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聚能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178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聚能锅架,包括第一圈盘;和第二圈盘,第一圈盘与第二圈盘配合形成聚能腔体;第一圈盘包括具有波浪形结构的倾斜面、底部支撑环和顶部支撑环,顶部支撑环通过倾斜面连接底部支撑环,倾斜面与底部支撑环之间形成向下凹陷的接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锅架的聚能效果,而且可以减缓汤汁往下落入接水盘内,防止接水盘内的汤汁飞溅到燃烧器上,便于清洁。便于清洁。便于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聚能锅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聚能锅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锅具搭置在锅支架上来加热,锅与燃烧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除了用来加热锅外,还有一部分逃逸到周围环境中,造成能源浪费。
[0003]为此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很多聚能锅架来实现提高热效率,聚能锅架往往设置有聚能圈,聚能圈在火焰与外界空气直接形成物理阻隔,从而减少聚能圈与火焰之间的空气向外流动,能够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聚能圈采用直斜面的结构,容易造成汤汁落入燃烧器,影响燃烧器的使用寿命,同时聚能效果不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层聚能锅架的技术方案,不仅提高了锅架的聚能效果,而且可以减缓汤汁往下落入接水盘,防止接水盘内的汤汁飞溅到燃烧器上,便于清洁。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层聚能锅架,包括
[0007]第一圈盘;
[0008]和第二圈盘,第一圈盘与第二圈盘配合形成聚能腔体;
[0009]其特征在于:
[0010]第一圈盘包括具有波浪形结构的倾斜面、底部支撑环和顶部支撑环,顶部支撑环通过倾斜面连接底部支撑环,倾斜面与底部支撑环之间形成向下凹陷的接水槽;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不仅提高了锅架的聚能效果,而且可以减缓汤汁往下落入接水盘内,防止接水盘内的汤汁飞溅到燃烧器上,便于清洁。
[0011]进一步,第一圈盘与第二圈盘一体成型,便于锅架的整体加工。
[0012]进一步,第二圈盘包括第一倾斜部、第二倾斜部和支撑面,第一倾斜部通过支撑面连接第二倾斜部,第一倾斜部靠近顶部支撑环,第二倾斜部靠近底部支撑环,便于形成所需尺寸的聚能腔体,提高聚能效果。
[0013]进一步,底部支撑环上设有第一挡环,第二倾斜部上设有第二挡环,第一挡环与第二挡环之间形成通道,通道连通聚能腔体,减少热量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提升热效率。
[0014]进一步,聚能腔体内空心或填充隔热材料。
[0015]进一步,第二圈盘上设有支撑脚,支撑脚上设有支撑部,支撑部贴合于支撑面,提高支撑强度和稳定性。
[0016]进一步,倾斜面上设有锅脚片,用于支撑锅底。
[0017]进一步,同一侧的锅脚片与支撑脚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提高支撑稳定性。
[0018]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不仅提高了锅架的聚能效果,而且可以减缓汤汁往下落入接水盘内,防止接水盘内的汤汁飞溅到燃烧器上,便于清洁。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双层聚能锅架的效果图;
[0022]图2为图1中A方向的效果图;
[0023]图3为图1的主视图;
[0024]图4为图3中B

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4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中:1

第一圈盘;101

底部支撑环;102

顶部支撑环;103

接水槽;104

第一挡环;
[0027]2‑
锅脚片;
[0028]3‑
支撑脚;301

支撑部;
[0029]4‑
第二圈盘;401

第一倾斜部;402

支撑面;403

第二倾斜部;404

第二挡环;
[0030]5‑
通道;6

聚能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需要说明书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34]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双层聚能锅架,包括第一圈盘1和第二圈盘4,第一圈盘1与第二圈盘4配合形成聚能腔体6,聚能腔体6内空心或填充隔热材料。第一圈盘1与第二圈盘4一体成型,便于锅架的整体加工。
[0035]第一圈盘1包括具有波浪形结构的倾斜面、底部支撑环101和顶部支撑环102,顶部支撑环102通过倾斜面连接底部支撑环101,倾斜面与底部支撑环101之间形成向下凹陷的接水槽103;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不仅提高了锅架的聚能效果,而且可以减缓汤汁往下落入接水盘内,防止接水盘内的汤汁飞溅到燃烧器上,便于清洁。
[0036]第二圈盘4包括第一倾斜部401、第二倾斜部403和支撑面402,第一倾斜部401通过支撑面402连接第二倾斜部403,第一倾斜部401靠近顶部支撑环102,第二倾斜部403靠近底部支撑环101,便于形成所需尺寸的聚能腔体6,提高聚能效果。
[0037]底部支撑环101上设有第一挡环104,第二倾斜部403上设有第二挡环404,第一挡环104与第二挡环404之间形成通道5,通道5连通聚能腔体6,减少热量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提升热效率。
[0038]倾斜面上设有四个呈环形分布的锅脚片2,用于支撑锅底,提高支撑时的稳定性。第二圈盘4上设有支撑脚3,支撑脚3上设有支撑部301,支撑部301贴合于支撑面402,提高支撑强度和稳定性。同一侧的锅脚片2与支撑脚3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提高支撑稳定性。
[0039]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技术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聚能锅架,包括第一圈盘;和第二圈盘,所述第一圈盘与所述第二圈盘配合形成聚能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圈盘包括具有波浪形结构的倾斜面、底部支撑环和顶部支撑环,所述顶部支撑环通过所述倾斜面连接所述底部支撑环,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底部支撑环之间形成向下凹陷的接水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聚能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圈盘与所述第二圈盘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聚能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圈盘包括第一倾斜部、第二倾斜部和支撑面,所述第一倾斜部通过所述支撑面连接所述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靠近所述顶部支撑环,所述第二倾斜部靠近所述底部支撑环。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茂游友静吕赛君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金帝智能厨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