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575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5
本申请涉及一种实验室通风系统,属于通风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开设在实验室屋顶,实验室屋顶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位于出风口的正下方,所述出风口在挡风板上的投影位于挡风板上,所述挡风板滑动设置在实验室屋顶,所述挡风板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实验室屋顶,通风系统还包括用于驱使挡风板往复朝向出风口滑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挡风板靠近实验室屋顶面与实验室屋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挡风板以出风口的轴线转动设置在实验室屋顶,通风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挡风板转动的第二驱动件。本申请具有提高实验室内的换气效果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通风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通风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实验室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通风是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常通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有益健康。
[0003]目前,通风系统主要是由七个比较大的配件构成的,分别是进风口、出风口、送风管道风机、降温系统、采暖系统、过滤器、控制系统。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通风系统按照通风的动力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通风系统让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到室内,把室内的污染空气排放到室外;改善室内的散热性能,同时也可以缓解室内湿度比较大的现象;当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要高的时候,可以通过通风系统进行降温实验室因其特殊的作用,通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减少人员暴露在危险空气中的可能性,确保实验室人员在工作环境下的身体健康和劳动保护问题;实验室的通风过程为在送风管道风机的作用下,将室外的空气经过进风口抽取进送风管道内,经过降温系统、过滤器等对空气进行处理,再经过出风口进入实验室内;室内空气排出时,需经过滤器等对空气进行处理,以降低排出空气对环境影响。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经过出风口进入实验室内的气体对气体行进路径范围内的通风效果较好,其余范围内的气体均为被动流动,导致实验室内的局部通风效果较为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提高实验室内的换气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实验室通风系统。<br/>[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验室通风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通风系统,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开设在实验室屋顶,实验室屋顶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位于出风口的正下方,所述出风口在挡风板上的投影位于挡风板上,所述挡风板滑动设置在实验室屋顶,所述挡风板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实验室屋顶,通风系统还包括用于驱使挡风板往复朝向出风口滑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挡风板靠近实验室屋顶面与实验室屋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挡风板以出风口的轴线转动设置在实验室屋顶,通风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挡风板转动的第二驱动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验室内通风时,空气经过出风口进入实验室内,随后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挡风板滑移,挡风板滑移改变挡风板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气体进入实验室内的路径,使得气体朝向挡风板的四周流动,进而增大了气体的换气范围,提高了室内的换气效果;同时,因挡风板倾斜设置,气体经过挡风板时,部分气体沿挡风板流动,以便于气体流动至实验室底部,进一步增大了气体的换气范围,进而提高了换气效果;同时,通过第二驱动件驱使挡风板转动,挡风板转动对挡风板的倾斜面的位置进行变更,进一步增大了气体的换气范围截面,进而提高了换气效果。
[0008]可选的,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吊装杆,所述吊装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实验室屋顶,所述挡风板设置在吊装杆的端部;实验室屋顶设置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吊装杆的长度方向,所述挡风板的偏心处设置在平衡杆的端部;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套筒,所述套筒背离挡风板的端部设置有扇叶,所述套筒内螺纹连接有往复丝杠,所述吊装杆同轴设置在往复丝杠上,所述平衡杆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挡风板上转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吊装杆的端部设置在安装座内,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阻尼件,所述阻尼件用于驱使吊装杆的转速小于套筒的转速。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经过出风口排出后,空气带动扇叶转动,扇叶转动带动套筒转动,套筒转动带动往复丝杠滑移,往复丝杠滑移带动吊装杆往复滑移,进而带动挡风板往复滑移,操作简单便捷;因挡风板以吊装杆转动,导致套筒带动往复丝杠转动时,吊装杆存在与套筒出现同步转动的可能性,导致往复丝杠难以沿套筒滑移,在阻尼件的作用下,使得吊装杆的转速小于套筒的转速,进而使得套筒与吊装杆出现相对转动,进而便于驱使往复丝杠在套筒内往复滑移;平衡杆为可伸缩结构,便于挡风板往复滑移;同时,挡风板偏心设置在挡风板上,便于挡风板保持倾斜状态,进而便于增大气体的流动范围。
[0010]可选的,所述平衡杆靠近实验室屋顶的一侧滑动设置在实验屋顶,所述平衡杆靠近实验室屋顶的面上设置有滑块,实验室屋顶开设有供滑块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首尾连接呈圆形,所述挡风板球绞在平衡杆上,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滑块上的滚轮,所述滚轮抵接在滑槽侧壁,所述滚轮的转动轴线平行平衡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驱动件还包括设置在滚轮与套筒之间的第一传送带。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出风口内的气体带动套筒转动,套筒转动带动第一传送带运行,第一传送带运行带动滚轮转动,因滚轮抵接在滑槽侧壁上,进而带动滑块沿滑槽滑动,从而带动平衡杆滑移,平衡杆滑移带动挡风板滑移,操作简单便捷;平衡杆球绞在挡风板上,便于挡风板在滑移过程中,自动调节与平衡杆之间的夹角。
[0012]可选的,所述安装座呈圆柱状,所述阻尼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挡风板上的橡胶垫,所述橡胶垫滑动抵接在安装座的周壁上,所述阻尼件还包括用于驱使橡胶垫滑动抵接在安装座周壁上,使安装座的转速小于吊装杆转速的弹性件。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驱使橡胶垫抵接在安装座的周壁上,增大了安装座转动的阻力,进而增大了吊装杆和往复丝杠的转动阻力,使得往复丝杠与套筒出现转速差,进而使得往复丝杠沿套筒滑移,操作简单便捷。
[0014]可选的,所述平衡杆包括固定设置在滑块上的套杆和滑动套接在套杆内的滑杆,所述滑杆设置在挡风板上,通风系统还包括用于驱使滑杆在套杆内主动滑动的第三驱动件,所述安装座偏心设置在挡风板上,所述安装座包括铰接在挡风板上的第一座体和转动设置在第一座体上的第二座体,所述吊装杆设置在第二座体上,所述第一座体铰接在挡风板上,所述第一座体的转动轴线在实验室屋顶的投影垂直于套杆的长度方向。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风板在上下滑移过程中,带动滑杆在套筒内往复滑移,上述过程为被动滑移,导致挡风板的倾斜角度为一定值,导致气体的流动范围相对较小;在第三驱动件的作用下,驱使滑杆主动套杆内滑移,进而对挡风板的倾斜角度进行改变,从而增大了气体的流动范围,提高了实验室内的通风效果;第一座体铰接在挡风板上,减少了安装座对挡风板俯仰产生的影响。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套杆内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为扇形齿轮,所述套杆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第三驱动件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的联动件,所述套杆内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用于第一齿轮与齿条分离后,减缓所述滑杆的下降趋势。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联动件的作用下,驱使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进而带动齿条朝向实验室屋顶滑移,当第一齿轮与齿条分离后,齿条在重力作用下,朝向下方滑移,在上述过程中对挡风板的倾斜角度进行改变,操作简单便捷;在缓冲件的作用下,便于对挡风板的下落趋势进行缓解,减轻了第一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通风系统,包括出风口(1),所述出风口(1)开设在实验室屋顶,其特征在于:实验室屋顶设置有挡风板(2),所述挡风板(2)位于出风口(1)的正下方,所述出风口(1)在挡风板(2)上的投影位于挡风板(2)上,所述挡风板(2)滑动设置在实验室屋顶,所述挡风板(2)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实验室屋顶,通风系统还包括用于驱使挡风板(2)往复朝向出风口(1)滑动的第一驱动件(3);所述挡风板(2)靠近实验室屋顶面与实验室屋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挡风板(2)以出风口(1)的轴线转动设置在实验室屋顶,通风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挡风板(2)转动的第二驱动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内设置有安装架(5),所述安装架(5)上设置有吊装杆(6),所述吊装杆(6)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实验室屋顶,所述挡风板(2)设置在吊装杆(6)的端部;实验室屋顶设置有平衡杆(7),所述平衡杆(7)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吊装杆(6)的长度方向,所述挡风板(2)的偏心处设置在平衡杆(7)的端部;所述第一驱动件(3)包括转动设置在安装架(5)上的套筒(31),所述套筒(31)背离挡风板(2)的端部设置有扇叶(32),所述套筒(31)内螺纹连接有往复丝杠(33),所述吊装杆(6)同轴设置在往复丝杠(33)上,所述平衡杆(7)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挡风板(2)上转动设置有安装座(8),所述吊装杆(6)的端部设置在安装座(8)内,所述挡风板(2)上设置有阻尼件(9),所述阻尼件(9)用于驱使吊装杆(6)的转速小于套筒(31)的转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室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杆(7)靠近实验室屋顶的一侧滑动设置在实验屋顶,所述平衡杆(7)靠近实验室屋顶的面上设置有滑块(10),实验室屋顶开设有供滑块(10)滑动的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首尾连接呈圆形,所述挡风板(2)球绞在平衡杆(7)上,所述第二驱动件(4)包括转动设置在滑块(10)上的滚轮(41),所述滚轮(41)抵接在滑槽(11)侧壁,所述滚轮(41)的转动轴线平行平衡杆(7)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驱动件(4)还包括设置在滚轮(41)与套筒(31)之间的第一传送带(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济宏刘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宏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