发器,在所述蒸发器中所述除湿浓溶液与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再经所述第二喷淋管喷洒室外新风对其除湿。
[0011]进一步地,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的溴化锂吸收剂在所述吸收器和所述发生器之间循环。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器和所述发生器之间还设有换热器。
[0013]进一步地,所述新风处理模块还包括新风井和新风集气室,所述送风机将室外新风从所述新风井和新风集气室泵入室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排风处理模块还包括排风井和排风集气室,室内排风经所述排风井和排风集气室排出室外。
[0015]一种地下车库溶液热回收通风除湿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所述的地下车库溶液热回收通风除湿系统、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温湿度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并根据所述监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送风电动阀或第二送风电动阀的开启或关闭,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接入网络,实现远程控制。
[0016]有益效果
[0017]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利用溶液除湿技术,利用新风的水蒸气分压力与除湿溶液的表面蒸汽压之间的压差,对新风进行除湿,减小电能使用,有利于节约能源。
[0019](2)本技术设置的温湿度监测装置能够实现室外新风露点温度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之间的对比,判定是否需要对新风进行冷却除湿处理,并联动送风管上的送风阀和排风管上的排风阀开启或关闭,系统调节是否使用全热回收装置,以避免通风系统在能源浪费的前提上适应不同室外气候变化。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地下车库溶液热回收通风除湿系统示意图。
[0021]图2是溶液热回收模块示意图。
[0022]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0023]1‑
新风井;2

新风集气室;3

送风机;4

送风管;5

温湿度监测装置;6

第一送风支管;7

第一送风电动阀;8

溶液热回收模块;9

第二送风支管;10

第二送风电动阀;11

排风管;12

排风机;13

第一排风支管;14

第一排风电动阀;15

第二排风支管;16

第二排风电动阀;17

排风集气室;18

排风井;19

全热回收单元;20

第一溶液槽;21

管道;22

第一溶液泵;23

第一喷淋管;24

除湿单元;25

第二溶液槽;26

管道;27

第二溶液泵;28

第二喷淋管;29...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车库溶液热回收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处理模块、排风处理模块和溶液热回收模块;所述新风处理模块包括送风机和送风管,所述送风机将室外新风泵入所述送风管进入所述溶液热回收模块进行处理;所述排风处理模块包括排风机和排风管,所述排风机将室内排风泵入所述排风管进入所述溶液热回收模块进行处理;所述溶液热回收模块包括全热回收单元、除湿单元和再生单元;所述新风处理模块还包括温湿度监测装置,所述温湿度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室外露点温度,当室外露点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时,室外新风经所述全热回收单元和所述除湿单元后进入室内,室内排风经所述全热回收单元和所述再生单元后排出室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车库溶液热回收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包括第一送风支管和第二送风支管,所述第一送风支管上设有第一送风电动阀,所述第二送风支管上设有第二送风电动阀,所述第一送风支管与所述溶液热回收模块连接,根据所述温湿度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选择开启所述第一送风电动阀或第二送风电动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车库溶液热回收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包括第一排风支管和第二排风支管,所述第一排风支管上设有第一排风电动阀,所述第二排风支管上设有第二排风电动阀,所述第一排风支管与所述溶液热回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排风电动阀与所述第一送风电动阀连锁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排风电动阀与所述第二送风电动阀连锁开启或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车库溶液热回收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循环连接的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和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再生单元进行热交换再生除湿溶液,所述蒸发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