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四撑杆型柔性光伏支架支撑结构,每组所述的刚性撑杆(3)的一端与上方设置的一侧所述的承重上索(2)固定,另一端下端与设置的承重下索(4)固定。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柔性光伏支架系统索的用量较大,索与撑杆间的连接件较多,在造价方面相对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工程上的推广和应用的缺点,采用四根承重上索与下部一根承重下索相连接,加强了前后两排光伏组件之间的联系及整体性,刚度大,抗风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撑杆型柔性光伏支架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到柔性光伏支架支撑
,更加具体地是一种四撑杆型柔性光伏支架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作为一种典型的可再生能源,在当前能源短缺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光伏发电是当今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最有效形式之一,必将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光伏支架是光伏发电站结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柔性光伏支架作为一种新型的光伏支架结构形式,相比传统的固定支架具有跨度大,适应范围广及节约土地资源等优势,近些年来发展迅速。
[0003]现有的悬索柔性光伏支架系统常采用两根承重上索对应一根承重下索的型式,如专利“CN209709991U”与专利“CN207603512U”中公开的柔性光伏支架系统,索的用量较大,索与撑杆间的连接件较多,在造价方面相对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工程上的推广和应用。
[0004]因此,如何进一步降低当前柔性光伏支架的造价,构建稳定可靠的柔性光伏支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四撑杆型柔性光伏支架支撑结构。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一种四撑杆型柔性光伏支架支撑结构,它包括若干个光伏组件,每个所述的光伏组件的下端两侧均固定有承重上索,每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通过四根刚性撑杆与一根承重下索固定连接,四根所述的刚性撑杆每两根分一组,
[0007]每组所述的刚性撑杆的一端与上方设置的一侧所述的承重上索固定,另一端下端与设置的承重下索固定。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刚性撑杆与所述的承重下索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的两组所述的刚性撑杆之间均通过内连杆固定,所述的内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的承重上索上。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若干个光伏组件之间进行单元纵向连接,相邻的两个纵向单元光伏组件之间通过外连杆连接,所述的外连杆下底端的两侧顶点分别通过安装小撑杆与下端设置的稳定索固定,所述的外连杆的两侧的顶点分别固定在相对设置的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承重上索上。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横向布置的呈单元布置的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左右两端安装有立柱,所述的立柱之间安装有承载梁,每列呈单元布置的所述的光伏组件下布置有呈纵向
布置的稳定索,所述的稳定索的两端分别与两端设置的立柱相连接。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承载梁的一侧安装有斜拉索,所述的斜拉索的另一端通过边锚固定在地面上。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件包括两个半圆形的安装件、螺栓孔、螺母和螺栓,其中一个半圆形的安装件的两端设置有螺栓,另一个半圆形的安装件上设置有与螺栓相对应的螺栓孔,所述的螺栓穿过螺栓孔并通过螺母相固定,每个半圆形的安装件上设置有两个螺栓孔,所述的刚性撑杆下端插入至螺栓孔中并通过螺栓及螺母相固定。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采用四根承重上索对应一根承重下索的方式减小了整个柔性光伏支架系统钢绞线的用量,相较于现有的常规设计预计可降低10%的工程建设成本,并加强了两排光伏组件之间的联系。
[0015]2、本技术整体受力合理,通过采用四根承重上索与下部一根承重下索相连接,加强了前后两排光伏组件之间的联系及整体性,刚度大,抗风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相邻的两个光伏子阵列拼装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单组光伏子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若干组光伏子阵列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承重下索与刚性撑杆通过连接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承重下索与刚性撑杆通过连接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中承重下索与刚性撑杆通过连接件连接的节点背面示意图。
[0022]图中:光伏组件1、承重上索2、刚性撑杆3、承重下索4、稳定索5、外连杆6、小撑杆7、内连杆8、承载梁9、斜拉索10、立柱11、边锚12、螺栓孔13、螺母14、螺栓15、连接件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24]参照图1
‑
6所示:一种四撑杆型柔性光伏支架支撑结构,它包括若干个光伏组件1,每个所述的光伏组件1的下端两侧均固定有承重上索2,每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通过四根刚性撑杆3与一根承重下索4固定,四根所述的刚性撑杆3每两根分一组,
[0025]每组所述的刚性撑杆3的一端与上方设置的一侧所述的承重上索2固定,另一端下端与设置的承重下索4固定。
[0026]所述的刚性撑杆3与所述的承重下索4之间通过一个刚性连接件16连接,连接件16加强了前后两排光伏组件之间的联系及整体性。
[0027]相邻的两组所述的刚性撑杆3之间均通过内连杆8固定,所述的内连杆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的承重上索2上,内连杆8与刚性撑杆3构成了三角形稳固体系,增强了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0028]若干个光伏组件1之间进行单元纵向连接,相邻的两个纵向单元光伏组件1之间通过外连杆6连接,所述的外连杆6下底端的两侧顶点分别通过安装小撑杆7与下端设置的稳
定索5固定,所述的外连杆6的两侧的顶点分别固定在相对设置的所述的光伏组件1的承重上索2上,外连杆6、小撑杆7和稳定索5一起组成了刚性稳定的连接体系。
[0029]横向布置的呈单元布置的所述的光伏组件1的左右两端安装有立柱11,所述的立柱11之间安装有承载梁9,每列呈单元布置的所述的光伏组件1下布置有呈纵向布置的稳定索5,所述的稳定索5的两端分别与两端设置的立柱11连接进一步增强了整个结构的抗风性能。
[0030]所述的承载梁9的一侧安装有斜拉索10,所述的斜拉索10的另一端通过边锚12固定在地面上使得预应力索上的力可以更平顺地传递到地面。
[0031]所述的连接件16包括两个半圆形的安装件16.1、螺栓孔13、螺母14和螺栓15,其中一个半圆形的安装件16.1的两端设置有螺栓15,另一个半圆形的安装件16.1上设置有与螺栓15相对应的螺栓孔13,所述的螺栓15穿过螺栓孔13并通过螺母14相固定,每个半圆形的安装件16.1上设置有两个螺栓孔13,所述的刚性撑杆3下端插入至螺栓孔13中并通过螺栓15及螺母14相固定,整个连接件16强度高,可做到将承重下索4与4根刚性撑杆3牢固稳定连接。
[0032]请参阅图1
‑
图6,本技术包括光伏组件1、承重上索2、刚性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撑杆型柔性光伏支架支撑结构,它包括若干个光伏组件(1),每个所述的光伏组件(1)的下端两侧均固定有承重上索(2),每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通过四根刚性撑杆(3)与一根承重下索(4)固定,四根所述的刚性撑杆(3)每两根分一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的刚性撑杆(3)的一端与上方设置的一侧所述的承重上索(2)固定,另一端下端与设置的承重下索(4)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撑杆型柔性光伏支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撑杆(3)与所述的承重下索(4)之间通过连接件(1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四撑杆型柔性光伏支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组所述的刚性撑杆(3)之间均通过内连杆(8)固定,所述的内连杆(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的承重上索(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撑杆型柔性光伏支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光伏组件(1)之间进行单元纵向连接,相邻的两个纵向单元光伏组件(1)之间通过外连杆(6)连接,所述的外连杆(6)下底端的两侧顶点分别通过安装小撑杆(7)与下端设置的稳定索(5)固定,所述的外连杆(6)的两侧的顶点分别固定在相对设置的所述的光伏组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波,姜军倪,甘乐,徐峰,党莹颖,刘玉亮,袁博,陶铁铃,喻飞,付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