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4583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聚碳酸酯树脂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碳酸酯树脂无色透明,具有优秀的阻燃性、耐热性、高强度以及环保性能,且尺寸稳定,属于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工程塑料。ABS是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由于ABS树脂协调了三种组分的优越性能,所以具有优良的抗冲击强度、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易于模塑成型,制品富有光泽,且兼具韧性和柔性,综合性能优良。
[000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车辆的需求也来越大,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汽车内外饰作为经常能接触到的部位,对耐化学药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且考虑碰撞或汽车头碰实验等,一般内饰外饰材料都需要有较高的冲击,以满足零部件抗冲击的要求。同时,车载内外饰件需要耐刮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具有耐刮擦、耐化学性、韧性强的优点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聚碳酸酯树脂
ꢀꢀꢀꢀꢀꢀꢀꢀꢀꢀꢀꢀꢀꢀꢀꢀꢀ
40

70份;ABS
ꢀꢀꢀꢀꢀꢀꢀꢀꢀꢀꢀꢀꢀꢀꢀꢀꢀꢀꢀꢀꢀꢀꢀꢀꢀ
10

40份;气相二氧化硅
ꢀꢀꢀꢀꢀꢀꢀꢀꢀꢀꢀꢀꢀꢀꢀꢀꢀ5‑
15份;超支化聚碳酸酯
ꢀꢀꢀꢀꢀꢀꢀꢀꢀꢀꢀꢀꢀꢀꢀ1‑
5份;所述的气相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范围是1

8微米,表面含有接枝的硅烷基。
[0006]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
[0007]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范围是2万

10万。
[0008]优选的,ABS中AN重量含量范围是20

35wt%,更优选的范围是22

30wt%。
[0009]所述的超支化聚碳酸酯主链结构的聚合单体为双酚A与碳酸二苯酯。
[0010]可选的,所述超支化聚碳酸酯的分子量范围是1000

12000;优选2600

6400。
[001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决定是否加入0

2份助剂,助剂为抗氧剂、光稳定剂、润滑剂中的至少一种。
[0012]抗氧剂可以是受阻酚类抗氧剂和/或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0013]光稳定剂可以是苯并三唑类抗紫外线剂、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剂、三嗪类抗紫外线剂等。
[0014]润滑剂可以是硬脂酸盐类润滑剂、脂肪酸类润滑剂、硬脂酸酯类润滑剂等。
[0015]本专利技术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配比,将各组分混合均
匀,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其中螺杆的温度范围是240

260℃,得到聚碳酸酯组合物。
[0016]本专利技术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应用,用于制备家用电器外壳、汽车内外饰件。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 气相二氧化硅具有亲水性,通过将气相二氧化硅与具有反应活性的硅烷基接枝反应后制得表面具有硅烷基接枝基团的气相二氧化硅,具有亲油疏水性。其加入聚碳酸酯体系中,会在基体树脂和超支化聚碳酸酯的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到体系表面形成一层防护层,起到耐化学品、耐刮擦的效果。
[0018]2. 优选AN含量的ABS树脂能够进一步提升外观耐刮擦性和耐化学药性。
[0019]3. 超支化聚碳酸酯与气相二氧化硅在聚碳酸酯/ABS基体中均匀的分散在一起,而超支化聚碳酸酯与聚碳酸酯树脂本身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其枝化链段与ABS相态相结合(链接作用),形成三维立体的“网状”结构,使得气相二氧化硅在这种作用下,更均匀的分散到材料体系中。
[0020]4. 超支化聚碳酸酯的分散作用和链接作用,大大提升了体系对外来能量的吸收能力,在银纹剪切带理论的作用下,拥有更好的冲击表现。
[0021]从而使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同时具有耐刮擦性(在实施例的测试方法下

L小于0.53)、耐化学品性(耐防嗮乳液不明显发白)和高韧性(简支梁缺口冲击≥43kJ/m2)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本专利技术所用实验原料来源如下:聚碳酸酯

1:日本出光,牌号PC FN2200,重均分子量是4.5万;聚碳酸酯

2:日本三菱,牌号PC H

2000F,重均分子量是3万;ABS

1:高桥石化,牌号ABS 275,AN重量含量20wt%;ABS

2:高桥石化,牌号ABS 3504,AN重量含量22wt%;ABS

3:中国台湾国桥,牌号ABS D

670,AN重量含量29wt%;ABS

4:韩国锦湖,牌号ABS 745N,AN重量含量32wt%;ABS

5:高桥石化,牌号ABS 8391,AN重量含量19wt%;ABS

6:中国台湾国桥,牌号ABS D

120S,AN重量含量36wt%;超支化PC

1:武汉超支化,牌号Hyper C102,相对分子量2600;超支化PC

2:武汉超支化,牌号Hyper C104,相对分子量12000;超支化PC

3:武汉超支化,牌号Hyper C101,相对分子量1000;超支化PC

4:武汉超支化,牌号Hyper C103,相对分子量6400;超支化PC

5:武汉超支化,牌号Hyper C404,相对分子量13200。
[0024]气相二氧化硅

1:上海蝶林化工,牌号H20,平均粒径为2微米,表面含有接枝的硅烷基;
气相二氧化硅

2:上海蝶林化工,牌号H30,平均粒径为3微米,表面含有接枝的硅烷基;气相二氧化硅

3:上海蝶林化工,牌号H10,平均粒径为1微米,表面含有接枝的硅烷基;气相二氧化硅

4:上海蝶林化工,牌号H80,平均粒径为8微米,表面含有接枝的硅烷基;气相二氧化硅

5:广州新稀冶金,牌号SH101,平均粒径为3微米,表面不含有接枝的硅烷基;气相二氧化硅

6:龙创新材料,牌号CQ

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聚碳酸酯树脂
ꢀꢀꢀꢀꢀꢀꢀꢀꢀꢀꢀꢀꢀꢀꢀꢀꢀ
40

70份;ABS
ꢀꢀꢀꢀꢀꢀꢀꢀꢀꢀꢀꢀꢀꢀꢀꢀꢀꢀꢀꢀꢀꢀꢀꢀꢀ
10

40份;气相二氧化硅
ꢀꢀꢀꢀꢀꢀꢀꢀꢀꢀꢀꢀꢀꢀꢀꢀꢀ5‑
15份;超支化聚碳酸酯
ꢀꢀꢀꢀꢀꢀꢀꢀꢀꢀꢀꢀꢀꢀꢀ1‑
5份;所述的气相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范围是1

8微米,表面含有接枝的硅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范围是2万

10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BS中AN重量含量范围是20

35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启龙余启生何浏炜李明昆张永李文龙薛飞李国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金发科技企业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