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09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属于菌种培养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底板顶部设有两组培养皿,培养皿的一侧设有操作板,操作板上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输出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分离齿轮。本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分离杆和第二分离杆,能够在输出轴转动时,使得第一分离杆和第二分离杆相背移动,进而使得多个培养皿之间交错展开,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对培养皿上的菌落进行分散,并且通过设置的活性炭板,能够吸收菌落在繁殖时产生的废气,使其不会向外界排放,对培养皿上添加菌落时,使得多个活性炭板能够整体后移,由此来方便操作人员对培养皿的操作。养皿的操作。养皿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


[0001]本技术涉及菌种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

技术介绍

[0002]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16163971 U中一种组合式食用菌菌种培养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侧开设有相对设置的定位槽,且定位槽的内部插接有定位板,所述底座和定位板内部插接有销杆,所述定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部开设有滑槽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板的内侧放置有培养板,且培养板的内部设置有培养槽。
[0003]该方式在对培养板上添加培养菌落时,培养板之间的间隔较小,在实际操作时,通过两个培养板之间的间隙对培养板上添加培养菌群,而由于间隙过小,添加的培养菌群无法均匀散落在培养板的表面,会影响操作人员对培养菌落的分散,由此会影响菌落的培养,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培养板之间的间隔较小,会影响操作人员对培养菌落的分散,由此会影响菌落的培养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设有两组培养皿,所述培养皿的一侧设有操作板,所述操作板上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分离齿轮,两组所述培养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分离杆和第二分离杆,两组所述培养皿的上方均设有活性炭板,位于同一组培养皿上方的多个活性炭板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架。
[0007]优选地,位于同一组的所述培养皿之间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顶端与上方的培养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的底端与下方的培养皿之间滑动连接。
[0008]优选地,位于底端的两个所述培养皿与底板之间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杆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分离杆和第二分离杆分别设置在分离齿轮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一分离杆和第二分离杆的相对一侧均设有传动齿条,两个所述传动齿条与分离齿轮之间啮合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分离杆和第二分离杆与对应的连接架之间通过传动杆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均开设有传动孔,所述第一分离杆和第二分离杆上均设有第一传动轴,两个所述连接架上均设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外侧壁分别与两个传动孔内侧壁之间转动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活性炭板通过贴合方式设置在培养皿的顶部,所述操作板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口。
[0012]优选地,所述活性炭板的厚度小于连通口的宽度,所述连接架的初始位置位于多个连通口内。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分离杆和第二分离杆,能够在输出轴转动时,使得第一分离杆和第二分离杆相背移动,进而使得多个培养皿之间交错展开,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对培养皿上的菌落进行分散。
[0015]2、本方案通过设置的活性炭板,能够吸收菌落在繁殖时产生的废气,使其不会向外界排放。
[0016]3、本方案在对培养皿上添加菌落时,使得多个活性炭板能够整体后移,由此来方便操作人员对培养皿的操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的后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中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中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中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图5中的A处放大图。
[0023]图中:1、底板;2、操作板;3、培养皿;4、连接架;5、活性炭板;6、固定杆;7、伺服电机;8、分离齿轮;9、第一分离杆;10、第二分离杆;11、传动杆;12、输出轴;13、滑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参照图1

图2,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设有两组培养皿3,位于同一组的培养皿3之间设有滑动杆13,滑动杆13的顶端与上方的培养皿3固定连接,滑动杆13的底端与下方的培养皿3之间滑动连接,培养皿3的一侧设有操作板2,位于底端的两个培养皿3与底板1之间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杆6连接;
[0027]操作板2上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7,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12,输出轴1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分离齿轮8,两组培养皿3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分离杆9和第二分离杆10,第一分离杆9和第二分离杆10分别设置在分离齿轮8的上方和下方,第一分离杆9和第二分离杆10的相对一侧均设有传动齿条,两个传动齿条与分离齿轮8之间啮合连接;
[0028]需要说明的是,伺服电机7能够带动输出轴12正反向转动,以此来实现多个培养皿3的分合,并且参照图3,第一分离杆9和第二分离杆10均与相对应的最顶端的培养皿3之间固定连接的,由此在第一分离杆9和第二分离杆10相背移动时,参照图4,能够依次对多个培养皿3进行拉动,使其能够交错分离。
[0029]基于实施例一的实施例二
[0030]参照图5

图6,两组培养皿3的上方均设有活性炭板5,活性炭板5通过贴合方式设置在培养皿3的顶部,操作板2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口,位于同一组培养皿3上方的多个活性炭板5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架4,第一分离杆9和第二分离杆10与对应的连接架4之间通过传动杆11连接,传动杆11的两端均开设有传动孔,第一分离杆9和第二分离杆10上均设有第一传动轴,两个连接架4上均设有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外侧壁分别与两个传动孔内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活性炭板5的厚度小于连通口的宽度,连接架4的初始位置位于多个连通口内;
[0031]需要说明的是,活性炭板5的组成物质为活性炭,活性炭为现有物质,在此不做过多赘述,而活性炭板5能够吸收菌落生长时产生的废气,在多个培养皿3进行交错分离的同时,在传动杆11的作用下使得多个活性炭板5后移,由此不会影响操作人员对培养皿3的操作。
[0032]本技术在进行使用时,活性炭板5能够吸收菌落生长时产生的废气,当需要对培养皿3上添加菌落或营养物质时,通过控制伺服电机7,使得分离齿轮8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分离杆9和第二分离杆10相背移动,由此使得两组的培养皿3能够由上至下的依次向底板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设有两组培养皿(3),所述培养皿(3)的一侧设有操作板(2),所述操作板(2)上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7),所述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12),所述输出轴(1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分离齿轮(8),两组所述培养皿(3)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分离杆(9)和第二分离杆(10),两组所述培养皿(3)的上方均设有活性炭板(5),位于同一组培养皿(3)上方的多个活性炭板(5)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组的所述培养皿(3)之间设有滑动杆(13),所述滑动杆(13)的顶端与上方的培养皿(3)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13)的底端与下方的培养皿(3)之间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永久菌种培养架,其特征在于,位于底端的两个所述培养皿(3)与底板(1)之间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杆(6)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永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昌文宝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久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