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莉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的雨水井井底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615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的雨水井井底清淤装置,包括设置于雨水井内壁井壁卡槽、设置于雨水井井底的沉积桶装置、设置于沉积桶装置内的沉泥结构以及将沉泥结构限制于沉积桶装置内的卡板;沉积桶装置包括沉积桶主体以及设置在沉积桶主体两侧的沉积桶拉绳,沉积桶拉绳的连接于井壁卡槽上;沉泥结构包括多层沉泥袋,沉泥袋包括袋主体、袋体抽绳以及袋副体,袋体抽绳连接于所述袋主体的袋口端,袋主体的袋口通过断点连接结构与袋副体连接;上下两相邻沉泥袋中,下层的沉泥袋的袋体抽绳通过可拆卸结构与上层沉泥袋的袋主体底端连接,且首层的沉泥袋的袋体抽绳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井壁卡槽上;卡板设置于沉积桶主体上端,将袋副体固定于沉积桶主体内。桶主体内。桶主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雨水井井底清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设施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的雨水井井底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雨季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保证市政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便随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雨水井作为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排水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但是雨水井盖在有着较大排水面积的同时,也导致路面垃圾、砂石等物质容易落入井中。除此之外,雨水管道中的泥沙也大多在井底沉积,随着雨水井井底淤泥的不断增多,将导致整个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不断降低。由于雨水井中的空间较小,现有清理人员下入井中开展清淤工作的方式效率较低,同时还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快速、安全完成井底清淤工作,并且清淤过程较为简便的雨水井井底清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雨水井井底清淤装置,该装置实现方式简单,对不同类型的雨水井都能有较好的实现效果。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高效的雨水井井底清淤装置,包括设置于雨水井井口的井盖和井座,还包括设置于雨水井内壁靠近井口一端相对两侧的井壁卡槽、设置于雨水井井底的沉积桶装置、设置于沉积桶装置内的沉泥结构以及将沉泥结构限制于沉积桶装置内的卡板;
[0006]所述沉积桶装置包括沉积桶主体以及设置在沉积桶主体两侧的沉积桶拉绳,所述沉积桶拉绳的顶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井壁卡槽上;
[0007]所述沉泥结构包括多层竖直堆叠的多个沉泥袋,所述沉泥袋包括袋主体、袋体抽绳以及袋副体,所述袋体抽绳连接于所述袋主体的袋口端,所述袋主体的袋口端的外边沿通过断点连接结构与所述袋副体连接;其中,上下两相邻沉泥袋中,下层的沉泥袋的袋体抽绳通过可拆卸结构与上层沉泥袋的袋主体底端连接,且首层的沉泥袋的袋体抽绳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井壁卡槽上;
[0008]所述卡板设置于所述沉积桶主体的上端,卡板将多个沉泥袋的袋副体限制于沉积桶主体内。
[0009]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沉积桶主体的上端开设有环绕沉积桶主体上端面的第一凹槽,所述卡板的形状与所述沉积桶主体上端面相应,且所述卡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配合将卡板固定于所述沉积桶主体的上端,并将多个沉泥袋的袋副体压紧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0010]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沉积桶主体的上端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还开设有两防水凹槽,所述卡板的底部对应两防水凹槽还设置有两防水凸起;两所述防水凹槽分别和两防水凸起进行凹凸配合。
[0011]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卡板包括卡板主体和若干卡板刀口,各所述卡板刀口间隔设置在所述卡板主体靠近所述沉积桶主体桶内的一侧,且各所述卡板刀口的刀刃向下设置用于切断袋主体和袋副体间的断点连接结构。
[0012]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卡板主体由多个分段且独立的板条组成。
[0013]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卡板刀口外套接有金属壳体。
[0014]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沉积桶主体两侧顶端各设有两个用于固定沉积桶拉绳的吊点。
[0015]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可拆卸结构为断点结构或吊环。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的雨水井井底淤泥清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所需人员少,整个井底清淤过程所耗时间短、清理过程高效。同时,由于无需清理人员下入井中作业,大大减少了井底清淤工作的安全隐患。
[0018]2、本专利技术的雨水井井底淤泥清理装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雨水井井中水流以及雨水冲击对本装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影响,并针对于此进行了相应的防水凹槽和防水凸起的结构设计,能够使本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沉泥袋不被水流扰乱或发生卷边现象。因此,本淤泥清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可靠,不易被井中环境影响实际应用效果。
[0019]3、本专利技术的雨水井井底淤泥清理装置,实现方式简单,装置整体采用装配的方式实现,无需对现有雨水井结构进行较大的改造。因此,本淤泥清理装置在不同类型雨水井中的应用,都能有较好的效果,具有可广泛推广性。
[0020]4、本专利技术的雨水井井底淤泥清理装置,其部件如:沉泥袋、卡板、沉积桶装置等均可设为标准化构件,在装置维修时可单独替换。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井壁卡槽局部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沉泥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沉积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段压条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置整体安装示意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置安装完成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置安装完成后结构剖面图;
[0029]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层沉泥袋使用方式示意图;
[0030]图中附图标记为:
[0031]1、井盖;2、井座;3、井壁卡槽;4、沉泥袋;41、袋主体;42、袋体抽绳;43、断点连接结构;44、袋副体;45、可拆卸结构;5、沉积桶装置;51、沉积桶拉绳;52、沉积桶主体;53、第一防水凹槽;54、第一凹槽;55、第二防水凹槽;56、吊点;6、卡板;61、卡板主体;62、卡板刀口;63、第一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应当理解,文中所使用的步骤编号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不对作为对步骤执行先后顺序的限定。
[0034]应当理解,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0035]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6]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0037]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的雨水井井底清淤装置,包括设置于雨水井井口的井盖1和井座2,还包括设置于雨水井内壁靠近井口一端相对两侧的井壁卡槽3、设置于雨水井井底的沉积桶装置5、设置于沉积桶装置5内的沉泥结构以及将沉泥结构限制于沉积桶装置5内的卡板6。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雨水井井底清淤装置,包括设置于雨水井井口的井盖(1)和井座(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雨水井内壁靠近井口一端相对两侧的井壁卡槽(3)、设置于雨水井井底的沉积桶装置(5)、设置于沉积桶装置(5)内的沉泥结构以及将沉泥结构限制于沉积桶装置(5)内的卡板(6);所述沉积桶装置(5)包括沉积桶主体(52)以及设置在沉积桶主体(52)两侧的沉积桶拉绳(51),所述沉积桶拉绳(51)的顶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井壁卡槽(3)上;所述沉泥结构包括多层竖直堆叠的多个沉泥袋(4),所述沉泥袋(4)包括袋主体(41)、袋体抽绳(42)以及袋副体(44),所述袋体抽绳(42)连接于所述袋主体(41)的袋口端,所述袋主体(41)的袋口端的外边沿通过断点连接结构(43)与所述袋副体(44)连接;其中,上下两相邻沉泥袋(4)中,下层的沉泥袋(4)的袋体抽绳(42)通过可拆卸结构(45)与上层沉泥袋(4)的袋主体(41)底端连接,且首层的沉泥袋(4)的袋体抽绳(4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井壁卡槽(3)上;所述卡板(6)设置于所述沉积桶主体(52)的上端,卡板(6)将多个沉泥袋(4)的袋副体(44)限制于沉积桶主体(5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的雨水井井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桶主体(52)的上端开设有环绕沉积桶主体(52)上端面的第一凹槽(54),所述卡板的形状与所述沉积桶主体(52)上端面相应,且所述卡板(6)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冀卓许莉兰金冰
申请(专利权)人:许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