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73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2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LED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输出第一电压信号;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将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信号;第一开关模块分别连接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和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电压信号接通,以使第二电压信号施加在第一LED灯上;第二开关模块连接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电压信号接通,以使第二电压信号施加在第二LED灯上。通过直流电驱动LED灯的方式,可以节约电能消耗。可以节约电能消耗。可以节约电能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ED控制电路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是涉及一种LED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列车上通常设置有指示灯用于指示厕所的使用状态,例如,厕所无人时亮绿灯,厕所有人时,亮红灯。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交流电源来控制白炽灯进行发光显示,但此种方式对电能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LED控制电路,能够通过LED灯进行灯光指示,可以节约电能消耗。
[0004]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LED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将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接通,以使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施加在第一LED灯上;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接通,以使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施加在第二LED灯上。
[000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LED控制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和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可以分别对控制信号和直流电压进行电压转换以得到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第二LED灯在直流电压存在时,即会正常工作,第一LED灯则仅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才工作,从而可以完成灯光指示的功能。且通过直流电驱动LED灯的方式,可以节约电能消耗。
[000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直流降压芯片和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电源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电源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输出端并用于输出所述第一电压信号。
[000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反馈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电源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负电源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输出端。
[000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一保险丝、第一压敏电阻、第三二极管和第一热敏电阻,所述第一保险丝的一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一保险丝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负电源端,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所
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电源端。
[000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二直流降压芯片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直流降压芯片的电源端用于接收所述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直流降压芯片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直流降压芯片的电源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直流降压芯片的输出端并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电压信号。
[00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四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直流降压芯片的反馈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直流降压芯片的电源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负电源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直流降压芯片的输出端。
[00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二保险丝、第二压敏电阻、第六二极管和第二热敏电阻,所述第二保险丝的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直流电压,所述第二保险丝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负电源端,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流降压芯片的电源端。
[00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光耦和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端口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负电源端,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光耦的第四端口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负电源端,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用于连接所述第一LED灯的正极。
[00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三三极管、第二光耦和第四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一端口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二端口连接负电源端,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光耦的第四端口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负电源端,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用于连接所述第二LED灯的正极。
[001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七二极管,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负电源端。
[0015]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1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LED控制电路的模块图;
[001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电路图;
[001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的电路图;
[002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的电路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第一电压转换模块100、第二电压转换模块200、第一开关模块300;
[0023]第二开关模块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6]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LED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第一电压信号;第二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将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信号;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和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接通,以使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施加在第一LED灯上;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接通,以使所述第二电压信号施加在第二LED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直流降压芯片和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电源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电源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输出端并用于输出所述第一电压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反馈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电源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负电源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一保险丝、第一压敏电阻、第三二极管和第一热敏电阻,所述第一保险丝的一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一保险丝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负电源端,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流降压芯片的电源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二直流降压芯片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直流降压芯片的电源端用于接收所述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直流降压芯片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直流降压芯片的电源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直流降压芯片的输出端并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电压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宝王志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航盛轨道交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