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控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698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监控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监控数据采集、提取代表特征参数、对监控数据进行判断并导出曲线图以及分析预测施工隧道内支护结构位移变形量的变形趋势并判断隧道围岩结构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数据标签对监控数据进行标记,便于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流以及后续溯源,通过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流并根据分流匹配对应的数据分析提取方法,使不同类型监控数据得到最合适的分析处理,通过增强预处理去除数据中干扰因素,通过预设标准阀值并判定监控数据是否达标,并进行自动告警,从而可以进行自动化的报警,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来分析预测施工隧道内支护结构位移变形量的变形趋势,从而使数据处理结果更为准确,保证对隧道变形预测的准确性。隧道变形预测的准确性。隧道变形预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监控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监控数据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监控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隧道作为交通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和总长也不断增加,目前由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选线要求等客观条件制约,以及施工技术和工程造价因素约束,隧道的结构包括主体建筑物和附属设备两部分,主体建筑物由洞身和洞门组成,附属设备包括避车洞、消防设施、应急通讯和防排水设施,长的隧道还有专门的通风和照明设备。
[0003]隧道主体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受自然因素影响导致的工程事故有很多,其中隧道塌方事故发生频繁,造成的经济损失与潜在损失巨大,近海隧道施工经常遭遇富水砂层、断层、第四系等不良地质,开挖后围岩稳定性差,常常发生倾斜、变形量大的情况,甚至会发生塌方等事故,施工难度大,加之水渗流力的作用使得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更加复杂,常常诱发流沙、突水、突泥等严 重地质灾害,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需要对隧道进行定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控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先设定数据采集周期,再根据预设的数据采集周期的时间节点定期采集施工隧道内不同数据源采集的量测值监控数据,接着根据采集的监控数据生成对应的数据标签进行标记并发送至分析处理终端;步骤二:先根据监控数据上附带的数据标签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流,并对分流后的监控数据进行增强预处理,接着基于分流结果对预处理后的监控数据匹配不同的数据分析提取方法,再利用对应的数据分析提取方法分析不同的监控数据,并提取不同监控数据的代表特征参数;步骤三:预先设定代表特征参数标准阀值,再基于设定的代表特征参数标准阀值对步骤二中提取的代表特征参数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自动决策出是否进行施工告警,判断结束后再对监控数据进行转换,并自动导出曲线图发送至显示模块;步骤四:基于步骤三中导出的曲线图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来分析预测施工隧道内支护结构位移变形量的变形趋势,并生成回归趋势曲线图,再根据回归趋势曲线图对施工隧道围岩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判别,并根据判别结果获悉隧道的施工安全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控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数据采集周期根据隧道内实际施工进度决定,施工进度越快则数据采集周期越短,施工进度越慢则数据采集周期越长,所述数据标签上的信息包括监控数据类型、隧道基本信息和数据采集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控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不同数据源采集的量测值包括隧道拱顶沉降值、地表沉降值和围岩压力值,所述不同数据源为安装在施工隧道内不同位置的传感器,包括沉降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控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采集的监控数据通过数据传输交互平台发送至分析处理终端,所述数据传输交互平台再发送监控数据的同时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复制算法将监控数据进行拷贝并上传至云端存储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控数据处理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强范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网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