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转辅助挂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595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折转辅助挂索装置,包括固定在桥面吊机上的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折转装置以及滑动设置在折转装置上的起吊装置,所述起吊装置用于通过起吊斜拉索辅助完成斜拉索的梁端挂索,所述折转装置用于将起吊装置折出支架和折回支架。该装置通过设置在桥面吊机上并可向桥面吊机内侧折转,解决了作业施工干扰、梁端荷载较大、施工效率低等问题。施工效率低等问题。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转辅助挂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斜拉桥架设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折转辅助挂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斜拉桥斜拉索施工根据拉索的长度分为塔区短索、中长索、长索施工,进行梁面端挂索时,短索可采用塔区塔吊,中长索及长索只能采用汽车吊或移动手拉葫芦架进行。塔区短索施工由于作业面紧张,塔吊工作紧张繁忙,长时间占用塔吊挂索对其他工作影响较大;手拉葫芦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作业功效低,手拉葫芦架进一步增加作业面的拥挤,现场安全管控难度大;采用汽车吊施工长索区,汽车吊自重将增加梁面施工载荷,更为重要的是前端拉索施工将会与桥面吊机本体已挂索形成干涉造成挂索施工的困难。
[0003]目前在建的大跨径公铁两用的钢桁斜拉桥,斜拉索长超过700m,单根斜拉索重超过100t,采用现有的施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手拉葫芦挂索作业效率低,人员劳动强度大,不满足超长、超重斜拉索挂索施工; 2.梁面施工机具众多,作业面狭小,安全管理难度大,施工机械投入成本高;3.额外的施工机具增加桥梁的施工载荷,桥梁线形控制难度大。斜拉索挂索与架梁施工是紧密相连的施工工序,架梁、挂索作业面高度重合,因此设计一种斜拉桥桥面吊机的辅助挂索装置实现架梁与挂索施工一体化进行,是非常有必要和可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折转辅助挂索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在桥面吊机上并可向桥面吊机内侧折转,解决了作业施工干扰、施工荷载较大、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转辅助挂索装置,包括固定在桥面吊机上的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折转装置以及滑动设置在折转装置上的起吊装置,所述起吊装置用于通过起吊斜拉索辅助完成斜拉索的梁端挂索,所述折转装置用于将起吊装置折出支架和折回支架。
[0006]进一步地,所述折转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沿桥梁长度方向布置的轨道梁以及平行布置的两个外伸横梁,两个所述外伸横梁的一端均与支架铰接,两个所述外伸横梁的另一端分别与轨道梁的两端铰接,所述起吊装置滑动设置在轨道梁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控制外伸横梁的转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用于提高轨道梁起吊能力的拉力机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拉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上方的立柱和第一斜拉杆,所述立柱底部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第一斜拉杆一端与立柱顶部铰接,另一端与轨道梁的铰接点铰接,所述轨道梁的铰接点为外伸横梁和轨道梁的连接处。
[0009]进一步地,所述立柱顶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竖轴,所述竖轴外套设有可绕竖轴旋转的轴套,所述轴套与第一斜拉杆的一端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拉杆包括连接板和套在连接板外的套筒,所述套筒一端与轨道梁的铰接点铰接,另一端开口,所述连接板一端通过套筒的开口伸出套筒并与立柱铰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密封套筒开口的封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补强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方还设置有第二斜拉杆,所述第二斜拉杆与第一斜拉杆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斜拉杆一端与立柱顶部铰接,另一端与支架铰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折转油缸,所述折转油缸的尾部与支架铰接,所述折转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外伸横梁铰接,所述折转油缸与外伸横梁之间不平行。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外伸横梁包括第一外伸横梁和第二外伸横梁,所述折转油缸包括设置在支架上方的第一折转油缸和设置在支架外侧的第二折转油缸,所述第一折转油缸和第二折转油缸分别布置在支架沿桥梁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折转油缸一端与支架顶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外伸横梁铰接,所述第二折转油缸一端通过耳板与支架侧面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外伸横梁铰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折转装置可向桥面吊机内侧进行折转,桥面吊机行走时可有效的避开已挂索,特别是塔根部的短索区,挂索作业适应性强。
[0017]2.本技术通过设置拉力机构,能够减小支架的弯矩和变形,提高了轨道梁的起吊能力以及辅助挂索装置的安全性。
[0018]3.本技术设置在桥面吊机上,使得桥面吊机增加了辅助挂索功能,架梁、挂索作业一体化完成,能有效减少相互间的作业扰动,也减少了现场挂索施工机具,节省现场作业空间,使作业面布置更为合理,同时也节省起重吊装施工机具成本投入。
[0019]4.本技术相对于人工使用手拉葫芦施工,提高了挂索作业的机械化程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0020]5.本技术在进行挂索作业时桥面吊机一般处于空闲状态,利用桥面吊机辅助挂索可有效的减少桥面吊机操作人员、监护人员必要的作业中断时间,节省梁面挂索作业班组作业人员,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优化梁面作业班组管理。
[0021]6.本技术位于桥面吊机的后锚横梁上,可为桥面吊机后锚固装置提供拉力,有效降低整机行走配重,从而降低桥面吊机整体的质量,增加桥面吊机行走过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起吊装置折出支架时的使用状态图;
[0023]图2为图1的右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起吊装置折回支架时的使用状态图;
[0025]图4为图3的右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起吊装置折出支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5中A处放大图;
[0028]图7为本技术的折转装置和支架的俯视图;
[0029]图8为本技术的起吊装置折回支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辅助挂索装置400;支架401;折转装置402;起吊装置403;轨道梁 404;外伸横梁405;立柱406;第一斜拉杆407;安装座408;竖轴409;轴套410;连接板411;套筒412;补强板413;封板414;第二斜拉杆415;驱动装置416;斜拉索417;吊带418。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3]如图1至4所示,图中将桥面吊机的结构进行了淡显,以突出位于桥面吊机上的辅助挂索装置400的结构,所述辅助挂索装置400包括固定在桥面吊机上的支架401、设置在支架401上的折转装置402以及滑动设置在折转装置402上的起吊装置403,所述起吊装置403用于通过起吊斜拉索417辅助完成斜拉索417的梁端挂索,所述折转装置402用于将起吊装置403折出支架401和折回支架401。
[0034]该辅助挂索装置400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桥面吊机上的两侧,能够辅助完成斜拉桥两侧斜拉索的梁端挂索,所述支架401为钢结构,通过法兰与桥面吊机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401用于支撑折转装置402和起吊装置403,使得起吊装置403位于一定的高度以吊起斜拉索,由于节段梁上施工机具众多,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转辅助挂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桥面吊机上的支架(401)、设置在支架(401)上的折转装置(402)以及滑动设置在折转装置(402)上的起吊装置(403),所述起吊装置(403)用于通过起吊斜拉索(417)辅助完成斜拉索(417)的梁端挂索,所述折转装置(402)用于将起吊装置(403)折出支架(401)和折回支架(40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转辅助挂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转装置(402)包括驱动装置(416)、沿桥梁长度方向布置的轨道梁(404)以及平行布置的两个外伸横梁(405),两个所述外伸横梁(405)的一端均与支架(401)铰接,两个所述外伸横梁(405)的另一端分别与轨道梁(404)的两端铰接,所述起吊装置(403)滑动设置在轨道梁(404)上,所述驱动装置(416)用于控制外伸横梁(405)的转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折转辅助挂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01)上方设置有用于提高轨道梁(404)起吊能力的拉力机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转辅助挂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401)上方的立柱(406)和第一斜拉杆(407),所述立柱(406)底部固定在支架(401)上,所述第一斜拉杆(407)一端与立柱(406)顶部铰接,另一端与轨道梁(404)的铰接点铰接,所述轨道梁(404)的铰接点为外伸横梁(405)和轨道梁(404)的连接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折转辅助挂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06)顶部设置有安装座(408),所述安装座(408)内设置有竖轴(409),所述竖轴(409)外套设有可绕竖轴(409)旋转的轴套(410),所述轴套(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张永涛杨秀礼陈鸣吴启和肖浩冷志坚程茂林易飞纪晓宇张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