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内电刺激起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656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内电刺激起搏装置,包括牙套、电极组、压力传感器组和控制电路,牙套包括上牙套和下牙套;电极组安装在牙套上,电极组包括两上电极和两下电极,两上电极的末端分别伸出上牙套的相应侧部,两下电极的末端分别伸出下牙套的相应侧部,当牙套装于人体口腔时,两上电极的末端适于接触人体口腔上部相应侧的颚舌肌,两下电极适于接触人体口腔下部相应侧的颏舌肌;压力传感器组设于上牙套和下牙套内侧并在牙套装于人体口腔时采集舌头接触信号;控制电路与压力传感器组相连,控制电路还与电极组相连。它能够根据睡觉体位和舌肌的位置进行针对性对腭舌肌和颏舌肌的电刺激,减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现象。减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现象。减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内电刺激起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腔内电刺激起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病人的上呼吸道在睡眠中被反复闭塞的疾病。上呼吸道的这种反复闭塞可能引发睡眠片段化,继而可能引发睡眠剥夺、白天疲劳、以及心神不安。更严重的OSA状况可能增大病人发生中风、心律不齐、高血压的风险。
[0003]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现已经有多种可用于OSA治疗的方法,例如包括外科手术、持续气道正压(CPAP)机、以及与舌头移动相关的肌肉的电刺激;授权公告号为CN106102825B的进入中国专利披露了一种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方法和设备,其能够在睡眠过程中通过横跨舌部刺激腭舌肌来调整软腭塌陷,从而减轻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状态。但这种方式仅能针对鼻咽气道阻塞的情况(即软腭塌陷引起的气道阻塞),不能全面覆盖鼻咽气道和口咽气道两种情况,同时因为无法获得当时患者的睡觉体位和舌头的位置,故无法精准地对特定部分进行针对性的电刺激,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口腔内电刺激起搏装置,它能够根据睡觉体位和舌肌的位置进行针对性对腭舌肌和颏舌肌的电刺激,减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现象。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口腔内电刺激起搏装置,包括:牙套,所述牙套包括上牙套和下牙套;电极组,所述电极组安装在牙套上,所述电极组包括两上电极和两下电极,两上电极的末端分别伸出上牙套的相应侧部,两下电极的末端分别伸出下牙套的相应侧部,当所述牙套装于人体口腔时,两上电极的末端适于接触人体口腔上部相应侧的颚舌肌,两下电极适于接触人体口腔下部相应侧的颏舌肌;压力传感器组,所述压力传感器组设于上牙套和下牙套内侧并在牙套装于人体口腔时采集舌头接触信号;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组相连,所述控制电路还与所述电极组相连,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组反馈的舌头接触信号选择控制两上电极和两下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诱发电流,以对相应部位产生电刺激。
[0006]进一步,两上电极分别为左上电极和右上电极,两下电极分别为左下电极和右下电极;所述压力传感器组中的压力传感器分别间隔设于上牙套内侧和下牙套的内侧,并且设于所述上牙套内侧的压力传感器组从左往右均分为第一压力传感器组、第二压力传感器组和第三压力传感器组,设于所述下牙套内侧的压力传感器组从左往右均分为第四压力
传感器组、第五压力传感器组和第六压力传感器组;其中,当控制电路未收到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组和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组反馈的舌头接触信号和收到第一压力传感器组和/或第四压力传感器组反馈的舌头接触信号时,所述控制电路分别控制左上电极、右上电极和右下电极诱发电流;当控制电路未收到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组和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组反馈的舌头接触信号和收到第三压力传感器组和/或第六压力传感器组反馈的舌头接触信号时,所述控制电路分别控制左上电极、右上电极、左下电极诱发电流;当控制电路收到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组、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组、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组和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组反馈的舌头接触信号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左上电极和右下电极诱发电流;当控制电路收到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组、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组、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组和所述第六压力传感器组反馈的舌头接触信号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右上电极和左下电极诱发电流。
[0007]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还适于接收外部的睡眠呼吸监测仪反馈的睡眠呼吸暂停信号或低通气信号,所述控制电路适于根据所述睡眠呼吸暂停信号或低通气信号控制电极组的动作。
[0008]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设置在牙套上;所述上电极通过上导线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所述上导线固定在上牙套内或上牙套的内侧;所述下电极通过下导线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所述下导线固定在下牙套内或下牙套的内侧。
[0009]进一步,还包括电源,与控制电路相连,用于向控制电路供电。
[0010]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用于控制电极组放电的放电电路。
[0011]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用于通信交互的通信电路。
[0012]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控制电极组对相应部位产生局部点状电刺激。
[0013]进一步,当需要两上电极同时刺激时,则两上电极按脉冲长度交替性互为阴极和阳极;当需要上电极单侧刺激时,则两上电极中,其中单侧刺激的上电极为阴极,另外一上电极为阳极;当需要下电极单侧刺激时,则两下电极中,其中单侧刺激的下电极为阴极,另外一下电极为阳极。
[0014]进一步,所述电刺激的电刺激脉冲长度根据AHI指数和/或压力传感器组感知得到压力数值和/或颚舌肌和/或颏舌肌相关联的阻容时间常数模型进行综合配置。
[0015]进一步,所述电刺激的电刺激脉冲为三角波,脉冲宽度为0.3~1s。
[00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利用压力传感器组采集的舌头接触信号,通过各个部位上的压力传感器反馈的舌头接触信号能够知道睡觉体位和舌肌的位置,从而选择性地控制对两上电极和两下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诱发电流,以对相应的部分产生电刺激,减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现象;其中,上电极用于放电刺激腭舌肌,通过刺激腭舌肌上抬软腭,以打开鼻咽气道;下电极用于放电刺激颏舌肌,通过刺激颏舌肌前下拽拉舌部,打开口咽气
道。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患者(仰卧位)上呼吸道部分被阻塞的侧面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患者(仰卧位)上呼吸道部分阻塞解除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患者舌头抬高后的正面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口腔内电刺激起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牙套的压力传感器组布置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口腔内电刺激起搏装置的控制原理图;其中,图1、图2和图3中,SP为软腭; PGM为腭舌肌,GHM为颏舌肌,I为舌头,U为腭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如图1~6所示,一种口腔内电刺激起搏装置,包括:牙套,牙套包括上牙套11和下牙套12;电极组,电极组安装在牙套上,电极组包括两上电极和两下电极,两上电极的末端分别伸出上牙套11的相应侧部,两下电极的末端分别伸出下牙套12的相应侧部,当牙套装于人体口腔时,两上电极的末端适于接触人体口腔上部相应侧的颚舌肌,两下电极适于接触人体口腔下部相应侧的颏舌肌;压力传感器组2,压力传感器组2设于上牙套11和下牙套12内侧并在牙套装于人体口腔时采集舌头接触信号;控制电路3,控制电路3与压力传感器组2相连,控制电路3还与电极组相连,控制电路3根据压力传感器组2反馈的舌头接触信号选择控制两上电极和两下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诱发电流,以对相应部位产生电刺激。
[0020]在本实施例中,牙套为现有技术,通过受试者CBCT结果个性化定制,用于和其齿部稳定牢固匹配,且为可拆卸,上牙套11和下牙套12相对活动,牙套的具体结构在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内电刺激起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牙套,所述牙套包括上牙套(11)和下牙套(12);电极组,所述电极组安装在牙套上,所述电极组包括两上电极和两下电极,两上电极的末端分别伸出上牙套(11)的相应侧部,两下电极的末端分别伸出下牙套(12)的相应侧部,当所述牙套装于人体口腔时,两上电极的末端适于接触人体口腔上部相应侧的颚舌肌,两下电极适于接触人体口腔下部相应侧的颏舌肌;压力传感器组(2),所述压力传感器组(2)设于上牙套(11)和下牙套(12)内侧并在牙套装于人体口腔时采集舌头接触信号;控制电路(3),所述控制电路(3)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组(2)相连,所述控制电路(3)还与所述电极组相连,所述控制电路(3)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组(2)反馈的舌头接触信号选择控制两上电极和两下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诱发电流,以对相应部位产生电刺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内电刺激起搏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上电极分别为左上电极(41)和右上电极(42),两下电极分别为左下电极(51)和右下电极(52);所述压力传感器组(2)中的压力传感器分别间隔设于上牙套(11)内侧和下牙套(12)的内侧,并且设于所述上牙套(11)内侧的压力传感器组从左往右均分为第一压力传感器组(21)、第二压力传感器组(22)和第三压力传感器组(23),设于所述下牙套(12)内侧的压力传感器组从左往右均分为第四压力传感器组(24)、第五压力传感器组(25)和第六压力传感器组(26);其中,当控制电路(3)未收到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组(22)和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组(25)反馈的舌头接触信号和收到第一压力传感器组(21)和/或第四压力传感器组(24)反馈的舌头接触信号时,所述控制电路(3)分别控制左上电极(41)、右上电极(42)和右下电极(52)诱发电流;当控制电路(3)未收到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组(22)和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组(25)反馈的舌头接触信号和收到第三压力传感器组(21)和/或第六压力传感器组反馈的舌头接触信号时,所述控制电路(3)分别控制左上电极(41)、右上电极(42)、左下电极(51)诱发电流;当控制电路(3)收到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组(21)、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组(22)、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组(24)和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组(25)反馈的舌头接触信号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俊伟阮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伯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